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是远方的风景,而是我们想念的曾经:做豆腐、赶大集、盘腿上炕、到村头商店买肉……

李波

<p class="ql-block">那里,滋养了我们对美的初识</p><p class="ql-block">在村的北面有一条河,河的两岸一片片苹果树,河沟两边有长得野果,紫蓝色的牵牛花,还有小小的红枸杞。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河里游泳,直至晚霞映红了西边的云彩。现在那条河还在,打成了水泥形,河的一面苹果园没有了,建成一座大型冷库。</p> <p class="ql-block">站在最高的山坡上,可以看到远处的中条山脉,高铁站也修到了家门口,马路两旁的红柿子,饼子夹肉,油炸麻花,记忆里的乡村,是个每次想起总会湿了眼眶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七八月,我们运城老家进入短暂的农闲季。村里几乎所有人家,都敞着大门,铺着凉席午休。有土院子的老人家,种着大葱、生菜、辣椒、茄子……离家不远的镇上,成片成片的荷花,小孩子总愿意摘下来当伞比美。</p> <p class="ql-block">那里,烹饪了我们的舌尖记忆</p><p class="ql-block">晋南一代的酸菜吃的可不只是菜了,还有发酵菜的汤汁——浆水。最好的便是人工做豆腐磨完黄豆过滤发酵的汁。浆水是百搭的,尤其是在夏天,懂它的人就知道那份味儿最解暑,仅是盛一碗凉的“生浆水”,一碗下肚,就俩字:舒坦!</p> <p class="ql-block">吃浆水更多的时候,还是“吃熟的”。浆水炖鱼带着清香,浆水面也是一道独特的面食。若是自家浆水没了,去邻居做豆腐家随便就能盛一大碗回来,浆水之间,藏着的更是人间情味。</p> <p class="ql-block">在家乡过年,饺子都是年夜饭桌上压轴出场。等热乎乎的饺子上桌时,大家对吃已意兴阑珊,大人下桌打牌嗑瓜子,小孩攥着爆竹出门外。等夜深玩累了,大家最先惦记的又是那口饺子,就着米粥吃饱,懒懒地睡去了。</p> <p class="ql-block">那里,生活着我们的“最亲最熟悉”</p><p class="ql-block">时隔多年,走在乡村的小路上,一位老人迎面而来,问:啥时回来的?我一惊,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她了。很多老人,在我小时候有过印象,之后的十多年来几乎已淡忘了,而他们,却还清晰的认识长大后的我们。偶尔会听到村子里哪个老人去世了,惭愧自己连辈分都记不住,但我会一直记得照片里他们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奶奶的院子里种的菜,总会给我们送一大堆,如今她老了,院子也有点荒芜。经常和老姐们打打牌,或者出去走上一小圈,给我打电话嘘寒问暖……在乡下,时间是好朋友,不产生焦虑。</p> <p class="ql-block">那里,教会了我们“生计”二字</p><p class="ql-block">每年夏季,种上红薯,笋子,南瓜……待到秋季都处理囤积好,你看,院子里挂着红薯粉条,晶莹劲道,食物囤好了,水果更不必说,柴火堆齐了,水龙头也包好了,门帘都换上厚的,就做好迎接寒冬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爸爸守护着自己的庄稼地,他总说,别小看一亩三分地,最能教人生存,也能调教人的性子。你急也没用,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长大后我在路遥的书上看到相似的话,“土地是世界上唯一值得你为他奉献,值得为它奋斗、牺牲的事物,因为它是唯一永存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那里,安放着心有所归的幸福</p><p class="ql-block">所有选择漂的人,在走出家门那一刻就要知道,往后,你就是你自己的家了。乡土乡音乡情,难忘的还有那春天透着泥土气息的田野,桃花杏花盛开的灿烂。夏季在树荫纳凉,卖豆腐的大嗓门,大人和孩子围在一起称一碗豆腐当晚餐,碧绿滚圆的西瓜熟了,切一块带着沙,甘甜解渴。秋季的枣树缀满一树的红玛瑙,又脆又甜的小枣醉了心扉。春耕秋收冬藏,日子周而复始,相对清闲的冬日,老人倚着墙角晒太阳,孩子们追逐欢笑,小狗静静蹲在一边,一幅和谐安逸的农家乐画面浮现眼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