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

追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中国人的腊八节,腊八节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中国民间还有很多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比如纪念朱元璋称帝,岳飞精忠报国、以及修筑长城的普通人等。</p><p class="ql-block"> 腊八节的风俗主要有吃腊八粥,泡腊八蒜。</p><p class="ql-block"> 对于北方人而言,吃腊八粥是很有讲究的,要在前一天晚上就将所用的红豆、红枣泡在水里备用,第二天早上五点就起来烧火熬粥。熬粥不能用大火,炭火都不及柴火,需小火慢炖,所以,熬一锅粥大约需要一个多小时,不仅费工夫,更考验人的耐性,需得按着顺序,多少分钟之后下豆,枣,多少分钟后下米,这个顺序不能搞乱,否则米熟了,豆还是夹生的;除了食材的顺序,添多少水更有讲究,水多了不行,少了不行,尤其不能少,多了还能用勺子舀出一点顶汤喝,少了粥就会糊。所以,做腊八粥需要耐心,一般是家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的事,她们在锅灶旁忙着,一会儿俯身看看火,一伙儿起身揭掲锅,忙得很,但不会有人有怨言,因为腊八粥预示着年的开始,吉祥如意是年的主题,怎么能在年的起始处没有好心情呢?</p><p class="ql-block"> 做腊八粥有讲究,吃腊八粥更有讲究,不能在太阳升起来之后吃,据说,吃的晚了会得红眼病。所以,你看吧,数九寒天里,黑漆漆的夜空,星星还在闪耀,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已经升腾出腊八粥的糯米香;东方才微微泛起一点鱼肚白,孩子们就被催促着起床吃粥了。</p><p class="ql-block"> 除了吃粥,小孩子们还要做一件事——送粥。因为腊八粥工序复杂,是一门“手艺活”,村里有很多粗手粗脚的女人做不来,但腊八粥又是必得吃的,要不刚开年就不吉利,所以,村里的老人们体恤着那些不会做粥的人家,往往在做好一大锅粥后,就分派家里的小孩儿分头去送了。孩子们虽然不乐意,但谁敢违抗老人们的意志,只能穿起甩着肥大袖筒的棉袄出门了,双手捧着大瓷碗,小心翼翼地走着,一阵阵粥香穿进鼻孔,肚子咕咕叫着,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抑或放到鼻孔嗅一嗅,偷偷乐乐了事。</p><p class="ql-block"> 送完粥,孩子一般不会空着手回家,碗里总会多一些菜啦,年糕啦等,总之,在乡下人看来,有来有往才是人与人相处之道。</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里,开始吃腊八粥,长辈们先坐到炕上,端起碗,小孩子们才能动筷子开始尝,肚子里的馋虫不停搅扰,但粥又太烫,只能一小口一小口的吃,一边吃一边咂咂嘴,那种一年一次的腊八粥甜丝丝的,暖着孩子的心,也暖着乡下人的冬。</p><p class="ql-block"> 腊八除了盛大的吃腊八粥,还有一件事是北方人必做的,就是泡腊八蒜。腊八蒜也需得在腊七晚上就剥好,到了腊八上午,把腊八粥吃完后,女人们就开始往灌好醋的瓶子里装蒜。之后,腊八蒜就被搁置在了窗台的某一个角落里,直到大年三十晚上,吃饺子的时候,它才能重被打开,那个时候你看吧,一个个翡翠一般绿色的蒜脆生生,辣莹莹的进入了嘴里,咬一口辣中有酸,酸中有辣,就着除夕的饺子,简直是人间美味,大人们一边吃一边夸:腊八蒜的味道就是香。</p><p class="ql-block"> 过了腊八,年的序幕就正式拉开,蒸馍馍,做豆腐,备年食……大人们都在为年忙碌着,小孩子们也不时会参与其中,学校也放假了,年的味道,团圆的味道在大街小巷飘扬起一首欢乐的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