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板桥

彭子

<p class="ql-block">因为天姥山,因为天姥寺,因为谢公开凿的古驿道,还有太白的梦游诗篇,我决定再次走访横板桥。</p><p class="ql-block">世上以桥命名的村庄很多,横板桥是其中一个。横板桥村坐落于天姥山脚下,数百间民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谷之间。若不是村子南边筑起堤坝,建了冷水岭水库,应该有一条清澈的小溪穿过整个村庄。一代又一代村民,富有诗意地栖居在小溪的东西两岸。为方便出行走动,小溪上就架起了一座座桥。竹桥、木桥、丁步桥,早已被岁月的洪流冲走,留下的是石拱桥,还有横板桥——正是历尽千年风雨的冲蚀,却依然坚固如初。石拱桥并不稀罕,横板桥却是颇具特色,令人赞叹不已。它是由一块千钧巨石,经石匠精心斧凿打磨而成。一块平整却厚重的石板,足有4米长、2米宽,搬挪都相当困难,要将它横跨在小溪的东西两端,非几十位精壮劳力是难以完成如此重活的。从此,横板桥不仅仅是一座桥,而成了这个村庄的符号象征。这,也许就是横板桥村名的来历吧。</p> <p class="ql-block">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天姥山是横板桥村的母亲山,世世代代的村民对天姥山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无论你站在村庄的哪个角落,都能望见蜿蜒逶迤、郁郁苍苍的天姥山。每当谈起天姥山,无论老人还是小孩,都会非常固执地说,真正的天姥山在横板桥,天姥山是属于横板桥的。有一位80高龄姓潘的退休老师认真地对我说,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上天姥山拾柴了。横板桥村民与潘老师持有同样的想法,认为外界把天姥山的地理位置搞错了,还常常与外地人争论得面红耳赤。其实,天姥山有广义的天姥山,也有狭义的天姥山。天姥山是新昌一邑之主山,明成化《新昌县志》记载:天姥山在县东五十里,高三千五百丈,围六十里,其脉自括苍山,盘桓数百里至关岭入县界,层峦叠嶂,千态万状。可见天姥山的范围之广。天姥山,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已将大佛寺、十里潜溪、穿岩十九峰都包括在内,这就是大天姥山。横板桥村民所称道的天姥山,只是狭义的天姥山。然而,祖祖辈辈称呼一座山为天姥山的,也许唯独横板桥这个村了吧。</p> <p class="ql-block">李白的一首千古绝唱《梦游天姥吟留别》,让天姥山成为一座名山。今有人赞誉天姥山为文化名山,其高度堪比五岳。李白之后,无数文人墨客为追寻李白描绘的仙境,一拨拨地赶往太白梦游地天姥山,一路山水一路诗画。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又有多少游客驴友慕名前来,或登山,或露行,或看日出,或观云海,或听松涛。可是,又有谁能知晓天姥山到底在哪里呢。</p> <p class="ql-block">在走访横板桥村的行程中,有一种文化现象着实让人触目惊心。自横板桥村口至黑风岭,当年谢灵运开凿的古驿道,在此可见一斑,虽然两旁杂草丛生,但石子铺就的路面依旧保存完好。就在这条古驿道上,留存了一块块古碑。这些古碑,有的字迹模糊,有的破损残缺,有的刚刚挖掘出土。保存相对完好的有4块: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的《復田天姥碑记》、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的《酌议台绍秪应规则碑纪》、清嘉庆七年(1802年)的《琉璃碑记》和不知年代的《三公之宝塔》。可惜的是,《天姥寺》碑和《梦游天姥吟留别》碑,已成残碑,《狩猎图》碑和《马蹄踏》碑已被一位喜欢古董的张先生收藏,老人记忆中的《李白梦游处》碑至今尚未找到。在这些锈迹斑斑的古碑上,分明铭刻着文化两个大字。岁月的风霜可以剥蚀一个个汉字,却永远抹不去文化的传承。透过众多古碑的背后,足见横板桥是一个积淀深厚的文化古村。</p> <p class="ql-block">来到天姥山脚下,走进横板桥村,是应该去看看天姥寺旧址的。久负盛名的天姥寺被毁于文革,在其旧址已建有一个胶丸厂。说起天姥寺,有一种内心的伤感,更有一种历史的凝重。关于天姥寺的历史,我们不妨去翻阅一下相关文献资料。嘉泰《会稽志》记载:广福院,在县东南六十里,周广顺元年(951年),大寂禅师德韶建,号天姥院;《姥东徐氏宗谱》记载:有徐承节与兄徐承范出巨资助吴越国国师、法眼宗第二代传人高僧德韶建天姥院;明成化《新昌县志》记载:天姥禅寺,在天姥山中。民国《新昌县志》记载:天姥寺,有寺田二百六十亩。歌咏描写天姥寺的诗文更多,有宋代丁宝臣的《题天姥院》、陈渊的《天姥寺》;明代范钦的《游览诗十首赠余子浙傅淮藩》、俞应肃的《天姥寺》;清代王又曾的《经天姥寺》、袁枚的《立夏日过天姥寺》、宗圣垣的《天姥寺》、蔡燕綦的《天姥寺》等等。在翻阅天姥寺资料的过程中,有一个惊喜的发现,一张拍摄于1933年的黑白照片《天姥讲寺》夺人眼球,实在弥足珍贵。近年来,横板桥及周边村民要求遗址重建天姥寺的呼声越来越高。2020年4月,作过一次民意调查,横板桥村民要求遗址重建天姥寺的人数比例高达98.12%。也许,修建天姥寺是老百姓民心所向,也是文化传承所需。</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是的,因为天姥山,因为天姥寺,因为太白庙,因为古驿道上的碑文和诗句,让横板桥这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村充满了文化气息。因此,横板桥村的乡村文化旅游悄然兴起,并且发展迅速。短短几年光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重建了太白庙,重塑了太白像,建造了太白纪念馆和唐诗文化游学馆,还精心打造了一条唐诗之路体验街。新昌地处唐诗之路的精华地,横板桥村则是唐诗之路体验游的一个重要节点。就发展乡村旅游而言,横板桥村的优势与特色是明显的,正是因为横板桥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需要保护传承,文化需要挖掘深化,一旦找到文化与旅游的最佳结合点,天姥山将变成金山银山,横板桥村将真正迈入小康社会。</p> <p class="ql-block">别了,天姥山!别了,天姥寺!别了,横板桥!我想说,我一定还会再来,还要住上几个夜晚,在这座有文化高度的天姥山脚下,在这条富有灵性的古驿道上,在这个富有诗意的古村落里,再去走走看看,去听听横板桥村民郎朗的笑声,也去听听古圣先贤的低吟浅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