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安吉幼儿园课程 <p class="ql-block">第三节:安吉幼儿园课程</p> <p class="ql-block"> 安吉幼儿园课程经过20年不间断的反思,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它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渗透在整个改革历程中,将安吉幼儿教育的理念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断解构传统课程,形成儿童、教师、课程发展相统一的课程理念和实践路径。</p><p class="ql-block"> 安吉幼儿园课程的理念,首先是相信儿童。相信儿童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儿童有无限的潜能,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其次,坚信真游戏就是真学习。自由自主的游戏是幼儿主要的学习途径与方式;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获得对生命与世界的身心体验,获得人格、能力发展,形成对个人、集体与社会的理解与责任感;教师行动的原则是“最大程度的放手和最小程度的介入”,教师越退后、支持越隐形,给幼儿自主学习的空间越大;幼儿学习越自主,他们获取的经验与自身的联系越有机,而教师不断追随儿童,为幼儿的主动学习创设环境,提供反思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自己提供了学习机会,与儿童一起建构知识经验, 形成学习共同体。最后,安吉幼儿园的课程发展是在渗透游戏精神的一日生活中自然生成的。儿童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一日生活中获得整合的经验;幼儿的反思是梳理提升幼儿整合的经验、推动幼儿从做到思的途径;幼儿各项能力在整合经验中整体发展,幼儿在各自的水平上向前迈进;教师和儿童都是课程的建设者,课程在师幼共同参与的动态建构与发展中形成。安吉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推动了师幼的共同发展,发挥课程的力量形成了幼儿教育的良性生态。</p><p class="ql-block"> 安吉幼儿园课程厘清了真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含义和实现途径。首先,我们在反思中彻底颠覆和舍弃了成人对幼儿游戏的预设和控制,确保“玩什么”“怎么玩”“与谁玩” 都由儿童自主决定。其次,我们保障了儿童的游戏权利,保障了真游戏的机会,即保障游戏的空间、材料和时间。为实现“有地方玩”,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探索出了一套自然野趣、开放多样的游戏场地的实践方案,将儿童游双场地由室内拓展至室外,使其空间充足并富含教育价值;为实现“有材料玩”,研发出了一系列低结构、可移动、可组合、高挑战的游戏材料, 满足儿童创造、表现、挑战、合作、探究等多方面的需要,使不同兴趣特点、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充分的选择机会;为实现“有时间玩”,调整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安排, 建立了游戏场地轮换制度,保证儿童在每个游戏场地都有充足且连续的游戏时间,使他们有机会进入到复杂且深刻的学习探究阶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P27</p> <p class="ql-block"> 这样的理念和做法还延伸到室内的游戏中。我们不再从主题或领域出发,创设室内活动区的环境、材料,甚至游戏角色、过程,而是在室内活动空间中应用室外游戏的理念,将班级空间打通,并尽可能将走廊、大厅等公共区域也拓展为活动空间,将材料分类、分区摆放,同时给幼儿提供连续的时间段。幼儿将室外游戏中的经验迁移到室内。正是室内与室外不同的环境条件、材料类型,甚至同伴的密度和交往便利程度,为幼儿验证经验、调整交往方法等,提供了新的契机。以上实践在幼儿园内实现了幼儿的真游戏,其成效以幼儿“爱”“冒险” “喜悦” “投入” “ 反思”的游戏表现以及幼儿丰沛的体验和学习得到证明。</p><p class="ql-block"> 安吉幼儿园课程将真游戏的精神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实行一日生活时间的弹性安排,摒弃了碎片化、大一统的做法。尊重幼儿的生活节律、支持幼儿自由自主地在自己的已有水平上发展,使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活动都成为幼儿的真学习。形成了多种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惯例性活动,将教育目标渗透在环境创设和每日的惯例活动中。教师与每一个幼儿进行频繁的个别互动,虽关注课程目标但不追求即时达成,让幼儿的经验在日复一日中积累。</p><p class="ql-block"> 以每日观察记录活动为例。安吉幼儿园课程关注到幼儿每天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尤其是每天对植物、动物、天气的观察都是他们学习的契机,所以每天早晨来园时间,幼儿都对自己照料的动植物和天气进行观察和记录。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工具和自由,使他们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方式、速度与同伴或家长一起养护动植物、 观察并记录其生长变化,感受天气、节气、季节的特征并记录发现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P28</p> <p class="ql-block"> 从小班开始,就给每个幼儿提供这些的机会,我们发现三年累积下来,每个幼儿至少有天气和动植物观察记录各400-500篇。在几百次的迭代中,幼儿对动植物生存、生长、繁殖的观察和辩证思考,对气温、气象、穿衣与习俗的观察和认识都大大超出了教师能教的内容和效果。在几百次的迭代中,幼儿通过自主记录、描述自己的观察、回答问题或向老师提问、观察老师记录自己的表述、听老师复述自己的表述等,培养了表征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p><p class="ql-block"> 以阅读为例。阅读是一种习惯。 每天安排一定的阅读时间既可以养成阅读习惯,又可以激活幼儿的大脑。在兴趣的驱动下,阅读是件对自己有意义且快乐的事。幼儿在园每天都有充分的自主权决定在什么时间、读什么书、以什么方式阅读。他们每天利用零散的或整块的时间,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与自己的游戏及生活联系紧密的绘本,独自或者与同伴一起,反复看、反复听,用自己的办法理解图文的意思,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对故事的理解和观点,复述、创编故事等。教师创设开放的阅读空间,提供自由自主的阅读机会,观察和陪伴幼儿的阅读,根据幼儿的阅读需求调整和投放绘本,一对一 聆听并实录幼儿的阅读记录,解读和分析幼儿的阅读记录,组织小组或集体分享阅读的故事。教师还每日为幼儿读睡前故事,引导家长在家庭中延伸幼儿的阅读经验,做好亲子阅读等等。当渗透了游戏精神的阅读活动常态化了,幼儿的阅读习惯就不知不觉地养成了。安吉幼儿园中,每个幼儿在园三年平均阅读量不少于300本,其中精读不少于50本,阅读记录120篇,午睡前累计听故事不少于120个。随着幼儿阅读量的积累,幼儿对绘本细节的观察更细致了,对故事情节、科普知识、寓言寓意、语言表达的理解更敏锐、更深刻了,对绘本内容在一日生活中的运用更丰富了。幼儿在各种记录中使用绘本中的符号表征就是很好的例子。</p><p class="ql-block"> 以收纳整理活动为例。幼儿在园每天都有丰富的室内外游戏,玩具材料的收纳整理是幼儿园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 将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体积各异的玩具材料在游戏后物归原处,涉及分类、摆放、运送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合作、坚持等多种能力和品质。将游戏精神渗透在整个收纳整理过程中,教师放手支持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收纳活动,并耐心等待,边观察边参与其中。教师从幼儿刚入园开始,就陪伴幼儿做力所能及的收纳整理。经过日复一日的积累,幼儿逐渐对形状、颜色、大小、功能等属性越来越熟悉和敏感,收纳整理的技能技巧也越来越强,他们变换着花样运送和取放材料,还创造出既快速又省力的方式,把游戏场上数量巨大、形状丰富的材料整理收纳到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P29</p> <p class="ql-block"> 润物细无声,这项贯穿每个幼儿三年生活的惯例性活动,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了如搬、抬、推、举、拉,自我保护、卫生保健,分类、组合、计数、排序、空间方位,合作、沟通等等健康、科学、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整合经验。</p><p class="ql-block"> 儿童的一日生活“真实”了,他们在一一日生活中的学习更深刻了,但教师对儿童一日生活的支持却“退后”了。安吉幼儿园课程最终颠覆的是教师的角色。把日生活中的自主权还给儿童,就是“儿童在前, 教师在后”。儿童自主的学,教师发现儿童在日生活中的发现, 向儿童学习,用多种形式和大量机会支持儿童对自己经验的反思,以提升反思时幼儿思维的活跃度为目标。在一日生活中, 教师首先“闭住嘴、管住手,睁大眼、竖起耳”,观察、倾听儿童如何探究、如何思考、如何学习。其次,教师为幼儿提供多种形式和大量的机会进行反思,使幼儿一日生活中思维的活跃度和活跃时间都增加,从而放大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学习效果。 例如,对幼儿游戏中的经验,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多层次、多通道的反思机会。在游戏中,幼儿调整、验证、设计、计划等,也用纸、笔甚至教师的手机记录游戏中的发现、问题、需要。游戏后,幼儿自己或与同伴一起画游戏故事和做游戏记录,记录和反思自己的感受、联想、发现、问题、办法、策略等。每个幼儿在幼儿园三年平均要做游戏记录400篇,游戏故事180篇。记录后,每个幼儿都与教师一对一地交流自己的记录和故事,而教师倾听、记录幼儿的的表达,与幼儿一对一地对话,推动幼儿在个别对话中充分、积极地反思自己的经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P30</p> <p class="ql-block"> 每个幼儿每天与教师一对一的沟通不少于3次。教师也组织集体的互动对话。在互动对话中,教师追求最小程度的介入却最大程度地成就幼儿活跃的描述、总结、猜想、辩论等。这些反思所得,幼儿又自然地在后续的游戏中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迁移、应用。教师不仅推动幼儿反思游戏经验,也推动幼儿在惯例性活动中对与之紧密相关的生活经验进行多层次的反思。安吉幼儿园课程中对教师角色的定义,使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课程内容的设计者转变为儿童的发现者、儿童学习机会的捍卫者、课程的共建者。</p><p class="ql-block"> 教师的这种角色也保证了安吉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效果。一方面, 教师支持幼儿多种形式和机会的反思,自然实现了安吉幼儿园课程中儿童发展的动态评价。另一方面, 教师在回溯性备课中对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状态、学习和发展的反思,对自己观察、倾听幼儿能力的反思,对自己支持幼儿日生活做法的反思,对自己与幼儿的互动对话方式的反思等,成为对课程实施路径和实施效果的动态评估。这样,安吉幼儿园课程将课程评价与课程的其他部分有机融合在一起, 彻底避免了课程评价的形式化。</p><p class="ql-block"> 大道至简。安吉幼儿园课程在改革中去形式、去功利,去掉了好多耗费教师时间和精力的无效工作,把教师的精力集中到创设幼儿主动学习的环境、观察倾听幼儿以及与幼儿的互动对话上。教师发展有自身规律,并非将以上实践一股脑儿地记住就能成为一名深刻理解安吉幼儿园课程理念且能在实践中熟练运用的教师。教师需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渐转变观念,抛弃不合理的旧做法,理解新实践。因此,本书的目标是让教师先从真游戏开始,学会放手游戏、发现儿童。当教师不再忙于高控儿童的游戏,也就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观察儿童真游戏的过程,精进观察技术。学会放手游戏,不但能精炼教师工作,也让教师观察理解儿童的专业能力更礼实,为教师后续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P31</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编辑丨张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朗读丨王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日期丨2022年1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