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册珍藏版(七)3《微信互邀 网络团拜》东垦人喜迎新年春节文娱篇

志华

<h3>怀念曾经自在的时光憧憬来日相聚的美好</h3> <h3>  友情提示:本《美篇》主题曲选用“难忘今宵”(李谷一版)。 你点开篇中视频“△”打开后,视频播放、主题曲音停止。再点击“ll”视频停止,主题曲继续。</h3> <h3>  喜气洋洋闹新春,欢欢喜喜过大年! 领队:宋炳发老师 炳哥舞队舞蹈《喜气洋洋》</h3> <h3>  我们是退休的一群老姐妹,数年相聚于炳哥舞队,在共和国的春天里,心感无比温暖和幸福!我们走过了风雨岁月,远去了正茂风华,虽两鬓染霜,但年轻的心态却一直相伴前行在不老的阳光路上,在炳哥舞队的乐园里,拥抱快乐,守护健康!美丽的着装,靓丽的打扮,一路舞来一路歌,多姿多彩的舞队生活,自信又自豪!我们老有风骨,老的漂亮,阳光生活,精彩绽放!让我们伴着不老的岁月,永远前行在开心快乐的阳光路上! 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炳哥舞队向广大朋友们拜年啦!恭祝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新年好! 吉安县炳哥舞队2022新春</h3> <h3>  丛战国老师用视屏方式在山东给东垦兄弟姐妹们,二代的孩子们拜年了</h3> <h3>电影队的元老,德高望重,受人尊重的罗步兰大姐</h3> <h3>  东垦老干部、江西汽车工程塑料厂书记张凯淦、上海知青沈玉妹向东垦人拜年了</h3> <h3>陶卫东,水南泉分场“三八红旗队”队长,以省劳模代表参加首都国庆观礼,其事迹被《人民日报》《工人日报》《解放军报》等各大大报纸在头版刊登报道,中央新闻电影纪彔制片厂曾来场专题摄影纪彔。</h3> <h3>陶卫东(右一)</h3> <h3>旅居在加拿大温哥华的王宗森张玉云夫妇</h3> <h3>旅居在美国旧金山的傅汝济贾志宜夫妇</h3> <h3>  周永雄周春云大哥大姐,给东垦老朋友拜年了!</h3> <h3>“嫁给了山里的老俵哥”、上海知青瞿宝珍大姐</h3> <h3>  幼儿时就随父亲下放、场令最长的垦二代杨安给东垦人拜年了!</h3> <h3>戴怀秀(左一),荣获“地区劳动模范”称誉的吉安知青!</h3> <h3>张正英,在场创办工业中尽心尽责,卓有成效</h3> <h3>  东垦宣传队的老队员谢承欢用歌声祝福东垦人春节愉快!</h3> <h3>  刘吉星老师,常在微信上发表些知青岁月纪实性文章,深受粉丝们喜爱!</h3> <h3>熊国威,江西汽车工程塑料厂厂长,多才多艺人士,“场内一支笔”,场工会创办的《场内通讯》刊物时为特约记者。他的一篇“让数据说话”报道,文采风格独特,让我至今记忆犹新…!</h3> <h3>  李云平,我所尊敬的才德兼备、才华横溢的老师,《2021相约吉安710大聚会》娴熟稳重的主持人!</h3> <h3>为人正直正气,我尊敬的好大哥—丛战国</h3> <h3>  徐维华许天兰夫妇给大家拜年了</h3> <h3>东垦宣传队老队员、才女夏佑华《恭喜恭喜中国年》!</h3> <h3>万丽萍祝东垦兄弟姐妹们新年快乐!</h3> <h3>  香港歌唱《祝福祖國》晚会 指揮:賈智明老师 領唱:天津師大教授 (贾老师、场部文艺宣传队常任指挥)</h3> <h3>大合唱《祝福祖国》(香港)</h3> <h3>炳哥舞队新年舞蹈《过年啦》</h3> <h3>   舞蹈《喜气洋洋》</h3> <h3> 在吉安市老年体协县处级歌咏班庆2022年元旦迎新年联欢会上,沈伦夫人袁杏秀诗朗诵:(1)1927年10月毛主席率秋收部队上井冈山《西江月》井冈山、(2)1965年毛主席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h3> <p class="ql-block">  当年东垦文艺宣传队的经典节目,耳闻能详的京剧唱段《定能战胜顽敌度难关》新年再现,又一次把我们带进了知青岁月!</p><p class="ql-block"> 专业娴熟的操琴师丛战国老师,刘舜老师京味浓厚的唱腔,至今宝刀未老,让东垦老朋友们忍不住地再叫声“好”!谢谢!您俩让我们滿足了多年的盼望!</p> <p class="ql-block">  在这新年辞旧迎新之际,东垦文艺宣传队老队员刘舜老师情不自禁地放声歌唱“岭上开遍映山红”,以表达东固山的青春岁月之情!</p> <h3>  时隔半个多世纪,当年场部文艺宣传队主角队员吴根女、谢承欢、殷坤凤、彭美莲上台的歌舞表演《哥哥的亲疙蛋》,青春芳华风韵犹存!为新春佳节增光添彩!</h3> <h3>场部文艺宣传队的舞蹈“台柱子”吴根女老师舞台演出时照</h3> <p class="ql-block">  宋炳发老师,东垦场部文艺宣传队队长,一位多才多艺的老队员。当年林场工会在他的辛勤努力,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开展的有声有色…。在他的身上,看到的是青春朝气,看到的是春天! 炳哥独舞《共和国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 东垦文艺宣传队舞台主持人徐采平为喜迎新春唱上一首《枉凝眉》</p> <h3>《大合唱》,舞台指挥:贾智明</h3>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东固山,陈毅称之为“东井冈”。</span>上个世纪的1957-1978年,二千多名下放干部和青少年“唱着同一首歌“,上山下乡,从祖国各地一批又一批的来到了江西省吉安地区当时交通十分偏僻的山区、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苏区“第二次反围剿”红色根椐地——东固山,用青春和智慧创办了吉安地区国营东固山综合垦殖场。</p><p class="ql-block"> 半个世纪后,早己两鬓斑白的老知青及其二代人,己陆续返城遍布在祖国的海内外、大江南北…!</p> <p class="ql-block">  夏佑华《故乡是北京》纯真甜美的歌声旋律优美自然,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与期望!</p> <h3>  新秀胡玉芬为迎新年送上歌曲《我爱你 中国》!</h3> <h3>  场部宣传队老队员殷坤凤为市老年大学庆新年迎元旦文艺晚会演出时照</h3> <h3>章丽芬用歌声《同一首歌》表达了我们共同的心愿,诠释了岁月的情结!</h3> <h3>  王金秀诗朗诵《远去的知青岁月》,远去的是岁月,留下的是诗画!</h3> <h3>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h3> <p class="ql-block"> 东垦情 </p><p class="ql-block"> (一) 吉安上海老知青,</p><p class="ql-block"> 难忘畲乡东垦情。 </p><p class="ql-block"> 涉水过山穿丰岭, </p><p class="ql-block"> 小车直达旧街坪。 </p><p class="ql-block"> (二) 倩女丁男满面春, </p><p class="ql-block"> 进山落户做工人。 </p><p class="ql-block"> 精通切削品行好, </p><p class="ql-block"> 场里师兄待我真。 </p><p class="ql-block"> (三) 豆蔻年华纯洁心, </p><p class="ql-block"> 披蓑戴笠女儿襟。 </p><p class="ql-block"> 开荒植树战山地, </p><p class="ql-block"> 拉轭驱牛田出金。 </p><p class="ql-block"> (四) 白发老人东垦心,</p><p class="ql-block"> 知青馆里觅知音。 </p><p class="ql-block"> 深情问候健康否, </p><p class="ql-block"> 欢饮杜康频举斟。 </p><p class="ql-block"> ——曾年生 </p> <p class="ql-block"> 新春祝词 </p><p class="ql-block"> ——彭恩群</p><p class="ql-block"> 有一种岁月终身难忘,有一种情感愉悦芬芳;有一种思念温馨美好;有一种记忆温暖收藏。一个几千人的东固大场,由于各种原因,人们散落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意念,就是对那片土地的挚爱,对畲乡的久久向往。那片山,那片竹林、那片农田、那条小溪、那所学校、那座车间、那些住房……永远在人们心中深深念想。人生这段旅程,不问缘深缘浅,各自的不同方向,在一起就是结缘一场。彼此的曾经刻骨铭心,把人们紧紧地联在一起而地老天荒。盈着一眸柔情,芬芳了彼此的斜阳。真想,坐拥一场春暧花开,在每一寸花开静柔间欢畅,载着思念的味道,去寻找逝水流年的沉香…… </p><p class="ql-block"> 新春伊始,温一缕阳光为你送爽,道一声珍重愿你吉祥,在爆竹声声的气氛里,祝你阖家幸福!快乐安康!</p> <p class="ql-block">  忆插队古庙叠韵三则 </p><p class="ql-block"> (一) </p><p class="ql-block"> 富田古庙深山坳, 行李简单肩上挑, 人到村前锣鼓响, 路旁田坎彩旗飘。</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知青落户深山坳, 只见队长高个挑。 领导欢迎开宴席, 三杯黄酒醉飘飘。 </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安心建设深山坳, 搳稻垦山都不挑。 自制砖坯垒新舍, 放飞筝彩满天飘。 ——曾年生 </p> <p class="ql-block">  金牛送福千家乐, 玉虎招财喜过年。</p><p class="ql-block">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光的车轮又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伴随着冬日里温暖的阳光,2022年虎年如约而至,寅虎衔着红牛尾,带着虎虎生机、虎虎财源、虎虎旺运来到我们身边,伴随着我和你虎虎生威、虎虎幸福的365个日日夜夜。如期而至的不仅仅是节日,还有幸福和欢乐。日渐增加的不仅是年龄,还有友情和健康。</p><p class="ql-block">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向新时代东垦知青战友,致以真挚的节日问候:给大家拜年了啦!祝虎年快乐吉祥,幸福安康!万事如意!让我们携手同行走进,2022年的吉祥之门!在这一刻,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春的气息,独特的知青群体独特的知青情谊,我们永远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回首2021年,我们骄傲,我们自豪。东垦知青群英荟萃,又跨上新的台阶。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虎啸梅枝香贺岁,天牛腊月雪催年。展开腾飞的翅膀。共绘东垦知青大家庭的美好的明天! </p><p class="ql-block"> 今年,疫情非常时期,云”上时尚,线上影像征集—东垦知青部分系列优秀作品,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短视频、诗歌、散文、朗诵等艺术形式。将呈现美伦美奂,别样的精彩美篇!我们线上“云团聚” 更是“心团圆。由衷感谢领头雁一直以来的倾心付出,网络的流行为我们这些老知青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我们就把这个平台当做我们再次起锚的基地,我们再一次扬帆启航。踌躇满志地行走在虚拟世界里抒发我们的情感,延续我们的友谊。使我们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云端舞台星光闪耀!将成为欢乐的海洋,让快乐响彻云霄! ——夏佑华</p> <p class="ql-block">  鞭炮声声,回不去的年味</p><p class="ql-block"> 年味,年俗的味道!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且味意浓郁。贴春联,放鞭炮,挂灯笼,吃团圆饭,亲戚朋友家相互走访拜年,互贺新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祈求丰年,迎禧接财接福、红红火火,亲情浓浓,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儿时国贫民穷,物资匮乏,但却年味十足。每到除夕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全家团聚在一块吃一顿丰盛的团圆年夜饭,是绝对少不了的。家里再穷再苦,老人就是借钱也要让全家过好这个年,度过这一关。那时候家家住的大都是矮平房,房的大门面向大街小巷,新年一到,家家户户大门贴上喜庆的春联,构成了红红火火的一道风景线。大门贴的是春联,大门口满地是一片红的鞭炮。红底黑字的春联上,写得最多的一对对联是:“爆竹声声辞旧岁 梅花点点迎新春 辞旧迎新”。喜放鞭炮,是家家户户不可少缺的年俗,再穷也得燃放一挂三百五百响的鞭炮。条件好的是八百响、一千响、两千响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后出现了一万响的。放鞭炮时间段也是极有讲究的,各地习俗虽有不同,但一般会在全家团圆吃年夜饭前、晚上关大门前、初一天不亮就要打开大门(俗称开财门)时,初五接赵公明财神爷时,这四个时间段燃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上海过春节时那放鞭饱的情景,似乎还在我脑海中重景再现。上海人是精明守时的,每到除夕之夜到零点时,这个“辞旧迎春接福”时间,这个密集二千多万人口的大都市,此时此刻,无论高楼大厦,还是大小民房,家家户户鞭炮齐鸣。可谓惊天动地,瞬间让你震耳欲聋,整个城市大地在震颤,几乎在同时,每个人都处于暂时的耳鸣耳聋状态,这种感觉是异地绝无仅有的!</p><p class="ql-block"> 上海的第二个燃放鞭炮高峰便是在正月初五的接财神日。为的是迎接“财神”赵公明,因财神爷其麾下有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员小神供其使唤调遣。为了沾光于这套招财进宝的班底,他便成了盼望发财者崇仰祀奉的对象。他一年中只在正月初五那天走下龙虎玄坛一次,而且是随意,也说不定去往哪一家,所以在旧时人家都在此日赶早鸣放鞭炮,抢在前头迎接这位财神爷,抢个头彩。 …浓浓的鞭炮声声年味,似乎再也回不去了。现在国强民富了,也不愁吃穿了,再丰富的酒席也不那么诱人了…!</p><p class="ql-block"> 年味是鞭炮,是烟花,喜气洋洋;年味是灯笼,是春联,红红火火;年味是汤圆,是饺子,团团圆圆;更重要的是,年味是亲人,是那挥之不去的亲情。</p> <p class="ql-block">    难忘的一个春节 </p><p class="ql-block"> ——吉安小知青集体行走150里路回家过年记 </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群14-17岁啥也不懂的青少年,远离了父母下放到了水南泉分场这个山沟。最初几年,特别盼望着回家!尤其是1967年春节全国统一不休假,1968年新年元旦一到,还有十几天就可请探亲假回吉安过年了,小青年们心情特别地兴奋。每天“盼星星盼月亮”的数着日历,到了晚上,就自然聚集到了一起,抬头望着天空中的星星和月亮,兴奋地议论着快要回家了这一美好的憧憬。</p><p class="ql-block"> 曾雪苟场长也许理解大家的心情,同意“放探亲假”让我们回家。可大家担扰的是,水南泉分场离东固镇17华里,东固镇每天只有一部发往吉安的班线客车,而且是那种车头在外的最老嘎式26个座位的旧客车,车票自然异常地紧张。车票买不到,怎么办?大家一块议论了几天,不知谁的好建议,最后决定集体走“九寸岭”穿过群山峻岭,全程大约需要走150华里左右才能回到吉安。 那天四点不到,大家就不约而同的从水南泉分场出发了。在“九寸岭”群山崎岖的山路中一个挨着-个的打着手电筒走着,也许是走深山老林有些紧张,也许是兴奋,我们一行近二十人不声不响地走着,当穿过“九寸岭”四十华里的山路,到达了北坑后,天早已经大亮了。第一次外出步行,谁也不熟悉路线,只好沿着老式马路向西北吉安方向走去。我们先后经过了冨田、云楼、新圩、陂头。在畗田街上吃了早点,当走到陂头时,大家开始感觉到了又累又饿,但路程遥远,谁也不敢休息,只好边走边喝水边吃着随身携带的馒头,坚挺地走着。再走过值夏、富滩、到了张家渡,这时天渐渐暗了下来,腿也有点不听使唤了。幸好此时,不知谁发现富水河边有小渡船,于是上前与船主商量,我们出点线,请帮忙送我们走一阵水路。好心的二位船主让我们分别上了二支船,沿着富水河把我们载着过了永和,到了神岗山富水河与赣江交汇处,让我们从神岗山上了岸。看着远处吉安微弱的灯光,此时,大家虽己处于极度疲累与兴奋之中,但硬是凭着年轻人这点朝气,在当晚九点钟左右顽强地走到了吉安,各自回到了父母身边。</p> <p class="ql-block"> “知青岁月”的春节 </p><p class="ql-block"> 文革期间的1967年,水南泉分场的全体干部职工在水南泉集体过了一个“革命化的春节”。</p><p class="ql-block"> 那是个艰难且又激情燃烧的岁月,国务院向全国发出了《关于1967年春节不放假的通知》。决定1967年春节不放假,职工探亲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暂停执行,以后再补。</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年除夕这天照常出工,山区的气候异常的寒冷,阴雨绵绵,分场场长曾雪苟和上海知青的大哥大姐们,带着大家在分场附近的场修场养公路上“修路”。大伙穿着蓑衣或头戴斗笠,冒着严寒阴雨,在路旁挖着泥土,挑拣着小石小块,去填补马路上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坑坑洼洼。那时那景,工作生活环境是艰苦的,工具是初始简易的。但早已适应了环境磨炼的大家,似乎己不觉得什么是苦了。</p><p class="ql-block"> 那年初,我被领导叫去食堂做了几个月的总务。上海知青汪素君是主厨,她腿寒,每天除了一天三餐烧菜外,她还得常常一人一拐一拐的到百米外的河边挑水。分场每到了冬季,食堂每天三餐的菜单,几乎都是一成不变的“南瓜、黄豆、萝卜干”“老三篇”,那时男的每月最高的粮食定量是42斤大米,但还常常不够饱。为了改善生活,有时我还常一人挑着箩筐翻山越岭行走17华里去东固镇上买点豆付及其它蔬菜,采购的菜单是按汪阿姨安排计划写的。食堂还有一位是吉安知青熊保秀,她负责烧饭。记得1967年除夕那天,为了改善一下生活,汪阿姨带着我们做起了油炸麻球果。我是边学边做,她指导说,一斤粉不能少于放四兩糖,否则下油锅时麻球果就“发”不起来。职工每人一份4个麻球果,大家吃得是十分的香甜。分场还杀了头猪,大年初一,每人还吃上了一小碗香喷喷的红烧肉。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一碗红烧肉,在当时,可真是梦寐以求最奢侈的口味享受了。只有在那一刻,大家才真的感觉到是在过年了!</p><p class="ql-block">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1967年那年春节的往事成了我刻骨铭心的记忆! </p><p class="ql-block"> ——晏志华</p> <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的过年</p><p class="ql-block"> 不知是年纪不断增长的原因,还是生活条件好了的缘故,对过年的渴望越来越淡,却又越来越浓。淡的是不再向往琳琅满目的年货,浓郁的而是年味里那种“年少不知愁滋味”的天真自然,那种无法割舍的亲情。</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最开心的就是过年,而且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都是过年的好日子。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儿时过年的场景就象时节更迭,一到时光就会从记忆深处飘然而出,怎么也挥之不去。</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吉安时,除夕的大街小巷除了川流不息的人群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红艳艳的灯笼,春联,走马灯和“福"字,花花绿绿的年画,街市上涌动着新年的喜悦,处处以红为主调的盛装打扮。</p><p class="ql-block"> 虽然那时的生活贫困桔据,不可能人人都焕然一新。即便如此,可在我们家兄弟姐妹五个,过年依然身上穿上的是母亲缝制的新衣新裤。让我们穿上新衣裳到外面亮相或去亲戚朋友家串门拜年,己经很风光很有面子了。父亲则在年前这几天总是挟着大红纸,拎着墨香飘逸的墨汁,有求必应的给左邻右舍写对联。当然最开心的还是我们这些小孩。除了年三十尽情地吃,随心地玩,囗袋里整天都装满了平时吃不到的糖果,有的还能买上一挂大红鞭炮。有回我想鞭炮,可又不敢向母亲讨要,后来就向外婆要了钱,买了鞭炮也舍不得一气放完,就把鞭炮拆开单个放,一直放了好几天。</p><p class="ql-block"> 等到家家的门上贴上门神和对联,记忆中,在离我们家不远的马铺前有个菜农合作社,由生产队长主持,过年时光,腰系红绸带的队长一声吆喝,一挥镶有金边的皂旗,刹那间锣鼓喧天,鞭炮齐呜,青烟弥漫,一条金色长龙似蛟龙翻江倒海般地岀现在我们门前那条下文山路上。紧跟其后是张着大口,瞪着圆眼的金毛狮子。再其后就是走旱船,扭秧歌,打腰鼓和穿红带绿艳丽奇目的姑姑婶婶们。当中有戴着面具手摇芭蕉扇幽默逗人的大头娃娃和两腮桃红,嘴角点一黑痣,手拈白绢的媒婆,有手持金箍棒的孙悟空,有肥头大耳滑稽可笑的猪八戒背媳妇,也有热烈激越的秧歌队和腰鼓队,还有踩着高跷甩着长袖的七仙女。当时菜农新春民乐队的曲艺曲人以天作幕,以地为台,以民间大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故事为偶像,既增添了过年的节日气氛,又给吉城的大街小巷流动着一道亮丽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这天,我们这些孩子也和大人一样沉浸在欢腾中,大家都把各人前几天做好的西瓜灯,兔子灯,圆灯笼,六角灯笼…每人提着个灯笼滿世界的显摆,鞭炮声,欢笑声肆意在吉城大街小巷的上空荡漾,狂热欢舞的人们似乎要在这一天里释完一年的艰辛,抒尽一年的企盼,闹绿一年的春光!</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的年味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风情。 ——刘吉星</p> <p class="ql-block">东垦知青的第二故乡——东固山畲族乡</p> <p class="ql-block">  东固畲族乡的父老乡亲每到冬至过后,大面积晒红薯干、晒腊肉、晒腊鸭,摆在阳台、庭院、田野、菜地,形成晒干的壮观场景。五彩缤纷的丰收果实组合,绘就独特的“晒冬”农俗景观。这就是富裕起来的东固畲族乡近几年兴起来的“晒冬会”。</p><p class="ql-block"> 走进东固畲族乡新创建的敖上村景点,游客可以现场品尝东固蕃薯米果、鱼饼、薯包、艾米果、黄元米果、卷饼、南瓜饼、七层糕等 30多种特色美食小吃。</p> <h3>畲族歌舞</h3> <h3>畲族乡微马歌舞队</h3> <h3>  东固父老乡亲迎新作品由东固乡知青文化研究会,东固父老乡亲和微马队供稿</h3> <h3>炳哥舞队舞蹈《我和我的祖国》</h3> <h3>  新的一年、新的希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