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启动“日清周结”教学改革到现在已经一年了,一年来,在副校长李玉萍的带领下,杏花岭十一中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日清周结教学改革理念和先进经验,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积极实施和推进日清周结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自己特色教学方式,助力教学质量的提升。本学期是杏花岭区日清周结教学改革的第二学期,区教育局和学校都高度重视,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真正落实双减政策,需要我们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而日清周结也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从思想上更加高度重视日清周结,从行动上,积极落实日清周结,做好日清周结,提质增效。2022年1月5日,我校全体教师在会议室进行了第二届“日清周结”课堂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教导主任贾云主持,副校长李玉萍全程参与。</p> <p class="ql-block"> 语文组黄伟老师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流程,具体分析了如何进行“日清”把关,最终达到“堂堂清”的目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展示交流、达标测评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团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数学组李建红老师充分认识到对后进生抓日清、周结的难度,课堂上既要抓好教育引导、加大力度,又要因材施教,分类提高,给他们以实实在在的帮助,严防矛盾激化造成个别同学丧失进取心。当天学的知识,该读的会读,该背的会背,该运用的会运用,该算的会算。做错了的作业必须当天更正,老师必须及时批改作业,不过24小时,每份作业都要批改,改错。</p> <p class="ql-block"> 英语组陈丹阳老师认为在周结复习课上,最好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对于一些简单的整理,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经过独学之后,理出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然后小组合作,组员作补充、完善、评价,最后在全班交流展示,教师适时根据学生的梳理,进行必要的总结。这一环节要充分体现这样一个理念:知识让学生在合作中梳理,规律让学生在合作中寻找。</p> <p class="ql-block"> 理化组任秀荣老师在“日清周结”教学中,使用任务单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好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小组成员的合作性活动为形式,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以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学会合作、大胆探究的能力。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目标形式: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兵管兵。</p> <p class="ql-block"> 政史地组的郭瑞红老师则把课堂教学当做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双减”的前提是课堂增效,课堂增效的起点是教师对课标、教材研读、把握、执行,教师要做课标的忠实执行者,教材的创造性解读和使用者。教师要有“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意识。因此,在课前,要充分认真备课,课后要分层巩固落实,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努力做到基于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针对基础知识、易混知识,难点知识,作业内容尽量体现多样性和层次性,以及差异化和选择性,做到及时批改讲评和矫正,真正达到巩固落实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每位老师都上台展示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他们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每位教师都能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推进日清周结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自己特色教学方式,助力教学质量的提升,助力提质增效。</p> <p class="ql-block"> 最后,李玉萍副校长对本次经验分享交流会进行了总结。李副校长说到,组织这次交流会的目的是给老师们一个自我总结,相互分享,交流经验,相互学习的机会。体会到了“五个有”:学生有发展,教师有提升,课堂有转变,理念有更新,质量有提高。老师们转变了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使用“日清周结”任务单的方法灵活了,能行成自己特有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了改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同时李副校长也提出自己的期待:要提高成绩,要提质增效。“日清周结就像一个孩子,它的成长也需要我们精心呵护”!</p> <p class="ql-block"> 总之,本次我校开展的“日清周结”第二届经验交流活动,在李玉萍副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践了“日清周结”的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为学校的以后开展教改奠定了坚实的根底。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老师们用浇根的细腻,育心的智慧,培根铸魂,让减负在无形之中得以渗透,让课堂质量在默默之中得到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杏花岭十一中将不断总结经验,强化细节,夯实根底,着力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实战能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向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开展。</p> <p class="ql-block">杏花岭十一中 黄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