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古道系列~杜坑古道

走遍磐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杜坑古道位于新渥街道杜坑村和仁川镇新岭下村之间,路面宽约2米,长约5.5公里,全程用石块或石板铺成,是古时仁川通往新渥的重要官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杜坑村位于新渥中石化加油站东南2公里,是个只有43户136人的小村,在村子的西北角有条宽约3米的生产路(能通三轮车),这就是通往古道入口的方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水泥路的左边是流往新渥的杜坑溪,右边是宽阔的田野,田里种着浙贝母等药材,这些药材是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沿着水泥路往前走约100米有座石拱古桥,这就是通往杜坑古道的起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当地人说,这条古道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全程都是用石板或石块铺成,而且很少有分叉路,就是没有路标和向导也不会迷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沿着石砌的田间小道往前走约500米,有一个石砌的古凉亭,这在古时是供行人歇脚的地方,现在成了附近村民堆放杂物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过了凉亭就是进山的道路了,由于古道在小溪两边交叉前行,所以石板桥也很多,以前这溪里还有很多鱼,但自从金山村村民在上游蓄水,这条小溪就经常干涸,路边这条粗黑的橡胶管就是通往金山村的水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古道在小溪沿线,因地形的原因多次跨越河流,下大雨时山洪暴发,路和桥已被多处冲毁,因为修复成本太大,使用率又低,所以只能顺其自然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对面山上的高压电塔是新渥通往仁川的电网,这条路线是新渥到仁川最近的一条路(只需翻过一座山),现在县里规划在这里修一条隧道,前期测量已做好,修成后新渥到仁川只需十几分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约进山行走1公里,路边出现很多修长而粗大的杉树,估计已有20多年树龄,老祖宗留下的资源有限,只有不断发展经济林才能创造财富,提高百姓收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过了杉木林,道路变的平缓且又回来溪边,橡胶管还在向上延伸,据当地人说不久以后金山村的饮用水要和自来水厂联网,这样既节省了成本又恢复了小溪生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路边除了松树、杉树、枫树,还有少许棕榈树,以前这可是做棕绷床和蓑衣的好材料,现已被席梦思和雨衣取代了,这些树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道像蛇一样向前延伸,时而离开小溪,时而又靠近小溪,据当地人说这条岭叫柴茅岭(音),小溪也不叫杜坑溪,因为户外来徒步的都是从杜坑村开始,所以杜坑古道就叫开了,原来的名子反而谈忘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实附近还有条通往仁川的路(路程稍远),是绕行岩上村的黄连岭和状元岭,以前名气也很大,但现在走的人少,已变的荒芜。鲁迅曾说过,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没人走就又变山林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古道起点到坡顶约2.7公里,其中约1.7公里是沿小溪的缓坡,而最后1公里是从山脚沿“之”字形的陡坡上升到坡顶,这里已远离小溪,两边的树木以松树为主,古道上落满了厚厚的松针,踩上去软绵绵的,很有苍桑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道的坡顶处于山脊最低的垭口,海拔637米,这里也是古道的半程,旁边有座高大的电塔,可以坐在下面的水泥台阶上休息、观景,从这里开始到终点都是下坡路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垭口边的大树上挂着一条鲜红的飘带,这是近期东阳蓝天背包客挂的,打开六只脚软件,磐安很多古道都有外县人的轨迹,有的还是首驴,冠名权都被他们抢占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过了垭口也是“之”字形的下山徒坡,从这里到新岭下村的路叫岭下古道,路程约2.8公里,但这里的路况要明显好于杜坑那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条路除了远离溪谷,客观上避免了洪水的侵袭,更主要的是新岭下村出了个当代愚公~杨葵水老人,老人今年虽已94岁高龄,但精神矍铄。59年来,正是他的守护让岭下古道在幽幽大山中,持续焕发生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做路不但方便了过往的群众,而且把老祖宗留下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继承了下来,自己内心也得到了充实,这也是他能长寿的原因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路好下山就快,十几分钟就到半山腰了,这里是平缓的坡地,满山遍野是充满生机的油茶树,茶油是仁川镇村民的重要收入,这里榨出来的茶油晶莹剔透,品质香醇口感佳,而且价格也厚道(今年每斤50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的地名叫黄毛洋,现在还有一户住在这里,大概有4~5间房,周围有竹林和水塘,可养鸡和羊,过路的行人还可以休息喝水,过道里码着齐屋顶的柴片,但今天门却锁着,可能是有事下山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过子黄毛洋油茶树更多了,仁川不但是生产茶油的专业村,而且还是革命老区,1935年10月,红军挺进师一纵队在司令员王屏、政委杨金山等率领指挥下,开展了历时三年的革命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仁川镇还有磐安最高峰青梅尖,山顶除了数量众多的风力发电扇,还有大片的高山草甸,是观日出看云海和露营野饮的绝佳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青梅尖山脚下还有磐安县第一个4A级景区~百杖瀑,景区里有大炮岩、猫岩、冷泉、仙风洞和三叠瀑等等,还是电视剧《陈情令》的外景拍摄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往下走是一个有约1公里长的下坡,阶梯是都用石板铺成,两边是密密麻麻、绿油油的油茶树,古道上的石板经过千年的岁月已被踩的光滑圆润了,仁川镇有多少莘莘学子经过这里向外求学,有多少能工巧匠从这里出去打工创业,这些石板就是历史的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重走古道是一种情怀,是对峥嵘岁月的回忆和悠悠的乡愁。艾青曾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只有曾经在外的游子才会明白这个道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测量队测量后留下的痕迹,建议今后修隧道尽量不要破坏这条千年古道,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宝贵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毁了就难已恢复,我们的子孙后代就会慢慢遗忘这段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脚有座石彻的凉亭,虽然有些年头但却保护的很好,旁边的山沟里还有一个养鸡场,在油茶树下养鸡,不但充分利用了地形,而且鸡吃茶园里的虫和草既增加了营养又灭了虫害和荒草,鸡粪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料,促进养殖业的良性循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过了小桥地形开阔了,离新岭下村也不远了,古道两边田里种的贝母(中药材)也是村民的重要收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约走了500米就到了新岭下村,村子成峡长地形,约有137户360人,村民以杨姓为主,一条小溪从村里穿过,小溪旁是通往仁川镇镇政府的水泥路(约2公里),村委会是新建的,还有一个院子,过了村委会就是红豆杉公园与和美廊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和美廊桥是2019年通过村民捐款和政府拔款一起建造,意为和谐美好社会,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红豆杉是珍惜植物,是风水树,这里是村民空闲时休息和锻炼的地方,也改善了村容村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次徒步单程用时2小时,路程5.5公里,上升高度为307米,古道路况良好,分叉路很少,适合男女老少徒步穿越,回程除了可以原路返还,也可以绕行黄连岭~状元岭~岩上村走环线,还可以徒步到仁川集镇座公交车回新渥,然后再徒步2公里回到起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零二二年元月二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