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洗尽西津渡 🌲🌲 🌲🌲 🌲🌲🌲🌲润洲幽景是南山

学仁

<p class="ql-block">去年12月西安发生的疫情,延续至2022年开年仍在继续。省际旅游按下了暂停键。喜欢溜达的我们,把南京的犄角旮旯几乎溜完后,就想到了去邻市镇江溜达一下。于是,1月7日上午乘火车到镇江,开启了说走就走的“镇江一日游”。早已看中的风景名胜地镇江南山风景区,便是镇江一日游的“重头戏”。</p> <p class="ql-block">南山风景区位于镇江市区外数里的南郊地区。自1980年南山风景区开发建设以来,先后恢复了招隐区、竹林景区、黄鹤山景区、九华山景区四大景区。景区内重峦叠翠、茂林修竹、山深水秀、泉涌溪流。景点有增华阁、读书台、济祖殿、听鹂山房、虎跑泉、鹿跑泉 、林公泉、挹江亭、玉蕊亭、如斯亭、万古长青亭、鸟外亭、文心阁、学林轩等。</p> <p class="ql-block">镇江南山风景区的善园,即镇江慈善文化园,于2020年9月建成开园,成为镇江慈善文化的新地标。</p><p class="ql-block">善园依托南山景区清新秀美的自然风光,将慈善元素融入其中,实现慈善文化和公园景点相得益彰。走进慈善文化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硕大的磐石,镌刻在石上金光闪闪的“善园”两个大字,是李岚清为善园题写的园名,预示着包括慈善在内的镇江各项事业前程辉煌,也打开了镇江慈善脉络的画卷。写有"大爱镇江"四个字和书法家题写楹联的慈爱牌坊,彰显出了城市的温度,园中随处可见慈善铭石、慈爱亭、慈安桥等精心设计的慈善景观,传递出更加向善、向上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南郊诸山名胜,首推招隐山,满山苍松翠柏、参天拔地,鸟鸣千啭,清泉淙淙,,浓荫藏寺,好似一幅山水图画。清人鲍之钟诗曰:"灿烂霜机能浅深红,楼台如在万花丛。"宋代大书画家米芾则赞之为"城市山林"。景区大门牌坊上“城市山林”四字,出自米芾之手。</p> <p class="ql-block">南郊山中遍布人文景观,其寺庙建筑处寂静山中,久负盛名。招隐山有招隐寺,本是东晋艺术家戴颙隐居之地,后来梁昭明太子在此建读书台,编纂文选,留下不少古迹。</p><p class="ql-block">在入山途中,有一高大石牌坊,横额为"宋戴颙高隐处",下墓"招隐"二字,石柱上有联:读书人去留萧寺,招隐山空忆戴公。</p><p class="ql-block">由于南朝著名艺术家戴颙隐居于此,梁朝昭明太子萧统亦在此编撰了名著《昭明文选》,使历史人物与名山共存,更招引着历代名人:唐朝诗人刘禹锡、骆宾王、宋大学士苏东坡、著名书画家米芾、清朝乾隆皇帝都曾登游此山,并且留有许多诗画。</p> <p class="ql-block">招隐山原名兽窟山,因南朝著名艺术家戴颙隐居于此,拒不出仁而得名。招隐寺初建于山上,由戴颙故宅改建。戴颙只生一女,戴颙死后,女矢志不嫁,舍宅为寺,故名招隐寺。唐骆宾王游寺有诗云:“共寻招隐寺,初识戴颙家。还依旧泉壑,应改昔云霞。”</p> <p class="ql-block">昭明太子萧统是梁武帝长子,他性爱山水,聪慧好学。被立为太子后,在招隐寺读书,于读书间招集文学名流在增华阁编辑《文选》三十卷,即著名的《昭明文选》,是我国第一部韵文、散文合集,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p><p class="ql-block">读书台建于山腰,为小巧平房三间,门旁柱上有楹联曰:妙境快登临,抵许多福地洞天,相对自知招隐乐;伊人不可见,有无数松风竹籁,我来悦听读书声。</p><p class="ql-block">房屋四周有回廊,窗明几净,环境清幽。内有石案一块,长约一点三米,宽约半米,厚约十厘米,为太子伏案处。</p><p class="ql-block">读书台北还有济祖殿,藏有出土文物,如元氏五蝠(福)捧寿大型碑刻和明代重修招隐寺碑记。</p> <p class="ql-block">读书台右边为增华阁,是当年昭明太子编辑文选的地方。萧统云集天下才学贤士,包括《文心雕龙》作者刘勰,在"山水有清音的"增华阁,编纂了我国第一部文学总集--《昭明文选》,成为南朝文坛的中心。《文选》入选之作,上起周代,下迄萧梁,文体各异,大都文质并重,词藻华丽,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阁内正中墙有《增华选文图》。门旁楹联为:景仰古贤风,此地得江山之助;熟精文选理,斯人与翰墨为缘。</p><p class="ql-block">增华阁、读书台面临群山环抱林木幽深之境,气魄宏大,别有洞天,使人有"四周有山疑无路"之感。</p> <p class="ql-block">从增华阁东侧有石阶通向山顶。</p> <p class="ql-block">在增华阁东南的山坡有一座六角小亭,名“玉蕊亭”。亭前立牌介绍:玉蕊花世所罕见,唐代皇帝御花园和翰林院才可种植。花开如瑶林琼树,故有仙女下凡游赏等神话传说。唐朝时这里有两株名贵的玉蕊仙花,宰相李德裕任润州刺史时,常来招隐寺观赏玉蕊花,于玉蕊花下饮酒赋诗,并特为观花建了玉蕊亭。有一首《招隐山观玉蕊树戏书即事,奉寄江西沈大夫阁老》诗曰:玉蕊天中树,金闰昔共窥。落英闲舞雪,密叶乍低帷。旧赏烟霄远,新欢岁月移。今来想颜色,还是忆琼枝。亭旁原有玉蕊仙踪堂,久已废毁。</p> <p class="ql-block">山顶有飞云阁,建于2008年,为八边形重檐攒尖顶三层楼阁,青黛色小瓦覆顶,呈典型的江南楼阁风格。正面匾额“飞云阁”为郑为人题写。楹联:云树涵青飞阁千寻开远势,江天浮白琼楼四面入晴岚。</p> <p class="ql-block">飞云阁背面阁额“澄江如练”,楹联:入阁凭栏,第一江山先临眼;流莺啭翠,六朝风物尽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必飞云阁下山路边有一座小亭,名为赏石亭,为2009年新建建。亭柱楹联: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出自陆游的《闲居自述》。</p> <p class="ql-block">出招隐景区,向东北走约1.5公里,即到南山竹林景区。景区入口处竖立着镌有“竹林幽眇”四字的四柱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南山竹林景区内,夹山下的竹林寺因地处大片竹林中,远远望去只见竹林不见寺,故本名为夹山不见寺禅院,东晋法安禅师始建。竹林寺依山而建,一组石阶,一层平台,上下五层,层层登高,竹林繁茂,古木参天,曲径通幽,引人入胜。寺前有月牙河,河周有数株古老银杏树,高耸入云。山门前原有凝翠亭,背山面水,风景优美,可供游人小憩。寺院因年久失修,倾圯后再未修复。明末崇祯年间,林皋大师在此搭建草房,独居二年,创建名蓝。</p><p class="ql-block">山门天王殿已修葺一新,共五间,门上石额为"竹林禅寺"。从天王殿大门入寺,拾级而上,至第三平台,地面宽广,两旁建东西客堂,各五间,设计精巧,形象古朴,修整后面貌一新。</p> <p class="ql-block">竹林寺的特色幽静而秀美,夹山原有万竿修竹,千株巨松,古老的栎、柏、枫、银杏等错杂其间,风景优美如画。清汪懋麟有诗曰:润州到处皆幽绝,最爱城南古竹林;无数乱山藏寺小,几多篱径入门深。老松千尺响天籁,疏磬一声来梵音;胜地殷勤数回过,翻怜身世</p><p class="ql-block">久浮沉。</p> <p class="ql-block">园区内的山崖上,镌有众多近代名家题字。如康有为所题“碧巖”、“寄乐山林”,吴昌硕篆书“寿”字,于右任行书“佛心”等。</p> <p class="ql-block">林公泉位于山腰,是明代林皋禅师所凿,故名。泉名石额为清代书法家陆润庠所书。泉背依山崖,岩石嶙峋,颇具古意。泉周有石砌方池,泉水清澈,过去和尚汲泉烹茶待客。</p> <p class="ql-block">距竹林景区百米的南山文苑景区,是为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及其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修建的一座主题性公园。 文苑景区内有成片香樟林、竹林和花草,建有文心阁和学林轩,设有儿童角、学生广场、水榭舞台和全民健身设施。</p> <p class="ql-block">文心阁为二层歇山清式建筑,清雅朴实,总领全苑,与雕龙池、知音亭相得益彰,是文人雅士聚会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有辛亥革命先烈赵伯先烈士陵园。陵园入口处竖着一座镌刻“浩气长存”四个古朴篆书的石牌坊,陵区内翠柏丛生,青桐笔立。陵墓前后大型墓包有护围拱石,四周有圆形回廊平台。墓碑上刻有"辛亥烈士赵声伯先之墓。碑前有石供桌,两旁有石狮基座,正前方有台阶,墓道长六十米,墓周植有梧桐和苍松翠柏,树森成荫,景色幽静。</p> <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刘勰这位名人的成就,镇江特意在这个依山傍水的地方开辟了文苑景区。整个景区处处体现着《文心雕龙》这部著作的文化色彩。浓浓的文化气息加上精心打造的清幽环境,形成了这个景区既有底蕴又有迷人风景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离开南山风景区已下午三时许,即前往下一站——西津渡游览。</p> <p class="ql-block">从西津渡街门楼进入古街道,不久就是英国领事馆旧址。领馆是座19世纪后半叶的拱券廊式建筑,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根据不平等的《天津条约》,长江沿线被迫开辟五个通商口岸,镇江就是其中之一。1865年,云台山下沿江一带被划为英租界。清同治三年(1864)在此修建了英国领事馆。光绪15年正月初六,由于英国人无端殴打中国小贩,数千被激怒的镇江民众愤而焚烧了领事馆。现在的主楼是清政府赔款于1890年重建的。1927年北伐军兵临镇江,镇江人民收回了英租界,结束了英帝国主义在镇江享有的特权。</p> <p class="ql-block">西津渡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是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建的一处历史遗迹。西津渡古街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p> <p class="ql-block">沿着古街一路往西,两边的房屋、楼阁鳞次栉比,让人们仿佛回到车水马龙的繁华年代。古街上明清时期的建筑砖木结构,飞檐雕花,给人以“飞阁流丹”的感觉。青石板路面留下的深深车辙印证着千年古渡和千年老街昔日的繁华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西津渡古街全长约 1000 米 ,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整条街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史踪迹。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这里曾驻有孙权的东吴水师。唐代曾名“金陵渡”,这里更是专门派有兵丁守卫巡逻。宋代后称“西津渡”, 宋熙宁元年 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舟次瓜洲时,即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元朝时,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 · 波罗从扬州到镇江,也是在西津渡登岸。由此可见,从三国始,西津渡就是著名的长江渡口。唐代以来更是漕运重镇,交通咽喉,是镇江通往江北的惟一渡口,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兵家必争之地。陆游途径西津渡时,曾对渡口每日运送上千的兵源感叹不已。清代诗人于树滋所写的诗更道出了西津渡口人来舟往的繁忙景观:粮艘次第出西津,一片旗帆照水滨。稳渡中流入瓜口,飞章驰驿奏枫宸。</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津古渡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云台山下流过。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脚下的超岸寺旁。现在的西津渡离长江江岸已有 300 多米距离。</span></p> <p class="ql-block">从西津渡古街登山道,攀上云台山北峰,坐落山顶的是镇江古建史上体量最大的建筑云台阁,阁体是秉承宋、元古建风格的仿古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斗拱檐铃,体制雄伟,现已成为西津渡的核心景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云台阁高耸云台山顶,在云台阁上,可以眺望四周山水风景: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诸山环列。北湖、长江一江横陈。镇江老城区与新城区尽收眼底,一览无遗。云台山和金山、北固山、焦山三山互相映衬,互相烘托,云台阁则具画龙点睛之妙。登顶云台阁,眺望四方,镇江美景尽收眼底,顿有抒不尽的赞叹。</p> <p class="ql-block">下云台阁回到西津渡古街,天色已晚。入晚时分的古老街景、山顶亭阁,与彩灯交相互映,分外迷人,给“镇江一日游”划下完美的句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