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期】HPM与数学概念深度教学

雒曼琳小学数学名师+研修共同体

<p class="ql-block">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的思想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经济和一般文化联系的一门学科,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脉络与本质。随着HPM的成立与发展,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价值广受人们的关注。我们不仅要学习数学史相关的理论知识,更加注重数学史在数学教育的实际应用。而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1月9日,雒曼琳数学名师+研修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在雒曼琳老师的专业引领下,一起学习了章勤琼、陈洪杰、王圣昌老师研师三人行的《HPM与数学概念深度教学》。</p> <p class="ql-block">  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章颖校长的《认识古罗马数》一课。课前,章勤琼博士、陈洪杰主编、岳增成博士分别对于本次课程阐述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与见解。章博首先对上周《观察物体》一课进行回顾,让我们再次感受到要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然后给我们系统地展示了小学数学不同阶段数的认识的学习内容,引发我们思考在小学不同阶段数的认识分别表示什么?《认识古罗马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  陈编善用幽默的段子引导老师们快乐学数学,玩数学。《观察物体》中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不同维度的教学模具让我们充分体会到观察物体原来可以这么好玩!回到“认识古罗马数”,主张用数学文化形成概念网络,感受历史与文化的发展过程,感悟古人的智慧,以古“润”今。</p> <p class="ql-block">  岳博对“探秘古罗马数”的研究有自己独特的小妙招:提出问题,提出想法,解决提出的问题与想法。给我们描述了不同课程要达到的目标不同,但概念教学的深度教学又有其相似的过程,从数学文化脉络梳理中找到知识发生发展的关键几步,从数学文化线确认形成概念脉络的关键节点。我们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解构,把数学史与数学思维充分融合。</p> <p class="ql-block">  章校长的《认识古罗马数》通过古罗马斗兽场动物个数的场景引入,先用肢体语言介绍了三个基本数字I、V、X,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同桌合作探究,自主创编1到10的其他古罗马数字,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进行交流,比较,分析,创建,掌握“组合加”“换位减”的创编方法,总结提炼出古罗马数创编的3条规则;然后通过说理探究得出11到20的古罗马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通过阿拉伯数字与古罗马数的对比,感受到阿拉伯数字的简洁以及沿用至今的缘由,同时体会到人类文明的进步。</p> <p class="ql-block">  课后,章校长进行了很高水平的讲座分享。本节课的选择是从学生的认知水平视角出发,教学设计严格遵从了HPM的学习路径:理解学习目标,确定学习起点,分析学习路径,设计并实施教学任务。在实施过程中,采用微项目学习,明确核心知识,设置驱动性问题,发展高阶认知,进行学习实践,展示公开成果,增加学习评价,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学习HPM的价值与魅力。</p> <p class="ql-block">  在观看过程中,研修体的所有成员认真学习,仔细思考,深入探究,做了详细的学习笔记。</p> <p class="ql-block">  有效的反思可以促进我们对课程的深入理解和消化。在学习结束后,每位成员及时记录了自己满满的学习心得与感悟。</p> <p class="ql-block">  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何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数学概念是需要教师不断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不仅可以发挥数学史料的功能,丰富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数学文化资源,揭示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过程,促使学生在理解和学习数学的同时,思维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期待后期研师三人行更加精彩的课程,我们也将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探究,一路同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稿:第三小组</p><p class="ql-block">素材:研修体全体成员</p><p class="ql-block">审核:雒曼琳</p>

数学

教学

学习

古罗马

数学史

概念

探究

课程

学生

创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