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故乡的“界豆”

北平

<p class="ql-block">  看到此标题,也许有人要问,何谓“界豆”?相信许多朋友都会如此。</p> <p class="ql-block">  要弄清什么是“界豆”,还得从原产地说起。</p><p class="ql-block"> 我的故乡在武汉市江夏区的东部,那里有个名为五里界的小镇,北接武汉市东湖高新开发区,南连梁子湖。因古时地处上恩里、夹山里、来苏里、龙泉里、黄鹤里(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交界处,故而得名。早在一千多年前,那里出产一种黄豆,色泽金黄,颗粒圆润,豆味浓香。特有的微酸性土壤和湖区小气候生长环境,使得其有益于人体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高而驰名中外,黄豆因地而名为“界豆”。</p> <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清明前后,生产队的麦子抽穗时,村里的妇女便抢在晴天里去麦地套种界豆。她们用箩筐挑着界豆种子,身上围着缝有一个大口袋的粗布围腰,拿着木把铁铲子去播种。</p><p class="ql-block"> 播种时,三五人一组,在麦地里排成一行,弯着腰,在麦子与麦子行距之间,右手用铲子将地戳出一个小坑,抓着豆子的左手快速地从食指与中指之间漏出4至5颗种子到坑里,铲子顺手把小坑边的土扒平盖住种子。她们后退着移动,重复着这样的动作,在两三天时间里播种完。</p> <p class="ql-block">  播种五天左右,豆芽破土而出。待到麦子成熟收割后,父老乡亲开始锄掉麦秆桩,给豆苗松土、除草和施肥。此时,豆苗不再生长在麦子的夹缝中,有了自己的一片蓝天,生长速度加快,一天一个样。</p><p class="ql-block"> 五月底,豆苗长势喜人,一片碧绿,此时豆苗开始开花,有白的、紫的、粉的。微风轻拂时,这些五彩斑斓的蝶形花时隐时现,十分迷人,一朵朵小花藏在绿叶间,像情犊初开的少女,显得是那么的羞涩,蝴蝶、蜜蜂也只能深入叶子间的“闺房”偷偷与之亲吻。</p> <p class="ql-block">  七月初,界豆成熟,父老乡亲抢在晴天里收割。被收割的界豆晾晒在村头的稻场上,晒干后用连枷拍打,一粒粒界豆便从豆壳里蹦出来,用羊叉叉去梗子,再用竹扫把将界豆扫在一堆,继而用木锹铲起扬在空中,经风一吹,黄橙橙的豆子便分离出来了,晒干囤仓。村里除了一部分上交国家外,剩下的分给每家每户,每家可分数十斤。</p> <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界豆被大伙当宝贝,农忙的时候能炒一点解馋,其余的都派上了盖新房、办喜事、逢年过节等用场。我家劳动力少,所以豆子分的也少,每当分回来,母亲十分珍惜,她会把紧巴巴的界豆打理得井井有条。</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七月下旬,是双抢农忙的季节。天气炎热,母亲总是煮一锅稀饭,再炒一点我们最喜欢吃的界豆。炒界豆是不用放油的,豆子在炒的过程中会慢慢冒出油来。母亲用文火炒,炒的金黄时,浓浓的豆香味扑鼻,撒上一些盐,香酥可口的豆子就炒好了。吃完饭,剩下的分给我们小孩揣在衣兜里慢慢吃,那幸福感无以言表。</p> <p class="ql-block">  每年,家家户户都做界豆酱,母亲做的豆酱让人百般惦念。记得每年秋天的朗日,母亲做豆酱。当年,每家必备的量具是“升子”,母亲每次用两升豆子做豆酱。母亲做事很精细,记得她总是先用碗从坛子里把豆子搲出来,升子直立在小簸箕中,把豆子慢慢倒入升子里量,量好后再倒入簸箕里。豆子难免夹杂一些小石子,母亲分离这些小石子的办法很简单,只需把簸箕顺时针转动数下,双手轻轻地把上层的豆子捧到脸盆里,如此反复好几次,剩下的便是小石子了,最后把腐烂变质的剔除,放入盆内洗净浸泡一天。次日,将泡好的豆子煮烂沥干,裹上适量面粉,摊在簸箕里,盖上专用的“被子”。发酵三五天后,豆子表面长满白毛,拿到太阳下晒上两三天,用凉开水加盐拌和装入密封的坛子中,放在太阳下面晒上数十天,又鲜又香的豆酱就做成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做的豆酱色泽红润,油亮光鲜,味道纯正,就是现在舀上一小勺豆酱拌在米饭里,定会让你的味蕾大开,不需其它任何菜就能吃上一大碗。所以,那些年母亲做的豆酱,既当调味品,又当主菜,一年四季,从未间断过,有时还当作礼品送给亲戚朋友。</p> <p class="ql-block">  在界豆的吃法中,我最钟情的莫过于打成豆腐。过年家家户户打豆腐,除了鱼肉之外,豆腐算是较好的菜肴了,而且可以做出红烧豆腐、家常豆腐、豆腐圆子、炸豆腐泡等菜品,丰富了宴席。</p><p class="ql-block"> 打豆腐场面热闹非凡,用石磨磨浆。两人推磨,一人酌黄豆,随着石磨翩翩起舞,混杂着豆渣的豆浆就源源不断沿着磨盘四周流到磨架下的盆子中。磨完浆,再把浆装进悬挂在堂屋隔楼梁上的专用纱布袋进行过滤。过滤一般一人操作,也可两人同时进行,只需上下左右摇动纱布袋,乳白的豆浆就会从袋中跑出来,最后袋中只剩下豆渣。将豆浆在土灶的铁锅中烧开点浆便成了豆腐脑,再将豆腐脑舀进豆腐包放在方木框中,封好豆腐包,盖上木板,在木板上压上些石头,数小时,期待的豆腐就做成了。</p><p class="ql-block"> 打豆腐有七八道工序,除大多体力活外,还有技术含量。点浆便是技术活,浆点的好不好,直接决定豆腐的品质。所以,好多家庭,都要请村里的师傅去点浆。打豆腐全家人要忙上一整天,大人忙,小孩看热闹。虽累,但一碗热气腾腾拌有红糖的豆腐脑入口,那真的叫爽到了心,所有的疲劳瞬间消失一空,新年也在豆腐的飘香中喜气洋洋地走来。</p> <p class="ql-block">  界豆打成的豆腐不同于普通黄豆做成的豆腐。它外观洁白如玉,细腻如脂,光泽鲜亮;味道豆味纯正,浓香沁脾;手感光滑柔嫩,极富弹性;口感滑嫩爽口。所以,凡是尝过此豆腐的人无不赞口不绝。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界上”人更是对界豆一往情深。走遍天下,吃天下豆制品,我们总是拿家乡的界豆做标尺,但至今尚未品尝到能与之媲美的。所以,界豆成了五里界的代名词,它不仅是江夏的名片,更是武汉的骄傲。难怪195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专程到五里界视察界豆基地,并留下了深情的祝愿:“祝你们成功!”</p><p class="ql-block"> 如今,五里界人始终牢记着周总理的嘱咐,高举周总理题词“祝你们成功”的旗帜,把这个天然拥有非转基因的传统优质品种做大做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五里界界豆”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再创界豆辉煌,重振界豆雄风。界豆已远销泰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及欧洲等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埸上享有很高声誉,是湖北省大宗农副产品出口商品之一;“界豆酱”已产业化,它成了武汉市民舌尖上不可缺少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  我离开故乡已四十多年了,总忘不了故乡的界豆,界豆那无以伦比的醇香时常馋着我的味蕾,并深深扎根在我的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