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笔记》沈阳(一)沈阳故宫

踏歌而行

主要人物简介 <p class="ql-block">【努尔哈赤】</p><p class="ql-block">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建州女真族首领、后金第一位大汗、清朝实际奠基者。生于辽宁新宾县。1618年起兵反明,萨尔浒之战大败明军,相继攻克沈阳、辽阳等七十余城池。1626年,挥军进攻宁远(今辽宁兴城),被明军炮火击伤,当年病死,年68岁。</p> <p class="ql-block">1625年,努尔哈赤把沈阳作为首都,并在沈阳旧城的中心,修建了大政殿和十王亭,是营建沈阳故宫之开端。</p> <p class="ql-block">【皇太极】</p><p class="ql-block">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643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继承汗位,1636年,正式称帝,改国号“大清”,迫使朝鲜臣服,对明朝作战,赢得松锦大战,为清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1626年努尔哈赤辞世,皇太极继承汗位,续建了由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麟趾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组成的内宫,这就是沈阳故宫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海兰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皇太极宠妃,</span>蒙古族,皇后哲哲的侄女,比其胞妹庄妃晚九年进宫。天生丽质,品貌双全,最为皇太极宠爱。皇太极称帝时封其为关雎宫宸妃大福晋,位居四妃之首,地位仅次于中宫皇后。1637年,生下皇八子,因患“天花”夭折。宸妃一病不起,时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33</span>岁。皇太极悲恸欲绝,寝食俱废,乃至昏死过去,宸妃死后不到两年,皇太极也命归九泉了。皇太极对宸妃这种真情笃意,在历朝皇帝中很是少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庄妃</span>】</p><p class="ql-block">宸妃胞妹,<span style="font-size:18px;">13岁</span>嫁给皇太极,封为永福宫庄妃。1638年,在永福宫生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后来的顺治帝。后来庄妃劝<span style="font-size:18px;">降了</span>洪承畴,给清兵入关物色到一位带路人。1643年,皇太极去世,福临继位为顺治帝,尊生母庄妃为皇太后。福临年幼,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庄妃以母后的身份参与政事。1661年顺治帝死,8岁的玄烨继位,是为康熙皇帝,尊庄妃为太皇太后。玄烨在祖母的谆谆教导下,直至1673年(康熙十二年)亲政。 1687年(清康熙二十六年)庄妃去世,享年75岁,谥号孝庄文皇后。庄妃一生辅佐崇德、顺治、康熙三朝,是大清第一女政治家。</p> <p class="ql-block">【顺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世祖</span>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出生在沈阳故宫,</span>六岁即位,十三岁亲政,是清军入关<span style="font-size:18px;">(1644年)</span>后的首位皇帝,在位共十八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始建于努尔哈赤时期的1625年,建成于皇太极时期的1636年。清朝迁都北京后,故宫被称作“陪都宫殿”。后经康熙、乾隆时期的改建、增建,形成了今日有宫殿、亭台、楼阁、斋堂等建筑100余座、500余间。</p> <p class="ql-block">1926年,沈阳故宫改为博物馆,1986年改称沈阳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大门前的沈阳路原名新正街,建于清光绪31年,东起抚近门,西至怀远门,全长1300米,现在是沈阳有名的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大清门前东西两侧,坐落着两座大型牌坊,东为文德坊,西为武功坊(俗称东华门和西华门)。两座牌坊建于1637年,均为四柱三楼悬山式木制牌楼,顶饰黄琉璃瓦,镶绿剪边。通高约10米,宽约14米,两牌楼间距110余米。装饰华丽,威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大清门对面的“奏乐亭”</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按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分为三部分:东路为努尔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及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建筑;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戏台、嘉荫堂、</span>文溯阁等。</p> 中路建筑 <p class="ql-block">【大清门】</p><p class="ql-block">建于1627年,1636年皇太极用与新国号“大清”命名皇宫大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也就是游客进入故宫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崇政殿】</p><p class="ql-block">是沈阳故宫外朝的中心,是盛京皇宫正殿,俗称“金銮殿”。建于1627年,是清太宗皇太极时期朝会理政与接见外国使臣之处。清迁都北京后,皇帝东巡祭陵礼成,亦于此举行隆重庆典。</p> <p class="ql-block">大殿为全木结构,五间九硬山式,辟有隔扇门,前后出廊,围以石雕的栏杆。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殿柱间用一条雕刻的整龙连接,龙头探出檐外,龙尾直入殿中。实用与装饰完美地结合为一体,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气魄。</p> <p class="ql-block">崇政殿室内的宝座、屏风等陈设,并非清太宗时期的原貌,而是乾隆十二年(1747年)根据皇帝的旨意重新设计制做的,堂陛之内的屏风宝座,是乾隆特命仿北京故宫乾清宫所用加以缩小精心制作的。上方悬挂的“正大光明”匾额是顺治皇帝手谕。</p> <p class="ql-block">这个叫“日晷”,是计时用处的,等于现在的钟表。</p> <p class="ql-block">这个叫“加量”,是古代标准的计量器。此座计量器是是乾隆十年增设的,象征着江山万代,祖国统一。</p> <p class="ql-block">崇政殿的后面</p> <p class="ql-block">殿后美女</p> <p class="ql-block">【凤凰楼】</p><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的内廷部分──即清太宗时期皇帝后妃居往之处,位于崇政殿后面的高台之上。按照满族人过去在山区居住的风俗,部落酋长住宅建在寨子里最高地,便于瞭望、守卫。所以沈阳故宫帝后寝宫建在特意筑起的近四米的高台之上,但大政、崇政两座殿却建在平地。这种“宫高殿低”的情形,与北京故宫的“殿高宫低”正好相反。</p> <p class="ql-block">凤凰楼是一座进深、面宽均为三间的三层歇山琉璃瓦顶的楼阁,屹立在高台之上,其下层明间是进出寝宫区的通道,前有二十几级台阶通往台下地面,只要关上大门,帝后寝宫区就成为一座居高临下的森严城堡,因此,凤凰楼的功能也很像是一座居高而建的城门楼。</p> <p class="ql-block">凤凰楼是清代盛京城的最高建筑,曾列“盛京八景”之一。在皇太极时期,凤凰楼是皇帝后妃们夏日观景纳凉之处。</p> <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御笔“紫气东来”</p> <p class="ql-block">【后宫】</p><p class="ql-block">登上凤凰楼便可进入后宫了,这里有皇后生活起居的清宁宫,还有关雎宫、永福宫等嫔妃的寝宫等,在宫殿四周建有高墙,围成一个高高在上的独立院落。</p> <p class="ql-block">【清宁宫】</p><p class="ql-block">俗称中宫。“清宁”一名,取自《老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取名清宁宫,是取其天地之间唯一清宁之意。清宁宫是沈阳故宫中最具满族住宅特色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清宁宫的宫主哲哲地位显赫,其父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的十七世孙。由于最早归附后金,与后金关系最为密切,所以皇太极称帝时将其女封为中宫皇后。</p> <p class="ql-block">清宁宫内景</p> <p class="ql-block">东侧屋门上悬挂着道光帝的御笔</p> <p class="ql-block">1643年,皇太极就在东侧屋‘端坐无疾而终’,终年52岁,在位17年,后葬于昭陵。</p> <p class="ql-block">【关雎宫】</p><p class="ql-block">亦称东宫,皇太极十分宠爱宸妃海兰珠,关雎宫位份仅次于中宫。取《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赐名关雎宫,以此表达对海兰珠的深情。</p> <p class="ql-block">海兰珠里屋</p> <p class="ql-block">东宫窗台的“小格格”</p> <p class="ql-block">【永福宫】</p><p class="ql-block">亦称次西宫,是庄妃的寝宫。</p> <p class="ql-block">庄妃在永福宫生下了皇九子福临,这个孩子成了庄妃时来运转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在沈阳故宫清宁宫后面的西北角,矗立着一座十分奇特的建筑物,这就是具有浓郁满族风格的烟囱。在偌大的沈阳故宫,帝后妃们的寝宫绝不止一处,可作为排烟通道的烟囱却只有这么一座,据说有取谐音“一统(筒)天下”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清宁宫的后面,有楼梯可通往御花园。</p> <p class="ql-block">【御花园】</p> <p class="ql-block">【东所颐和殿院门】</p> <p class="ql-block">【颐和殿】</p><p class="ql-block">建于乾隆十一年至乾隆十三年(1746-1748), 外檐彩绘为金龙和玺彩绘。东侧有一间耳房,为皇太后的净房。该建筑是皇太后的行宫和举行庆典召见王公官员女眷之处。</p> <p class="ql-block">殿内设有宝座屏风,西墙上原有乾隆御书联“福凝东海增芝算,祥拥西池长鹤龄”,表达对母亲多福多寿的祝愿。</p> <p class="ql-block">【西所迪光殿】</p><p class="ql-block">建于乾隆十一年至乾隆十三年,是皇帝东巡在盛京住跸期间处理国家军政要务之处。</p> <p class="ql-block">迪光殿中的龙椅</p> <p class="ql-block">【西所继思<span style="font-size:18px;">斋</span>】</p><p class="ql-block">是乾隆皇帝东巡时随驾嫔妃居住之所。继往开来,久思恭谒,故曰继思斋。</p><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的牌匾都是满文在左,汉文在右。而北京故宫的牌匾都是汉文在左,满文在右。</p> 东路建筑 <p class="ql-block">【故宫东门】</p><p class="ql-block">最早皇宫的大门,里面就是大政殿。大清门造好之后,大门就关闭了。</p> <p class="ql-block">通往“大政殿”的宫门</p> <p class="ql-block">【大政殿】</p><p class="ql-block">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筑,俗称八角殿。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初称大衙门。</p><p class="ql-block">大政殿用于举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等。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顺治元年(1644年)顺治皇帝福临在此登基继位。</p> <p class="ql-block">大政殿内的梵文天花具有少数民族的建筑特点。殿内陈设有金龙宝座、金漆屏风、嵌珐琅象驮等珍贵文物及康、乾、嘉、道东巡盛京时留下的墨迹。</p> <p class="ql-block">大政殿内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1644年,顺治皇帝福临在此登基继位。</p> <p class="ql-block">【十王亭】</p><p class="ql-block">大政殿两侧,十王亭呈燕翅排列,是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宫内办公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东侧由北向南依次是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和正蓝旗亭。</p> <p class="ql-block">西侧由北向南依次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和镶蓝旗亭。</p> 西路建筑 <p class="ql-block">【戏台】</p><p class="ql-block">位于文溯阁南,始建于1781年,戏台下为高2尺余的台基,台面约30平方米,上为青瓦卷棚式顶,戏台之后连通扮戏房,戏台东西两侧各有宽廊十余间,南北两端分别与嘉荫堂、扮戏房的山墙相接,构成一个围绕戏台的封闭空间。</p> <p class="ql-block">皇帝、嫔妃和王公大臣常在这里设宴观戏</p> <p class="ql-block">【文溯阁】</p><p class="ql-block">建于1782年,所藏的图书是鼎鼎大名的《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清政府从乾隆三十七年开始,用十二年时间修成的中国古代收书最多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的总纂管叫做于敏忠,编纂十年熬尽心血,劳累而死。于是乾隆启用和砷作为总纂管,和砷不负众望仅用二年就大功告成。《四库全书》的主笔是纪晓岚,总校对是刘墉,乾隆皇帝对这项政绩工程十分重视。</p> <p class="ql-block">文溯阁过道长廊</p> <p class="ql-block">是清代收藏《四库全书》的七阁之一。从外观看文溯阁是二层楼房,而实际为三层,内部还有一层夹楼用于藏书。文溯阁是仿照明代宁波天一阁而建,又根据陪都宫殿的特点多有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反映了清代宫廷建筑在工程设计和建造艺术上的高度技巧和水平。</p> <p class="ql-block">文溯阁内部</p> <p class="ql-block">偶然拍到的“文溯阁”光晕照片</p> <p class="ql-block">【御制鹿角椅】</p><p class="ql-block">皇太极的御制鹿角椅是沈阳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由于体量较大,除2011年曾赴台北历史博物馆展出外,一直珍藏在博物院的文物库房中。</p> <p class="ql-block">【仰熙斋戏台】</p> <p class="ql-block">皇宫大院</p> <p class="ql-block">宫门深似海</p> <p class="ql-block">西路院内的影壁墙</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出口</p> <p class="ql-block">红墙女孩</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馆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故宫后门</p><p class="ql-block">沿着红墙走一圈,有点感悟:一座建筑它本身不会说话,但是它却在无言中告诉我们了一段历史,传承了一个民族的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