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节令]13.腊八节

扬州江北川

<h1><b>[节日节令]13.腊八节<br><br></b><div><b> 徐润群</b><br></div><div><br> 腊八节,俗称腊八。腊八节在大寒前后,个别年份在小寒前。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大寒,十二月中。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鴈(雁)北乡。”《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大寒是全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冷的时期,风大,低温,一派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农谚:小寒大寒,杀猪过年。</div></h1> <h1> 书载:自上古起,腊八本是祭祀祖先和百神(包括门神、户神、灶神、井神)的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天为腊日。先秦时期的腊日是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干支历法)。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中国的影响力,遂附于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祖成道日。随着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界被尊为“法宝节”。到南北朝时,才固定在腊月初八,成为汉族的传统节日。<br> 佛祖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净饭王的王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毅然舍弃继承王位,出家修道。初并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在一棵菩提树下改用冥想继续修行。七七第四十九天,于腊月初八,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天仅食一麻一米。弟子及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h1> <h1> 腊八的习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一过腊八,农村中也为过春节忙了,忙杀年猪、磨豆腐、醃鱼、醃肉,采购年货。街上人家多在交小雪后便风鸡、灌香肠、醃鱼、醃肉了,过年的气氛逐渐浓厚。<br> 磨豆腐至今令我难以忘怀,1976年春节前我才从浙江安吉赶回下放农村的家--双丰双桥,妈妈整个冬天都在替人家做过年的新衣裳,大襟、对襟、中装、中装西装上袖、盘琵琶扣子、脱空驼绒袄没有一样不拿手的。三弟上鞋子手艺也不得话说,他们忙得连睡觉的功夫也少。长兄忙写春联等其他事情,蒸馍头、磨豆腐自然就是我,20斤豆子头一天就泡好了,泡好的豆子是几十斤(磨成豆腐加水就是一百多斤),挑到三四里外关河北磨豆腐的人家。磨豆浆都是两个人拉磨,磨豆腐的妻子说我:你一个人怎们拉啊?我笑道:一个人照拉唷!磨到一大半我才脱掉坏大衣。磨豆腐的妻子又说:你真身大力不亏!</h1> <h1> 普通人家的腊八粥配料都有六到八种:青菜、花生米、黄豆、红枣、胡萝卜、芋头、慈姑等;也有用花生米、黄豆、红豆、饭豇豆、山芋、芋头、胡萝卜、红枣、豆腐、慈姑、青菜,掺糯米熬煮的;考究的还有加栗子、莲子、菱米、白果、银耳、桂圆肉、杏仁、薏仁米等,此腊八粥色彩艳丽,香甜可口。还有一些人家会加上新醃好的咸肉丁,那粥的清香夹着咸肉的鲜香,令人馋涎欲滴,吃起来欲罢不能。</h1> <h1> 报载:扬州城区所有佛教寺院都将免费发放腊八粥,大明寺、高旻寺、文峰寺、旌忠寺、观音山、法海寺、兴善寺和愿生寺。<br> 腊月初七就开始熬粥了!大明寺斋堂厨房里热气腾腾,雾气缭绕,义工正在紧张忙碌地制作分发给市民的腊八粥。大明寺斋堂执事僧仁随介绍:“从腊月初七下午4点开始熬粥,一直熬到腊月初八早上7点,一共要熬128锅,以满足市民的需要。”<br> 传说吃了腊八粥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此粥叫做“佛粥”。可以想见寺庙舍粥的对象应是穷人,而不是驾车去打粥的人。一年仅有的一次免费吃“佛粥”的机会,是不是应该让给更需要的人呢?<br><br> 2014.8.25</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