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爱“说谎”的警察(作者:王周光)

缪斯的孩子

<p>  黑龙江大庆,别称油城、百湖之城,这里有产生于60年石油会战的“大庆精神”,这里有“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江苏徐州,简称徐,古称“彭城”,九州之一,这里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精神”,有众人瞻仰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浙江宁波,简称甬,是一座“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知行合一的阳明心学,这里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能精神”。</p><p><br></p><p> 之所以要提到这三个地方,是因为我出生成长于大庆;大学毕业后,我来到徐州,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先是把12年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奉献给了徐州公安刑侦事业,接着又为宁波市公安局北仑分局刑事技术DNA事业挥洒了5个春秋。老婆在北仑一家银行工作,是一个温婉的南方女子,善良大方、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儿子和老父亲暂时留在徐州。儿子今年刚上初一,学业任务繁重,每天刷题和背诵,鏖战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入睡;老父亲前两年开始,心脏不舒服,回到大庆静养,儿子交给徐州的亲戚帮忙照看。本来计划祖孙三代都到宁波北仑定居团圆,尽享天伦之乐,谁能想到2019年底出现的新冠病毒疫情,一波接着一波,反反复复,再无停息。</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谎言一:我很安全,放心吧</b></p><p><br></p><p> 2022年元旦第一天的凌晨,我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北仑出现一例新冠阳性病例。我第一时间奔赴分局作战指挥部“流调溯源中心”报到。电话询问、网络查询、轨迹追踪、汇总上报。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任务,一个指令接着一个指令。分秒必争,全神贯注。</p><p> “老公,在忙吗?”</p><p> “老公,你还在工作吗?”</p><p> “老公,为啥不给我回信息?”</p><p> ——“噢,老婆,我在工作,有事吗?”</p><p> “我就是想了解一下自己老公在忙什么,担心啊”</p><p> “会不会跟密接者、次密接者接触?”</p><p> ——“我很安全,放心吧。”</p><p> 我突然反应过来,从凌晨到黄昏,埋头苦干。不经意间,十几个小时一眨眼就过去了。要做的工作还有一大堆,确诊病例还在不断增加,新的工作越增越多,时间根本不够用!手机微信一个信息没看,水也一口没喝。整整一天,竟然没给老婆发个信息、打个电话,报个平安。确实说不过去呀。赶紧认个错,简单说了几句。任务又来了,我又去忙了。微信那端,又留下老婆自言自语了......</p><p> 第二天开始,我主动要求到流调溯源工作的最前线——“落地追踪组”工作,马不停蹄地进行视频调阅和调查走访。指令下达、随时出警,黑白不分、昼夜颠倒。频繁进入封控区和核心区工作,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控服,手机也套在密封袋里。</p><p> “老公,你还在分局办公吗?”</p><p> “老公,你晚上住宿舍吗?你没带换洗衣服啊”</p><p> “老公,......”</p><p> 又连续奋战了十几个小时,脑袋感觉晕沉沉,总觉得又忘了什么重要的事,</p><p> ——“哎呀,糟糕!我又把老婆忘了!”</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谎言二:我不在前线,放心吧</b></p><p> </p><p> 1月2号,爸爸的微信发来信息:“儿媳儿子,北仑又出现病例,万千小心!”</p><p> 1月6日,爸爸的微信又发来信息:“儿子,知道北仑出现疫情,工作一定特忙。再忙也应保证睡眠,劳逸结合。我这边一切均好,取暖温度也挺好,不用挂念。”</p><p> 恰巧追踪落地的商铺店主,微信发来了身份信息和联系电话。我才注意到父亲两次发来的信息,赶紧给老父亲简短回复了一下,</p><p>——“北仑这次疫情,宁波市局、各县市区分局八方支援,6轮核酸都做过了,疫情基本控制住了。”</p><p> “儿子,你打小就是过敏体质,还对头孢类药物过敏,一针新冠疫苗都没打过,和领导说说,别去危险的区域,做做后方的工作,也是支援抗疫。”</p><p> ——“我不在前线,放心吧。”</p><p> “好的,忙去吧”,老人的回复,简短,深沉,似乎读懂了一切......</p><p> 少时知义,年长学法;大学入党,工作从警。</p><p> 小时候,父亲一直教导我心怀天下、精忠报国;长大了,父亲也时常叮嘱我立志修身,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人民警察的标准要求自己。</p><p> 年逾古稀的老父亲啊,儿子又怎会辜负您的期望?</p> <p>  <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谎言三:疫情结束就去看你,放心吧</b></p><p><br></p><p> “爸爸,都快一年了,你就是骑马过来,也该到了吧。”</p><p> 孩子说得不错,古代骑马一天能跑200公里,徐州到宁波大约也就750公里。</p><p> “命案来的时候忙案子,疫情来了忙抗疫,一拖再拖,一次又一次撒谎,我再也不相信你了。”</p><p> 从那以后,儿子好长时间都拒绝和我视频。</p><p> 我理解,青春期的男孩子,都这样。</p><p> 2021年3月,周末两天时间,甬徐两地,高铁来回,在徐州和儿子匆匆见面,吃顿美食,看场电影,打会儿电玩,硬拉着他去理发店理发,又硬搂着他拍合影,又硬在他耳边絮絮叨叨叮嘱个没完没了,我日日夜夜想他、心里有说不完的话呀!</p><p> 接着,疫情就再没给过我们父子跨省见面的机会,2021年5月广州疫情,7月南京疫情,8月郑州疫情,10月内蒙古疫情、11月上饶、徐州疫情,12月西安、镇海疫情,2022年1月,北仑疫情......</p><p> 徐州、宁波有疫情,肯定不能出行;省内、国内疫情严重,严禁出省。</p><p> 省际之隔,成了横亘在父子之间的相盼却不能相见、相思却不能相拥的无法逾越的一道天河。</p><p>我承诺带他去挑一辆上学用的自行车,承诺陪他去书店一起挑些学习考试资料,承诺给他讲一些他其实并不想听的青春期知识和人生大道理......</p><p>——“疫情结束就去看你,放心吧。”</p><p> 说了N遍的这句话,在嘴边兜来兜去,说不出来了......</p> <p>  2022年1月8日,在北仑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宁波全市范围医疗、卫生、检验检疫、公安部门的大力支援下,在北仑公安分局全局几千干警上下一心、奋力拼搏下,7天,仅用7天,北仑外围解封,疫情基本可控,我们创造了堪称奇迹的“北仑速度”。静待疫情过去,梅花盛开,新春来临。</p><p> 2022年1月10日,东方吐白,曙光绽放,我仍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封控区内坚守,等待最终胜利的到来。这时,似乎约好了一样,短信来了,电话响了,视频通了。</p><p> 老爸、老婆、儿子,异口同声地对我说了同样一句话:“你辛苦了,祝你警察节快乐!”</p> <p>  【作者简介】王周光,字丙炎,供职于宁波市公安局北仑分局,主检法医师,宁波市公安文联会员。作品先后在山东大学、徐州市、宁波市、浙江省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3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5次,创作的诗歌、散文发表在公安部、省厅警营文化及宁波日报、北仑新区时刊等报刊杂志,并选入《忠诚颂》、《高桥警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