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者手记

且停居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无名者手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文/图 迦 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此说手记,是并未形成文章的零散的普通人手写的字句。</b></p><p class="ql-block"><b> 收拾山里租屋时,我们把房东留下的一个旧柜子抬到院里,晒太阳,杀菌,洗刷灰尘污垢。柜子颇深,条条接缝糊着发黄的纸条,我半身探进,一一撕下,准备贴上新报纸。纸条是学生用的练习本,满是蓝色钢笔字迹,颜色褪了,字迹仍可辨。我随手留下一条,不知前文后文,无从判定这段话所要表达的完整意思,但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直面而来,现省略一些词句,写出几个词:群众、热爱、愤恨、行动、冲击、口号、烈火、保卫、大规模……若还原整句内容,今天五十岁以下的人,会认为这是精神病人的呓语,过来人都明白,这是极为清醒投入的表述,其词语和句式,曾经铺天盖地,是那个年代最流行的语言。</b></p><p class="ql-block"><b> 为何要留下这张字条?我不搞收藏,要说纪念,似乎也应该是这张字条的书写者该做的事。我只是觉得,一个时代,仍藏在乡下的柜子里,而且还没有走远,还在一大批至少两代人的记忆中。</b></p><p class="ql-block"><b> 我猜,这是房东大哥亦或是他老伴儿,在中学时代或是生产队时代的时势学习笔记,是读报的抄录,或是一次学习某会议精神的发言稿。但我没有去求证。老汉一直忙于采摘园的活计,他老伴一直坐在进山的路边,卖他们的劳动果实,不计风雨。我猜他们现在不读报,不上网,只看电视。然而,这也足够了,比读报还了解中国,了解世界。有次,我们在山居请朋友们吃饭,也邀请了房东大哥,谈起时势,他竟然了如他的果园,亦有相当的见解,令人惊诧。</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还需要求证什么吗?人们都忙得陀螺似的,谁还有时间回头看!我也知道,人应向前看,尤其是中国人,不要总是活在绵长的历史中。但山居的寂静倒让我的脑海热闹不已,不由又忆起那个年代常见的另一种手记,见诸于墙体,用粉笔写的,或用毛笔写在纸上,再刷浆糊张贴上去,当然是公共场所,紧随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命运呈现。那一代人怎能想象,几十年后的未来,一个人只在家里喝着咖啡,跷着脚,手指在电脑键盘上点点戳戳一阵子,想说的话就在网上铺开了,没有篇幅限制。</b></p><p class="ql-block"><b> 忽然觉得,网上的帖子算不得手记吧,虽然也是动了手指的,统一的字体字号,读起来容易,却完全遮敝了个性的信息,诸如用具、笔迹特点,诸如心情、性格。用电脑二十多年,我至今还是喜欢看手写的字迹,那字,好或不好,总是有温度,有个性,有趣味的,可资想象。这一点,最普遍的是旅游景区刻在树木或砖石上的字,就是“某某某到此一游”之类的,或“某某某,我爱你”。这鳞爪之言,包含了怎样的故事,怎样的情景,怎样的心境,着实令人玩味。起码,写者的心态是闲适的,润泽的,我称此为休闲手记。</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当然,这些也不容易见到了,现在是文明时代,不能乱写乱画,现在也是屏幕时代,人们难得提笔写字,甚至手头上难得有纸有笔,电脑普及,又人手一部手机,通话,写字,视频,太容易,没有悬念、惦念,没有企盼和望眼欲穿,没有见字如面的欣喜和珍视。但我们可以放弃这些回到从前吗?不能,不愿意,从前写作的抄稿之苦还记得呢,种种的方便,有方便的快意。</b></p><p class="ql-block"><b> 方便也给人清亮整洁的舒爽。就村子而言,石街干净,花草蕤生,多好呢,倘若到处是歪七扭八的手迹,该是怎样的乱象,必煞风景。前几年,村里临街房屋的一面墙上嵌有一块小黑板,有什么通知都用粉笔写在上面,这两年,安装了电子屏幕,不同阶段,醒目的大红印刷体文字,流动着不同内容,诸如反腐倡廉、扫黑除恶、禁止种罂粟、建设美丽乡村……某处房屋的山墙上常年布展,图文并举,文字说明亦都是印刷字: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社会主义价值观……村委会门前设有正规的宣传窗,里面贴着村委会成员名单及分工、财务公开、工作计划、年收入目标……皆是打印文本。</b></p><p class="ql-block"><b> 一派新时代风貌。</b></p><p class="ql-block"><b> 柜子里那个旧时代,简直是场不可思议的梦。</b></p><p class="ql-block"><b> 人都是被裹在时代里生活的,新时代的规整,更多呈现的是科技的逛奔与漫延。科技渗透了生活,让人离不开,就成为文明生活的主流,且是一统的。只是感官欢喜,情感滞后,跑出很远了,回回头也是正常的事。</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村里表面上没有一个手写的字了,但在新租居,我又见到了手迹,是最小的房间,孩子的笔迹:“真讨厌你们对我指手划脚的,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我可以不理你们,但我不能说你们是对的。”“愿你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呵呵,一定是个男孩,开始叛逆。想象他受委屈的样子,又想笑又心疼。我也凭着扫出的染黄的长头发,想象他母亲的样子。无从想象他的父亲。听说他们一家是外地的,在我租房前半个月,退租回老家了。这孩子的手迹,让我想象了他的家,他与父母的关系,想象了这个时代一部分人的生活。一个人的手迹,或美或丑,到底是有生命的手写出的,那字也就是有生命的,就入怀。可惜,我不能在墙上给这孩子留话了,他不会再来。</b></p><p class="ql-block"><b> 就想起古人墙壁题诗,多有意思!虽然也未必尽是相见欢。陆游于沈园壁上写:“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被迫成为前妻的唐婉见了,一旁写:“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于是,那沈园的墙也是美的了。年少时读这两首词,虽恨陆母无情,还是没心没肺地觉得浪漫,及至中年,感知的重点在于世事与人生的诸般无奈,始知浪漫原是无意而现的花边。相见欢的浪漫是有的,那得有个好处境,好心情,那是大才子袁枚的生活。一个春天,他在一家旅店的墙上见到一首无名者的诗,甚为喜欢,兴起在一旁和诗一首,有句云:“好叠花笺抄稿去,天涯沿路访斯人。”他一生不知见了多少墙头诗,一生都在寻访作者,一访就是十几年,甚至三十年。又有许多人,见了他的诗访到随园来,又留下佳话。</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现代生活不容易出佳话,一切都消失得自然而然,普通人的随性手记消失得最彻底,要看一点有温度的东西,恐怕只有两样,第一,孩子的涂鸦;第二,以书法价值流传下来的古人的书信。前者天真烂漫,见者怦然心动,后者被漫漫时光的淘洗,推重为神性的艺术品,是现代书家的范本。我担心,如果没有书法,后代人就无法看到现代人的手记了。而现代人刻意写下的书法,能否算是手记呢?</b></p><p class="ql-block"><b> 我欢喜着电脑和手机的方便,也难免一丝惆怅和遗憾,因为无论多么私性的表达,经由统一的字号字体,都被整合成一个标准的面孔,理性而冰冷。所以,我至今保留着旧日朋友们的信件,保留着手写日记的习惯。老去的一天,手写的信,一定比电脑邮箱的信和手机上的留言,让我的回忆更具体,更丰富,哪怕人已分道扬镳,往日的温度还在。</b></p><p class="ql-block"><b> 也不能因此就说,那些无名者的各类手记有多么珍贵,不过都是时代大地上一些零乱的雪泥鸿爪而已。我只是觉得,地球的旋转仿佛加快了,时光流啊流,人已来不及留下手记。然而,什么是值得留下的呢?</b></p><p class="ql-block"><b></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