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支青战友 劳模先进人物

已注销用户

<h3>   上海支边青年作为一个群体,对新疆的开发、建设与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h3><h3> 上海支边青年这一代人付出很多很多,而得到的却很少。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确实做到了"献了春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其平凡业绩,令人可歌可泣!新疆人民不应该忘记他们,新疆的历史不应该忘记他们。</h3> <h3>  新疆曾经几度繁荣几度苍凉。让我们回顾一下建国后的新疆建设史,最早是解放新疆的人民军队,就地转业,脱下戎装,挥起坎土曼。后来,在领袖的号召下,来自祖国各地四面八方的涌向新疆,在一片戈壁荒滩上建起了城市的雏形,再后来,内地农民自发式地来到这里,摆脱旧有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兴起了中国发达的军垦农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永远不能忘却当年上海知识青年的丰功伟绩和他们的奉献,是他们带来并推动了这片蛮荒土地上的城市文明,学校、医院、水利、文化------,没有他们,现在的新疆难以想象。<br /></h3> <h3>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时代需要楷模。十万上海支边青年用忠诚、勤劳和智慧铸就了一座丰碑。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h3> <h3>  新疆兵团第一师物资总公司经理吴梅官,在全国物资行业大幅度亏损形势下,大胆改革,1996年后的3年中,他所在的公司累计为国家创利1899万元,1998年被国家贸易部评为全国物资系统百佳绩优企业。2000年,吴梅官被评为国家贸易系统劳动模范,同年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h3> <h3>  吴梅官是1964年支边进疆的,当时他已考上上海市财政金融学校,学校的老师不同意他去新疆,他自己硬去报名,直到9月14日要出发的前一天的下午才最后获得批准。他也来不及准备行李,到家拿了几件换身衣服和洗刷用具就跟着大部队出发了。<br /></h3> <h3>  经过长途跋涉,他们来到了荒芜人烟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农一师胜利十七场二连。住的地窝子,喝的盐碱水,吃的是玉米面馍馍,生活非常艰苦。</h3> <h3>  2000年9月8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兵团一师一团七连接见八路军老战士、劳动模范和上海支边青年代表。朱镕基总理和上海支边青年、全国劳动模范吴梅官亲切握手。</h3> <h3>  2000年9月8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兵团一师一团七连接见八路军老战士、劳动模范和上海支边青年代表。</h3> <h3>吴梅官、郑连真合影留念。</h3> <h3>  1964年,年仅16岁的上海知青李梦桃和10万知识青年一道,响应党和国家支援祖国边疆、开发建设大西北的号召,毅然从黄浦江畔汇聚到天山脚下,加入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的队伍,成为农六师北塔山牧场的马背医生。</h3><h3> 数十年屯垦戍边,数十年无私奉献。李梦桃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称号。2009年9月,李梦桃被评选为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h3> <h3>  李梦桃已在兵团工作生活了整整50年,在兵团六师北塔山牧场行医36年,为哈萨克族牧民们送医送药,成为广大哈萨克牧民欢迎的"马背医生"。李梦桃说:"我对当年的支边选择无怨无悔!现在我已退休了,但我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我要发挥余热,把我的余生继续献给兵团屯垦戍边事业。"</h3> <h3>  俞浣贞1966年响应党的号召,由上海支边进疆参加建设。当时她是上海交通职业学校的学生,任学校团支书,在动员其他同学的到新疆的时候,她也几次写了要去新疆的申请书,因为她还没有毕业,学校不批准。最后,她写了血书向学校表达坚决去边疆的决心。她的行动感动了学校老师,最后批准由她带队和学校的10名同学一起踏上去新疆的征途。</h3> <h3>  进疆后,他们被分在新疆雅满苏铁矿当了矿山工人。<br /></h3><h3> 一俞浣贞坚持在矿山的第一线,成了一名真正的矿山铁姑娘,不久她的事迹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被称为"戈壁滩上的女英雄"。1978年,1979年她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1979年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h3><h3> 这些奖状奖章记录了一个上海姑娘的奋斗史,也记录了上海青年对新疆建设的贡献。</h3><h3> 俞浣贞说,她把一生中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新疆建设,她感到非常自豪。<br /></h3> <h3>  赵兰英1966年7月支边进疆的,当时她是新晖中学学生,那时还没有毕业,听说有到新疆参加边疆建设的消息,当时她和几个同学商量后一起写决心书报名去参加新疆建设。<br /></h3><h3> 不久赵兰英分到当地邮局专门负责发电报,那时的通讯没有现在那么发达,远程通讯都是通过电报往来。后来她调到石河子市当了邮局营业员,专门在柜台工作。<br /></h3> <h3>  赵兰英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业,在日常细微的小事情上,一点一滴地做着关心人,帮助人的事,传递着爱心,就像一点一滴的水,渐渐地汇成大海。赵兰英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为当地民众服务着,帮他们解困排忧。当地的维吾尔族人也亲热地称她为&quot;邮电局&quot;。</h3><h3> 赵兰英1990年评为巾帼英雄,1995年她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br /></h3> <h3>  1961年,16岁的彭壮瑜中学毕业,怀着支援边疆, 开发建设边疆的凌云壮志, 毅然报考了塔里木农垦大 学。同学的劝说、母亲的眼泪都没能阻挡住她,她抱着 美好的憧憬、满怀着希望,告别了养育她的黄浦江,1965年,彭壮瑜以优异的成绩从塔里木农垦大学 毕业,被分到农一师十二团23连担任农业技术员。</h3> <h3>  在世界第二大沙漠,号称&quot;死亡之海&quot;的塔克拉玛干北缘,横亘着全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在河上游南岸,近半个世纪以来,无数天南海北的知青,在这茫茫沙海之中,用生命、用意志、用无私和奉献精神与沙漠争夺绿色,与恶劣的自然和气候环境争夺土地。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一代创业者生命的豪歌,人生的写照。党的十五大代表、自治区劳模、十二团副团长兼总农艺师彭壮瑜就是千千万万知青中的一员。</h3> <h3> 愧对丈夫、愧对孩子,是彭壮瑜的遗憾, 可她不后 悔。因为,在十二团各种荣誉面前, 不仅凝结着塔里木 几代人的辛劳与汗水,也饱含着彭壮瑜多年的心血。 塔里木30余年的风风雨雨,已把当年文静纤弱的 彭壮瑜磨炼成了一个豁达、朴实、做事风风火火的女强 人。在塔里木,这位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科技战线上 的优秀分子, 在开创农垦事业的辉煌道路上谱写壮丽的篇章。 <br /></h3> <h3>  薛惠芬女,1965年由上海支边进疆,在第一师二团从事农业劳动。1981年,师里推行承包责任制,她第一个报名,经过辛勤劳动创造了水稻平均亩产663公斤的新纪录,人均年产粮5万公斤,在全师水稻高产竞赛中名列第一名。1983年,她承包的稻田创造了平均亩产740.8公斤、人均年产粮6万公斤的全国农垦系统人均产粮最高纪录。</h3> <h3>  薛惠芬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三八红旗手和优秀党员,1985年获得首届五一劳动奖章。1988年当选为全国第七届人大代表。 </h3> <h3>  上海支边青年姜万富,1966年7月17日支边进疆,把命运与兵团连在一起,在兵团三师二牧场工作43年。先后在连队、云母矿、卫生所、场机关工作过。1993年,因工作表现突出,他被场党委任命为二牧场卫生所所长。二牧场位于偏远的昆仑山中,海拔3000米以上,气候恶劣。姜万富骑着马或驴,辗转近百个放牧点的沟沟梁梁,为牧民送医送药,成了一名"马(驴)背医生"。</h3> <h3>  姜万富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大山,献给了兵团!二牧场、农三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家卫生部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等授予姜万富&quot;全国优秀乡村医生&quot;、&quot;全国农村优秀人才&quot;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自治区&quot;优秀共产党员&quot;、&quot;开发建设新疆奖章&quot;和&quot;先进工作者&quot;、&quot;民族团结先进个人&quot;、&quot;全国道德模范&quot;、&quot;全国民族团结模范个人&quot;等荣誉称号。</h3> <h3>  上海支边青年、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全总先进女职工工作者、中国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兵团一师工会主席林毓梅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总工会主席尉建行亲切握手、交谈,并一起合影留念。</h3> <h3>  上海支边青年、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全总先进女职工工作者、中国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兵团一师工会主席林毓梅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总工会主席尉建行亲切握手、交谈,并一起合影留念。</h3> <h3>  上海支边青年靳连生,1964年从繁华的大都市来到浩瀚苍凉的塔里木,从一个充满稚气的上海知青到一名共产党员,从一名军垦战士到连队政治指导员、团工会主席、纪委书记。在这漫长的征途中,他是在一群成天和风沙黄土打交道的人群中摸爬滚打过来的,他最了解、最清楚群众的心思。他知道,最具体、最真实、最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里,替群众排忧解难,为大家办实事。</h3> <h3>靳连生荣获全国优秀政工干部、农牧渔业部优秀政工干部、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兵团模范党支部书记、模范政治指导员等荣誉称号。</h3> <h3>  顾其謇从上海支边来到新疆,从事教育工作已经33个春秋了,历任兵团农一师二团中学老师、教研组长,农一师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主任、副校长,1990年调入农一师中学任校长。</h3><h3> 几十年来,顾其謇一直钟爱着兵团的教育事业,离不开新疆这块热土,多少次调回内地的机会他都放弃了。他先后被授予&quot;全国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quot;&quot;全国先进少儿工作者&quot;&quot;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quot;&quot;全国师德标兵&quot;&quot;兵团劳动模范&quot;&quot;农一师劳动模范&quot;。 &nbsp;</h3><h3> 顾其謇从教33年中,当过老师,当过班主任,当过教研组长、教研室主任,后来又担任学校领导工作。但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为人师表的高尚人格魅力、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在农一师和阿克苏地区教育界有口皆碑。 </h3> <h3>  顾其謇自1990年任农一师中学校长以来,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建立了&quot;德育首位,五育并举、全面育人&quot;的教育体系,着力建设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在全校形成了加强德育工作的政策导向机制、德育评价体系。顾其謇在管理上积极倡导&quot;人性化、人文化、人本化&quot;,建立健全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各项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创造出既有活力,又有压力,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最终实现民主化、科学化、务实高效的管理目标。如今的农一师中学已成为兵团重点高级中学、兵团教学督导先进学校、自治区文明单位,2002年跻身全国名校600强。 <br /></h3> <h3>  顾其謇的教学艺术和管理水平取得了全面的成功,他在农一师、阿克苏地区、兵团、自治区教育界和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望,被选为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的人格魅力和无私奉献精神一直在感动着、鼓舞着他的同事、他的学生。 &nbsp;</h3><h3>主要荣誉</h3><h3> 1982、1983、1989、2001年先后荣获&quot;全国青少年优秀科技辅导员&quot;、&quot;全国儿童少年先进工作者&quot;、&quot;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quot;和全国&quot;十佳师德标兵&quot;等荣誉称号。</h3> <h3>上海支边青年、全国优秀教师周维焱。</h3> <h3>上海支边青年、自治区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自治区优秀教师张明德。</h3> <h3>上海支边青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模范朱桂达。</h3> <h3>  上海支边青年、农一师养猪场女饲养员季美娣,荣获塔里木&quot;养猪女状元&quot;、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科学致富能手、弘扬兵团精神模范等光荣称号。</h3> <h3>  上海支边青年张根妹,曾42次被授予师、团两级荣誉称号,拾花能手、先进生产者、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1989年,张根妹获得&quot;塔里木劳动奖章&quot;和兵团&quot;屯垦戍边劳动奖章&quot;。1990年,获得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h3> <h3>  上海支边青年舒礼芳(右),1990年被评为兵团优秀共产党员,1994年被评为兵团优秀护理管理干部,1995年被评为师劳动模范,并获得塔里木劳动奖章荣誉称号。</h3> <h3>上海支边青年,&quot;全国劳动模范集体&quot;上海市淮海路清道班班长宋爱萍。</h3> <h3>上海支边青年,上海市劳动模范李季生。</h3> <h3>"一生只干一件事,理发为民献爱心"是徐国强的口头禅。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自从领导安排他当理发员开始,至今已经干了五十多个年头。</h3><h3>退休后回到上海,他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只求付出不求回报,坚持不懈,他的理发手艺和服务态度得到社区居民一致好评。</h3><h3>曾经获得&quot;上海市优秀志愿者&quot;、&quot;静安区最美志愿者&quot;、&quot;浦东新区优秀志愿者&quot;等荣誉称号。</h3> <h3>兵团一师十三团中学退休职工刘惠珍,工作期间表现特出,多次立功受奖。退休后定居上海,曾获&quot;上海市五好家庭&quot;、&quot;静安区道德模范&quot;等荣誉称号。</h3> <h3>上海支边青年赵雪春,办家庭养鸭场成绩突出,被评为劳动模范。</h3> <h3>拓荒岁月,生活艰苦,劳动繁重,只讲奉献,不讲报酬,最高奖赏是照一张"光荣像",上光荣榜。</h3> <h3>  十万上海支边青年把自己美丽的青春化为中国开发西部交响乐的第一乐章,让新疆掀开了神秘的面纱而日益受世人瞩目,尽管受了许多磨难,经历无数坎坷,遭受委屈、波折;尽管容颜已老,韶华已逝,青春不在,但这支高亢的人生之歌仍响彻在中国开发西部的历史中,这段人生是不朽的,是永远美丽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