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仁心 秋韵芳华记谢秋芳与桓兴肿瘤医院二、三事作者:赵生玉

晨曲(拒私聊)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0 1</span></p><p class="ql-block"> 知道谢秋芳和她的北京桓兴肿瘤医院(当时叫南洋肿瘤医院),还是五〇班张晶同学告诉我的。</p><p class="ql-block"> 1999年的一天,张晶来电话问我:“你知道咱们同学谢秋芳吗”?“不熟悉,怎么了”?“她是北京南洋肿瘤医院院长,医院办的非常出色。我现在在她这上班呢”。当时我心里油然而生一种崇敬感和好奇心:我们中专生能在北京开肿瘤医院,又如此红火,“何方圣人哪”?!简单的询问几句后她说“你常来北京,有时间来看看吧”。电话挂断了,但这个信息却在我的脑海中萦绕了很长时间。</p><p class="ql-block"> 2000年,我借去京出差的机会,决定去拜望一下同学,认识一下谢秋芳,看看南洋肿瘤医院。</p><p class="ql-block"> 该院当时在朝阳区小红门。四层灰楼,几十张床位。干净整洁,简约有序。医院管理的井井有条,住院患者人满为患。</p><p class="ql-block"> 初见谢秋芳,虽不认识却似曾相识。她个子不算很高,体态微微发福。红润而微笑的脸上,一双灵动的大眼睛透着智慧和慈祥。衣着得体,举止大方,待人热情而真诚。</p><p class="ql-block"> 午间,谢秋芳、张晶、李琦、张爱英四朵金花陪我一个“党代表”,在附近饭店共进午餐,佳肴美馔,谈笑风生;畅谈毕业后的人生岁月;聊了母校和彼此熟悉同学的大致情况,最后她们劝我:“快别上班了,两个孩子都在北京工作,你也来北京和我们一起干吧”。说的我神驰意荡,心里暖暖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02</span></p><p class="ql-block">2002年,林业因资源枯竭,大批职工被下岗、买断和提前退休。我被安排在退二线的行列,这也正合我意。秋芳院长知道消息后给我来电话:“医院搬迁到新地址,正缺人手,你赶紧来吧”。就这样,八月末我登上了去北京的列车。到京的第二天,我便怀着即兴奋又有点忐忑的心情,迫不及待的去南洋医院报到上班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医院坐落在朝阳区十八里店吕家营,南四环路十八里店南桥下。占地一万零六百平方米。原为一所学校,经改造维修而成。全院呈花园式格调与布局,主体为一四层大楼,楼东侧与后面为两边对称的四排八栋平房。中间全用玻璃建成阳光走廊,由走廊串联起主楼和各平房。两相邻平房另端相互连接,整体有点像繁体的“亞”字型结构。玻璃走廊外侧各平房门的两边栽满了鲜花,以月季花为主,一米多高,五颜六色,枝繁叶茂,姹紫嫣红,满庭飘香。使路过的人顿时心情格外的开朗与舒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医院的临床建制称作病区,是沿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以下简称为“总院”)的科室顺序排列下来的,为27至31病区(即外、妇、内、综合几大科室)和门诊部。我被安排在29病区(内科)。说实话,当时我对肿瘤的认知相当贫乏,好在有谢院长的鼓励和开导;有同学、同事的热心帮助,使我焦虑和畏惧的心理减轻了不少,并有了充分的信心和勇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03</span></p><p class="ql-block">十几年来,我发现秋芳院长不论对谁:患者、家属、干部、群众,认识的、不认识的总是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用温柔的话语和你交谈,用微笑的态度与你处事。从没见她发过脾气,更没见她训斥过人。对遇到棘手的问题也是有理有据,有情有义的商量解决。工作中她即不失威严,又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在年长人的心中,她是温和善良的大姐;在年青人的心里,她是慈祥可敬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一件小事,让我想起来至今还历历在目而不能忘却。那是我管的病房,一天收治了一名来自河北邢台的患者:马某,女性,50多岁,患右乳癌半年之久。因经济等原因,在家用偏方土法治疗。病情加重后,来北京南洋医院求治。安排好住院后我去看病人,在走廊里就闻到一股臭味,到病房后揭开盖在伤口上的敷料,恶臭刺鼻,令人作呕。右乳房消失,整个右胸溃烂,呈大约15厘米左右,边缘不规则的圆形病灶,凹陷深到3~5厘米,表面见腐烂混有脓血的渗出物,周边黑褐色,为肿瘤溃烂合併感染。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p><p class="ql-block"> 局部需要清洗换药,我赶紧去处置室找块纱布,喷上酒精垫在口罩内,勉强拿起弯盘、镊子,歪头皱眉的不知如何下手。可能看到我十分难看的表情和不情愿的样子,谢院长立即戴上手套说:“我来换吧”,我哪好意思让院长亲自替我换药,硬撑着说:“我能行”。谢院长还是抢过去镊子和换药盘,靠近床边,弯腰低头,像绣花一样一点点的冲洗和剔除溃烂坏死组织……,手法轻柔,动作娴熟,从拿镊子的手势和换药的程序上就看出有扎实的外科基本功。半个多小时过去了,病人脸上露出了微微的笑容,而我的脸上却羞愧的阵阵发红。</p><p class="ql-block"> 过后,谢院长又一连几天来给换药,患者病情得到了控制,而我也从中看到和学到了谢院长对病人的态度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从老同志的口中得知,谢院长曾多次和总院外科余宏迢教授、邵永孚主任,妇科吴文英主任等搭台当助手,做结、直肠癌切除(俗话术语叫“挖肛门”,谢院长没少做这类手术)、妇科的大扫荡……等手术。盆底静脉丛、神经等解剖关系复杂,加之肿瘤的浸润黏连,极易出血,难于剥离。手术风险高,难度大,时间长,但她都能很好的配合完成。医院的人都说:谢院长是一位“全科医生”,是医疗上的“多面手”,外、妇、内科、化疗……都很在行。哪里需要她就会出现在那里;哪里有困难,她都会找出合理的方案,千方百计的想办法解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04</span></p><p class="ql-block"> 从廊坊来住院的 张某,是个农民小企业家。一年前得了肺癌,在北京某肿瘤医院检查后说:“中晚期不能手术了,只能化、放疗”。治了半年,最后因身体受不了而回家改吃偏方和中药。“灵芝孢子粉”,“冬虫夏草”……等,钱没少花,病情也稳定了半年多。全家人都挺高兴,可谁知一波三折,病情出现反复和加重:咳嗽、咯血、喘憋、呼吸困难……,赶紧去大医院复查:发现癌症多发转移,肿瘤压迫支气管,胸腔、心包积液……,医院不收住院……,全家又懵了,不知咋办才好,经别人推荐,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找南洋医院。当时的老张,受病痛的折磨,情绪上也变的乖张、颓唐。他时而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时而脾气暴躁,哀、怒无常。愤懑绝望的心态和求生怕死的心理充溢着内心,压垮了精神。妻子在背后偷偷的抹眼泪……。</p><p class="ql-block"> 谢院长知道后,每天不低于两次去看望他,聊天、聊病,用多个肺癌治疗好转的实例进行开导和劝慰,鼓励他增强信心,正确面对,积极配合治疗就有可能出现奇迹。</p><p class="ql-block"> 谢院长亲自联系总院内科首席专家,从美国归来的禇大同主任和张湘茹教授为他会诊,请孙燕院士替他想办法。採用新的药物和综合治疗措施:静点“恩度”,口服靶向药“易瑞沙”;隔日一次胸穿,排水后胸腔推注抗癌药。鉴于他严重的呼吸困难,从总院借来一台呼吸机给他使用……。</p><p class="ql-block"> 谢院长亲自给他做心包穿刺术(心包穿刺有相当的风险,万一针尖碰到心肌会立刻心跳骤停)。当时医院内科只有谢院长能做心包穿刺。后来科内的医生掌握了心包穿刺、骨髓穿刺等技术都是谢院长亲手传授和示范教会的。</p><p class="ql-block"> 谢院长还从生活上给予特别的关照,把孩子给她买的营养保健品,亲戚从外地给寄来的最好的小米……等等都从家里拿来给他。</p><p class="ql-block"> 经过多方面的综合治疗,张某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缓解,精神状态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他们一家真正从内心里感受到谢院长及全院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大爱和温暖。每次查房,他和爱人都千恩万谢,说“谢院长不但会治病,更会救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05</span></p><p class="ql-block"> 2003年,一场“非典”疫情施虐北京。一时“黑云压城”,人心惶惶。在关键时刻,谢院长闻风而动,挺身而出。此时的南洋医院不因疫情而退缩,不因民营而无为。她一边布置好院内的工作,一边向卫生局和肿院请缨参战。根据市卫生局的部署,把中日友好、天坛、宣武等几家医院的部分住院肿瘤病人分流到南洋肿瘤医院。接到任务后,谢院长立即着手全面安排:病房、人员、设备、物资等等进行组合与调配。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立了第32病区,及时接纳了首批转来的30多名病人,使他(她)们的治疗和生活都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让病人和家属都十分的感激和满意。</p><p class="ql-block"> 为缓解总院的困难和压力,南洋医院设立了“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谢院长以大局为重,克服院内人员少,房舍紧张等各方面困难,不讲条件,不提要求,全力以赴的做好安排和落实。总院赵平院长等人两次来院检查指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疫情过后,南洋肿瘤医院被评为“抗击非典”先进单位,受到了卫生局和总院的表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06</span></p><p class="ql-block"> 对于“南洋”“桓兴”这两个医院的名称,我曾感到好奇而问过谢院长,经了解后知道:这个医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当时为解决来北京求治的中晚期癌症病人看病难、住院难的难题,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由“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投资,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主要领导和几位知名专家,于1985年兴办的。当时叫“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北京治疗中心”,由总院时任院长屠规益任法人代表,经过挑选,聘任基金会理事谢秋芳为常务副院长。</p><p class="ql-block"> 1988年“中心”迁址小红门,为纪念总院首任院长,中国癌症“放疗”的鼻祖、归国华侨吴桓兴先生而定名为“桓兴肿瘤医院”。</p><p class="ql-block"> 1995年,由于国家政策的原因,医院改制为民营。由谢秋芳任法人院长,并更名为“南洋肿瘤医院”。直至2007年又恢复叫“桓兴肿瘤医院”。</p><p class="ql-block"> 医院从成立那天起,就得到了总院及一些主任、专家们的支持和帮助。2002年又与总院正式签订“借床、协作”合同,从法律层面确定从属关系。总院派人来任副院长,相关科室派人来任科主任(主要负责医疗工作,半年一轮换),专家们每周定期或临时来院查房、会诊、手术。南洋医院的住院病人基本都是总院门诊各科室介绍来的。由南洋医院的几台中巴和轿车随时接送。同时接送南洋的病人每天去肿院“放疗”、做支气管镜、核磁、核医学……等特殊检查或治疗。以及病人和家属外出办事、购物等。随用随到,灵活方便且全部免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07</span></p><p class="ql-block"> “非典”后,谢秋芳又着手谋划医院的发展与建设。她凭着远见卓识和坚强的意志,规划和实施着医院的蓝图与梦想:</p><p class="ql-block"> 一是招聘人才。她去龙江,回四川,跑河北,下山东……引来一些有志有为的同事、同乡、同学;招来两批近20名河北医学院和重庆医学院的毕业生;聘来总院和其他医院退休或慕名而来的人员。医疗队伍不断扩大,学历、资历、素质不断提高。她尤其注重对年青人的培养、教育,给予优厚待遇,组织培训学习,安排老同志搞好传、帮、带,使他(她)们尽快进步成长。</p><p class="ql-block"> 二是大搞土木建筑。至2007年,先后投资两千多万元,全面完成了老楼及保留平房的升级改造,新建了2号和3号楼,使医院建筑面积达到13600平方米,近500张床位。成立33病区为总院副院长、大内科主任石远凯团队的“恶性淋巴瘤”专区;建立国际病房,收治了土耳其、蒙古、东南亚……等国来华求治的肿瘤患者。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好评。</p><p class="ql-block"> 三是增添了螺旋CT、数字胃肠机、多普勒多功能彩超、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等……高端、精尖、大型设备。培养专门人才,满足临床与患者的需要。</p><p class="ql-block"> 四是引进肿瘤检查与治疗的新项目、新方法、新技术。开展了动脉导管介入、高能超声聚焦、CT下射频消融、B超下病理活检、微创、腔镜手术,内科的免疫、生物、靶向治疗等等,使肿瘤的专科治疗步入国内先进行列。</p><p class="ql-block"> 五是加强与专家们的交流与联系。孙燕院士,余宏迢教授常年来医院查房指导和手术,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中西医结合首席专家李佩文教授每周三来医院出专家门诊,总院的大部分专家都曾来桓兴医院检查指导、会诊手术。谢院长对他(她)们表现出挚诚的关心和极大的尊重,她凭着高尚的情操与人格的魅力,以诚实、厚道的为人与作风,赢得了专家们的认可和支持。</p><p class="ql-block"> 六是………</p><p class="ql-block"> 医院的发展进步,凝聚着谢秋芳的心血和智慧。</p><p class="ql-block"> 她处处率先垂范,躬身力行,精心管理,注重细节。</p><p class="ql-block"> 她信任同事,大胆使用。有成绩鼓励表扬,有问题共同研究解决。</p><p class="ql-block"> 她为人谦和善良,公平正义。对患者不论贫富,一视同仁。基本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就帮。医药费不够,她掏钱给垫上;家庭有困难,她给减免费用。</p><p class="ql-block"> 对同学她有着深厚的情谊。从1995年李琦一人来医院,到张晶、张爱英两人,再到最多时的11个人。生活上给予关照,工作上充分的信任,她发挥每个同学的主观能动性:李琦的门诊妇科主任,张晶、张爱英的内科及B超室主任,王淑兰的妇瘤科主任、医院党支部书记;高原的二线总值班;时玉楠的门诊部主任;于学信从七台河市公安局长位上退休,因脱离临床时间较长,被安排为全院病案主管;温长河、赵云霞的内科、门诊部的副主任医师,周凤岐在同学的推荐介绍下,来了就被委以外科主任;赵生玉来院三个月后被任命为内科主任,院工会主席,后又被提拔为副院长……。</p><p class="ql-block">而同学们每个人的表现也都很出色,在谢院长的领导下,大家团结一心,爱岗敬业,积极维护医院的集体利益和荣誉,为医院的发展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有同学因自己或亲属朋友患病来京,不论在本院还是外院,谢院长都热情接待,想办法帮忙安排和联系。而如董春阳、卢文志、姜淑德……等同学都在桓兴医院住院治疗,得到过谢秋芳同学的关心和照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08</span></p><p class="ql-block"> 谢院长对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活动也非常的热心。从九十年代起,由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和医科院肿瘤医院联合发起举办的,旨在为癌症病人和癌症研究募捐的“希望马拉松”义跑活动,谢院长都一次不落的带领员工参加。宣传募捐活动意义,科普防癌知识,每次都捐款几十万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各地发生的重大灾情:如汶川、玉树地震,南方水害……等,她都慷慨解囊,毫不吝啬。而她自己却衣食朴素,处处节俭。同学们去她家作客,看到她的住宅即不豪华,更不奢侈。她和老伴过着简朴、低调的生活,大家无不感到惊奇和赞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一次全院的迎春晚会上,有人写了几句三字经顺口溜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谢院长,不简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女强人,闯难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为病人,献爱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对同事,暖如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抓管理,细如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表率,必躬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所作为,令人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更有人总结说:谢院长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有企业家的魄力与胆识;有经营管理现代化医院的理念与实践;更有大爱无疆的情怀与拼搏奋斗的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谢秋芳,是母校与同学们的骄傲!是齐医老三届中第一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88年3月,“治疗中心”正式命名为“北京桓兴肿瘤医院”。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屠规益院长兼任桓兴肿瘤医院法人,谢秋芳任常务副院长。……李葆荣秘书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06年全院(同学十一人)员工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05年祝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余宏迢教授行医50周年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平院长、北京市卫生局长邓小虹来院检查指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首席专家、主任、从美国归来的禇大同教授来院查房、会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朝阳区卫生局局长殷菁来院检查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土耳其的肿瘤患者,陸续来桓兴医院住院治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吴桓兴夫人毛芝英来院视查。陪同左起王绿化、孙燕院士、崔梅芳、毛芝英、吴旋光、谢秋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燕院士每周二来院查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著名相声演员李文华先生因喉癌术后,在南洋肿瘤医院进行“食道发音”训练康复治疗期间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谢秋芳供图</p><p class="ql-block">蓝莓制作</p><p class="ql-block"> 2022-02-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