儒雅师风仁者寿

牛头

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br>2022年元月10日惊悉,当天早晨6点50分,云霄一中资深老教导主任,历届师生尊重、敬爱的方文兴老师,因病医治无效,溘然仙逝,享嵩寿整100岁。噩耗传开,闻者无不震惊、悲痛,唏嘘不已! <p class="ql-block">方文兴老师是本地人,老一辈教育者。他20世纪40年代负笈中山大学,自建国初期就服务于云霄一中,对教育、教学、教务競競业业,贡献卓著。他历经数十年教书树人生涯,代表、见证了云霄一中在不同时代开拓、转折、探索、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云霄一中乃至云霄教育界最后一位德高望重的宿耆。2022新年伊始,文兴老师溘然长逝,是本地教育界的重大损失,历届广大师生由衷哀伤,也反映云霄一中在历史传承方面的标志性人物的凋零、终结,使人非常遗憾、惋惜!</p><p class="ql-block">祈愿方文兴老师一路走好,泉林安息!</p> 让人望而生悲的讣告,鹤驾一去不复返。 <p class="ql-block">元月12日上午,遗属在县殡仪馆为仙逝老人举办后事。告别仪式简易周全,肃穆隆重。文兴老师安详微笑的大幅遗像十分传神,音容宛在,望之弥高,敬之弥深。</p> 有关机关、单位、团体、企事业和众多亲友敬送花圈致悼。<br>文兴老师的昔日学生,如高中74、75、76、77届同学会,红星初中班同学会等,分别敬献花圈,代表所有同学哀悼敬爱的老教导主任。<br> 云霄一中校长吴云前来送别老前辈,并在告别仪式上代表学校致悼词。<br><br><div align="center"><h1><b>方文兴老师生平介绍</b></h1></div><br>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悼念方文兴老师。<br> 方文兴老师,生于1922年7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月10日6点50分去世,享年100岁。<br> 方文兴老师,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1950年7月于广州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毕业。1947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协会”中山大学分会;1949年5月被国民党反动派迫害离校,往香港报到后接受审查并批准由组织护送离港到福建“闽粤赣边区司令部”闽南地委机关报到;1949年9月随军接收漳州市漳州“闽南日报”,并分配在“漳州日报”任编辑、记者;1951年9月调到云霄县立中学任政治教员;1953年初、高中合并后,任教导处主任;1983年8月担任教研室主任。197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3月被聘为中学高级教师。1987年10月光荣离休。<br> 方文兴老师,他一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敬业奉献,是老一代知识分子的楷模。<br>  他担任教导处主任期间,突出服务意识,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教导处的工作是琐碎而繁杂的,然而他始终勤恳如一,任劳任怨,以身作则,出色地完成学校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为云霄一中的发展与稳定做出突出的贡献。先后被评为工作积极分子、模范教师。<br>  在云霄一中工作期间,方文兴老师工作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正是恢复高考中考之际,可谓“受命于危难之秋”,为了弥补“文革”给教育界带来的巨大损失,他满腔热情,与全体老师一道,卓有成效地开展分层教学改革,针对学生英语成绩参差不齐的现状,他从实际出发,按学生英语程度不同分班,选派优秀教师教师担任英语教师,为高考大面积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云霄一中中考、高考的辉煌立下汗马功劳。1983年云霄一中高考名列漳州市第一名,其中,黄小雄荣获高考省文科状元,方银清获高考省理科第二名,被清华大学录取,方香云被北京大学录取。<br> 方文兴老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为学生早日成才,倾注了满腔的心血与感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出色的学生,他常为这些出色的学生感到自豪与骄傲,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敬与爱戴。他因此也成为我县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老前辈。<br>  方文兴老师,学识渊博,为人正派,作风民主,感情真挚 ,与同事关系和谐,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倾注了满腔热情与心血,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br>  方文兴老师的人生是超长寿的,并且也是饱满的。他教育教学的丰厚经验与渊博的学识,令人难忘的人格,他正直、谦逊的品格和永不停息的学习精神,永远留存在我们的心中。这样一位老师的不幸谢世,是我县教育界的一大损失。我们一定要继承他的遗志,学习他正直谦逊的人格,塑造完美的人生,学习他兢兢业业、献身教育的精神,为云霄县教育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br>  方文兴老师,安息吧! <br><div align="right">云霄一中 <br>2022年1月12日<br></div> 文兴老师一直珍藏着一本早年的老照片册。这里面承载、沉淀着他漫长人生的岁月与风华。 1947年的手迹犹在,光阴荏苒,春华秋实,留给后人不尽遐思。 <p class="ql-block">年青时代的文兴老师(右)与友人吴士麟(中,后亦为云霄一中资深教师)等。</p> 在中山大学求学时期的文兴老师,风华正茂,钟灵毓秀。 <p class="ql-block">参加革命工作初期,文兴老师身着50年代盛行的干部服,容光焕发,显得精力充沛,又透着文质彬彬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1955年元月的教职员工集体老照片,距今整整67年,时代感鲜明。前排左起第15位依稀是当年的文兴老师。</p><p class="ql-block">我们初中69级入学时,曾在这两座老教室上过课。如今早已拆旧建新,平地起高楼了。</p> <p class="ql-block">1959年2月,文欣老师(2排左6)与一中学生会干部在一起。他对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一生关爱晚辈,辛勤培育了数代年轻学子。</p> <p class="ql-block">60年代,任一中教导处主任的文兴老师(第4排左3)与时任校长黄建金(第4排左2)都还是中年,干事业正在年富力强之际。他们和几位老师一起与初中1965届毕业生合影,师生散坐在朝阳楼前的草坡上,轻松随意,情景别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70年代的文兴老师,历经疾风骤雨、风浪起伏,依然从容不迫,温雅敦厚。</p><p class="ql-block">我与文兴老师相识较早。1969年秋季上一中初一,文兴老师担任政治课教师。当时没有政治课本,除了讲马列、读语录,也讲解时事新闻,主要是国际上反对“帝修反”的报道。当时懵懂无知,故意作弄秉性温和的老师,几次冒犯了文兴老师。</p><p class="ql-block">有次课上,文兴老师讲起苏修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在布拉格街头苏军与示威人群发生冲突。一个捷克青年猛然扯开自己衣襟昂首挺胸冲苏军大喊:“你们有坦克,我们有真理!”为了贯彻“教育革命”,按“生动活泼、辅以手势”的“毛氏教学法”加强讲课效果,边说边抬手去解中山装衣扣,模拟捷克青年扯开衣襟的愤怒动作。由于他动作慢条斯理、语气温文尔雅,我觉得好笑,课后在教室外走廊故意学他解纽扣的动作,嘴里念念有词“你们……我们……”逗同学发笑。文兴老师正好走出来瞧见了,面不改色,微微笑了笑,一语不发。过后跟没事一样,对我还是和和气气的。倒让我觉得对老师这么恶作剧太不礼貌了。</p> <p class="ql-block">又一次,我故意问文兴老师:政治课讲,事物总在不断发展,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认识水平上。所以,社会发展也不可能总停留在一个阶段,要经过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这些阶段。那好,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当然还要继续发展,接下去后面是什么社会?这一问似乎难住老师,说知道也不是,说不知道也不是,且有显而易见的政治忌讳,简直是给人挖坑下套。文兴老师沉吟片刻,微笑着说:既然共产主义社会都还未实现,那么后面是什么社会,现在先不用去考虑。四两拨千斤,把刁难化解了。我也就没话说了。</p><p class="ql-block">几次调皮捣蛋,文兴老师对我给予“有个性”的评语。我也了解了这位老师儒雅、和蔼风度。他对别人、对学生一贯宽容、耐心,与人为善,自然一向受到师生尊敬、爱戴。</p> 文兴老师与多届毕业学生有过合影。年复一年,接进一批批新生,送走一届届毕业生,春风化雨,桃李天下。<br>1973年元月,云霄县中学生三项球队参加地区运动会载誉归来,县有关领导和一中黄校长(二排左9)、教务主任方老师(二排右7)等一起合影纪念。<br><br>二排左1为一中教师、裁判员邱国瑞老师,当年还是满年轻的。他于2022年元旦这天不幸病逝,终年79岁。在此同致悼念。<br> 2018年4月,为补充高中74届纪念图册素材,需要找些70年代一中教师照片,估计文兴老师可能有,于是与他联系。他对此事很关心支持,翻箱倒柜,找出部分旧照供翻拍。<br> 我们初中72届、高中74届毕业时,文兴老师未能参与各班级毕业合影。他找到的是后来他参加的初中76届毕业合影,珍存40多年了仍然清晰如故。 在这些毕业班师生合影里,文兴老师位置居中,两旁的老师们大多是我们熟悉的,有几位也曾是高中74届的任课老师。。 以上初中76届、77届毕业班的师生合影年代久远,文兴老师专门花时间回想,找出来提供翻拍。他对学生十分关爱,有求必应,一以贯之,真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师德师恩师风师范难以言尽。 <p class="ql-block">70年代初以来,文兴老师家一直在县城“大草埔”北侧。当年,由在泰国经营实业的亲族资助,他家最早建起了本地首见的“现代小洋楼”式的三层楼房。新居非常有气派,一时风传全县,人称“泰国楼”,视为展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现代样板,大有“赶英超美”的意味。多少乡亲羡慕嫉妒恨,常有三三两两乡下人在楼前转悠,观赏惊叹;时尚年轻人兴起以“泰国楼”为背景拍照留念,趋之若鹜,好似逛京城都要以天安门城楼为背景留影,心底揣着一个遥不可及的“泰国楼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示“泰国楼”老照片具有代表性,由乡土文化爱好者“果蓝儿”友情提供。)</p> <p class="ql-block">时代在波浪式前进,生活条件在螺旋式上升,随着经济水平、建筑条件提高了,本地人盖起三层楼豪华住房的数不胜数,以至五六层的都稀松平常,自家装电梯的也不稀奇。曾经“鹤立鸡群”矗立在旧式瓦顶平房之间的“泰国楼”,渐渐显得普普通通甚至有点凋敝,年轻一代根本不知还有这么一回事。而文兴老师依然安之若素,既不跟风改建、装修,也未移居繁华城市,很有“大隐隐于市”之风,一住就住到寿终正寝。“泰国楼”的轶事,恰是云霄社会的生活、文化、观念随时代变迁发展的一个缩影。</p> <p class="ql-block">历届一中学子得知文兴老师仙逝,纷纷悼念。在北京工作的陈永林(左)和在本县工作的王长安(右,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上打破飞碟项目全国纪录的金牌获得者,已故)是发小挚友,图为1963年在北京射击训练基地会面合影。他们中学毕业于50年代,都是文兴老师的学生。高中57届、现已年逾八旬的陈永林学长在老乡群留言感叹说:</p><p class="ql-block">【得知方文兴老师仙逝,特感悲伤,愿方文兴老师一路走好。文兴老师知识渊博,言行很有风趣,时而给学生说些笑话,同学们都喜欢他,真是好老师。</p><p class="ql-block">文兴老师安息!】</p> <p class="ql-block">高中74届8班吴全福,退休后现居厦门,得知噩耗,往事涌上心头,遂写出一段轶事作为追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方文兴老师记忆二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吴全福(8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p><p class="ql-block"> 存留方文兴老师的印象是个子不高,与教师职业相生的那种文雅样子。</p><p class="ql-block"> 50岁前后的十来年,都在我父亲的理发店理发,我跟他洗过头。他比较讲究,洗头自己会带香皂,需要我父亲给他打理,时间要比一般客人长,有计时的样子,不能减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p><p class="ql-block"> 云霄“泰国楼”。人民大会堂前大草坪边上,轰动云霄的一栋建筑。传说是方老师在泰国的亲人出资建的,还传说这个人在泰国官至副总理级别,邻里间称之为“包阿粿”,很奇怪的称呼。</p><p class="ql-block"> 我进过泰国楼,去跟这个“包阿粿”理发,所以,留有很深刻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当时“包阿粿”回云霄探亲,需要理发,方老师来请我父亲,我父亲没空,就叫我去。</p><p class="ql-block"> “包阿粿”头很大,毛发又粗,还全部要用剃刀刮,要刮到顺滑光亮,难度很大,很辛苦。理完后,包了一份2元的工钱给我,心里感觉没有白辛苦一趟。当时,理发小孩1毛,大人1毛5或2毛。</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对方文兴老师和云霄“泰国楼”,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斯人已逝,百岁高寿,当然有福。他人回望,却也不长,满讲一下,不知所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2、01、11)</p> <p class="ql-block">文兴老师生前提供了若干老照片支持编纪念图册。在此展示一些不同时期的风采。</p><p class="ql-block">此照是1987年6月,一位曾任云霄县领导的老干部(中)来访老朋友方老师。从家具和陈设可看出,“泰国楼”内部实际上是简朴无华的,几件家当与平民百姓之家差不多,甚至已显老旧。</p> <p class="ql-block">离休后的文兴老师主要“宅”家,日常生活起居有规律,保持着关心国内外大事的长年习惯,坚持天天看书阅报、准点收看新闻联播是主要兴趣;时而动手收拾庭院花木、蔬果,晒晒太阳,活络筋骨。有适当机会也安排外出旅游一趟。80年代,老两口曾到香港游览观光。</p> 文兴老师伉俪还到过北京旅游,留下参观照片。可惜当时联系手段不足,我不知道他们来过,估计他也不知道怎么能找到我,或者干脆就是低调自行来去,不想麻烦别人。 <p class="ql-block">某年游览云霄马山“七星岩”风景区。“七星岩”是云霄史上明代名人、太史公林偕春的墓葬区域,保留有许多文史遗迹。在此驻足凝望,遥想古今,当生发许多人生感叹。</p> <p class="ql-block">2005年12月14日在南靖县,文兴老师作为贵宾,应邀乘车上山参观“游击区根据地”。以前我不了解这留影什么背景,文兴老师仅简单说了说去开会,故没太留意。吴校长致悼词的“生平介绍”解开谜底,原来文兴老师1947年就投身于革命活动,这里也许是他活动过的老区。50多年后故地重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再回首已是耄耋人,不免感慨万千。</p> 无论在职还是离休,文兴老师都以办好教育事业为己任。当有贵客来访他便不辞辛劳,出面接待陪同。这是他(前左2)以老教育者身份与校长朱锡尔(前右1)一起会见海外来宾。 与退休校长朱锡尔(左2)、在任校长方跃飞(右1)一起会见来宾。 <p class="ql-block">副校长苏龙成(右2,<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中75届)</span>一起陪同来宾参观一中校园。</p> <p class="ql-block">“泰国楼”大门前是人来车往的大路头,经过时透过铁栅栏往院里瞧一眼,总看到白发苍苍的文兴老师在聚精会神读报。他长年订阅多种报刊,《参考消息》天天看,活到老,学到老,孜孜不倦。到九旬高龄,思维清晰,听力、视力仍不错,言谈行动自如,状态看起来比实际年寿显年轻得多,堪称是福寿双全的健康老人。</p> 翻看着黑白老照片册,还能清晰记得、说出许多往事细节,记忆力仍相当好。 文兴老师对历届学子都很有感情,2014年,高中74届要举行毕业40周年纪念活动,文兴老师闻讯很高兴,特地亲笔写来热情洋溢的贺词加以赞赏和勉励。 2014年“五一”当天,高中74届毕业40周年纪念大会在云霄一中小会堂举行,三百余位师生参加。几位退休校长和老教导主任文兴老师作为嘉宾满怀欣喜莅临祝贺。 文兴老师与退休老校长徐碧桐老师(前左)等前排就坐,同为74届纪念活动成功举行而高兴,鼓掌祝贺。 现任校长吴云(前右3)拨冗出席大会,陪同老前辈共忆当年。 这次纪念活动是一场喜气洋洋的师生联欢盛会,本地和外地学生踊跃参加,不少高龄的退休老师应邀欣然莅临,有些更是从外地特地赶来。师生久别重逢,场面异常热闹欢腾,文兴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p class="ql-block">初中72、高中74届同学会会长方维和致辞之际,特意走下主席台,代表全体同学向资深老前辈文兴老师致以崇高敬意。</p> 纪念活动一个温馨环节——向文兴老师等到会各位师长献花、敬送祝福红包,感谢厚重师恩,祝愿老师们健康长寿。 四十余年弹指一挥间,师生情历久弥深,一支鲜花一片心,感怀不尽昔日园丁红烛精神。 <p class="ql-block">纪念活动后,文兴老师伉俪喜看参加活动的师生大合影。</p><p class="ql-block">活动当天一早,文兴老师早早穿戴好准备赴会,由于阴雨绵绵,气温偏低,考虑到老人家年逾九旬,为防受风寒,就劝他在家暂候。午后,集体大合影趁阵雨暂歇时抢拍,地湿天凉,未敢请高龄的文兴老师冒风险参加,大合影缺了最资深的老前辈,美中不足。尽管如此,文兴老师仍兴致勃勃的观赏大合影,为纪念活动的成果由衷高兴,连连称赞。</p> <p class="ql-block">文兴老师戴着老花镜,仔细辨认着密密麻麻的合影人群,里面几乎都是他的几代学生。</p> 师生大合影和特为本次活动编辑的纪念文集《朝阳》,成为敬呈给文兴老师的感恩、致敬礼物。本想将来有机会还邀请他老人家参加大合影,如今随着老人家的仙逝,这一愿望成为不可能的事了。 <p class="ql-block">文兴老师在学生心目中一直是睿智慈祥长者,时有学子来拜访看望。高中74届1班陈健君是留美的医学博士,2015年5月回乡探亲,特地到“泰国楼”拜见久违的文兴老师。见到成才学生归来,文兴老师真是满心欢喜,与他亲切交谈,合影留念。</p>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中间是高中74届1班的文艺委员江丽华,她与文兴老师老两口早就熟悉,陪同拜谒。 <p class="ql-block">在美国奋斗有成的陈博士万里归来拜访“老寿星”,机遇难得,一起合影分沾福寿气。</p> 2018年4月,高中74届1班洪德庆(曾任职漳州市食品药监局)从漳州回云霄,路过“泰国楼”,便进来拜访文兴老师。 <p class="ql-block">文兴老师听说有昔年学生到访,很高兴,从客厅走出来欢迎,问长问短。</p> <p class="ql-block">九旬老人就这么站着交谈好久,精气神很足。</p> <p class="ql-block">院子东侧有一小片菜地。高中77届联络员吴其谋近日回忆说,去年冬季他应师母淑卿老师所托,从乡下找来一批优质地瓜蔓帮他们种上。这种地瓜的叶子是可以当菜肴的,有助于保健养生。可惜如今老人家已匆匆离去,地瓜叶寂寞生无主。</p> <p class="ql-block">2018年早春,老两口在厅堂外阳光灿烂的合影,身旁金桔累累,水仙花含苞欲放,一片吉光瑞气,生机盎然。</p> 期颐之寿的文兴老师和年届耄耋的淑卿老师都是心态好、健朗超常,早春二月,心情更好。 <p class="ql-block">站在山茶花前再合影,红花灼灼,绿叶盈盈,映衬白发苍苍。如此高寿又精神健旺,良好状态令人称道,钦佩仰羡。上善若水,心无挂碍,善自珍摄,晚年遂能长葆健康与活力,此自是一种养生之道,可资后人领悟。</p> 身后一地花瓣红艳,让人想起古人之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br> “泰国楼”院子里有一口老水井。90年代后县城都用自来水,早先到处可见的水井大部分荒废、消失了,余下不多的也水质差远了。但这口老井一如既往,井水清澈干净,恰如生命之源,生生不息。 <p class="ql-block">文兴老师这般高龄,仍然坚持每天早晨起床后,自己到井边垂索提水,用清凉的井水刷牙洗脸,这也是健身的一招。静水无波,岁月静好。</p> 2018年7月23日,文兴老师和老伴淑卿老师(前右2、右3)与本地的老友会聚,神采奕奕,不显耄耋之年。<br>前右1柳怀信先生是原县科委老主任,后右2李杭辉老师是柳怀信的老伴,原一小教师。前左2是高中74届江丽华的母亲,前左1是初中72届黄志伟的母亲。他们应该都曾是文兴老师在一中的早期学生,满目青山夕照明。 <p class="ql-block">清心寡欲,动静和谐,长年坚守、独到有效的养生方式胜于灵丹妙药,年岁增,人健朗。文兴老师堪称“不老松”,2018年底,96岁耄耋之年还能和老伴陪客人一游剑石岩,<span style="font-size:18px;">行走自如,</span>寄意山水,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生命在于适量运动。“泰国楼”临近人民公园(过去叫“大草埔”),文兴老师每天起居有度,除了读报刊、看电视,还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天到公园空地散步,慢走几圈,呼吸新鲜空气。有时刮风下雨照样坚持。有次小雨天我去拜访,他不在家,保姆说出去散步了,让我等等。不多久,见文兴老师进了大门,一顶硕大的箬竹叶编造的古旧大雨笠压在头上,微弯着腰,卷起裤脚,穿的是掉色的深灰中山装和旧雨鞋,这朴素加守旧模样差点错认作进城的老农民。我很惊讶他下雨天还要出去走走路。可见这健身方式他从来是日复一日地坚守着,才得来近百岁高龄犹状态奇佳的正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截图来自乡土文化爱好者“果蓝儿”的专题视频。)</p> <p class="ql-block">文兴老师的学生都忘不了他,一中退休的高玄鹏老师即是其中一位。他是高中56届毕业的老一代一中校友,虽自身年已八旬,仍不时串串门看望前辈老师,嘘寒问暖,共话乡情。</p> <p class="ql-block">庚子重阳节令,高玄鹏老师敬老尊师,特地登门拜访看望。文兴老师正在休憩,淑卿老师热情与这位熟客叙家常。</p><p class="ql-block">墙上两个超长相框,镶的是文兴老师于八十年代两次赴京参加第三次、第四次全国归侨代表大会,代表们与党国领导人的大型合影。文兴老师对此亲历深感荣幸,将大合影视为珍贵而富有意义的纪念,几十年来一直悬挂在客厅显著位置上,作为一种崇高荣誉、精神力量以自勉。</p> <p class="ql-block">不光五六十年代老龄学生,八九十年代晚辈学生也知道文兴老师是一中元老,尊崇有加。高中81届王莉红是“泰国楼”近邻,跟文兴老师老两口熟人熟面,去年重阳时节过来问安,顺送个祝福小红包。文兴老师在休息,淑卿老师婉拒未成,代收下好意,并拍一张亲切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恰好文兴老师休息起来,应请拍张老两口合影。此时他身体状况良好,神清气朗,面对着镜头,心情愉悦,神态自然,流露出高寿老人的慈祥喜乐。这张老两口合影显得生动、温馨,故推荐给高中00届“果蓝儿”,他用于庆贺一中建校95周年的纪念视频《芳华》,放在片尾推出,意味隽永,效果很出彩。</p> 这张彩照也许是文兴老师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br>文兴老师百岁仙逝,是亲友、晚辈的大不幸,但从自然规律来说也是有福之人的天年善终,一生造福几代人,无牵挂地安详离去,流芳后世。家属在选取遗像时,觉得这张合影里文兴老师神态最能显出其儒雅安详、心平气和气质,遂剪裁而用于遗照。实是无意中得之。<br>遗照在堂,栩栩如生,文兴老师的长者形象和毕生奉献永在历届学子心中闪光。 <div align="center"><b>沉痛悼念方文兴老师</b><br>方瑞庭(2班)<br><br>授课余音今尚清,教传哲理寓真诚。<br>期颐元老安歇去,翠柏苍松忍泣声。<br><br><div align="right"> 2022.01.12<br></div></div> <p class="ql-block" align="center">杏坛耆老最资深,百岁归仙星月沉。</p><p class="ql-block" align="center">儒雅师风仁者寿,长存教泽熠如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2年1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