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享好书】《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第四期)

美友445726909

第一章  理念 <p class="ql-block">第一章理念第一节游戏革命</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第一节 游戏革命</b></p><p class="ql-block">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世界都在热烈探讨“21世纪能力”。 这是因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社会、经济、科技,甚至自然世界正在迅速变化,而上一世纪对人的要求和培养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今高速变化的局面。2001年8月,我国教育部也迅速响应,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幼儿园教育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从日本、新加坡,到美国、英国,也纷纷提出“21世纪能力”中最核心的是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交流与合作,创造与创新,自主行动、自我管理、自我意识等。近年,这一系列能力又再次被人工智能等科技的极速发展推到人们眼前。当AI机器人可以与人对弈,当机器视觉可以抓到罪犯,当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写诗、作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禁要问:人的独特性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立足未来?回顾我们整个历史长河中的伟人、纵观推动社会进步的每一位智者, 再看我们身旁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他们的经历、表现、成功的因素,都再次指向“21世纪能力”以及人的整合性经验和丰沛的情感体验。</p><p class="ql-block"> 我国建国及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科技高速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教育也持续高速、稳定发展,人才培养的质量之高、 数量之多在世界名列前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P17</p> <p class="ql-block">  这种各领城高速发展的态势,迅速将我国的人才需求提升到世界顶尖水平。党的十九大提出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出“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十分紧要”。这就必然要求人才保障的教育体系不但要回应基本质量的问题,更要高效成就“21世纪能力”。</p><p class="ql-block"> 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最先面对和回应这个问题。婴幼儿早期发展的6年是人各器官逐渐成熟、各类功能逐渐发展、各种习惯例如认知习惯、社交习惯逐渐建立的过程,更是脑部神经连接最丰富、最活跃的几年。幼儿教育是人一生教育的开始。正像参天大树从地下生长起来,首先由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最基本的要素决定一样, 幼儿阶段的发展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教学一线的工作者, 我们总是纠结教学方法、教育技术,力图通过优化每个教育节点, 实现整体的优化和提升。这些"21世纪能力”让我们有些犯难,他们“无孔不入”,无处不在,可以说什么教学内容都与它们有关,又什么都不能全面涵盖它们。传统的课程逻辑也不能真正使儿童获得整合的经验和丰沛的体验。我们一时间陷入了一个死胡同:到底学什么可以培养这些能力?某一种能力到底对应一种什么样的活动? 这种困难、矛盾和无解的状态,恰恰说明了培养这些能力不能再靠分散的、固定指向的任务。人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是各个方面的素质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结构的系统。 这把我们的目光自然引向获得整体的、整合的经验,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和这些能力协同发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P18</p> <p class="ql-block">  儿童在什么过程中获得整体的经验?儿童在什么活动中同时动用这些能力?答案是游戏和生活中。对6岁以下儿童来说,游戏和生活就是他们自然而然地、全身心地参与世界的过程。在这些活动中儿童充满好奇、探索和发现,他们了解自然和社会,与外界建立联系。这些活动使儿童潜力得以开发,能力得以增长。儿童的自然活动,实际上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科学探索系统。2012年10月,教育部领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就是指导我们去理解儿量获得整体经验的方式, 认识儿童应该在何种活动中培养面向未来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程学琴带领安吉幼教人在20年的实践探索中立足于这种认识,在儿童的一日生活中强调”真",即儿童的“自主性”或“主体性”。因为人的整体发展中,“主体性” 处于人类特性的核心地位,是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内容,是人的发展实质。主体性发展越好,人的发展就越主动积极,各方面的发展效果就越好。安吉“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教育模式,在自由自主的游戏与生活中培养儿童积极的自我意识,自主行动、自我管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交流与合作、创造与创新等能力。</p><p class="ql-block"> 以真游戏为代表,安吉幼儿教育的理念中处处将自主权还给儿童,使幼儿时时处处获得真实的体验和经验,时时刻刻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真游戏有以下特征:</p><p class="ql-block"> 1.真游戏是让儿童与真实的世界相处。儿童往往缺少接触真实世界的机会,因为真实常被成人虚幻的愿望、梦想、期望包围。</p><p class="ql-block"> 2.真游戏是儿童对真知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3.真游戏是儿童的真学习。儿童在一遍遍地探索、 发现、解决问题和反思过程中,不断认识自然和社会,认识自己的思想和情绪。 他们的认识和发现将他们带向更深层次的学习。</p><p class="ql-block"> 4.真游戏是真自由。每个儿童都按自己的速度学习,它支持并培养儿童自然的学习意愿,而这种学习冲动是人类生来就有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P19</p> <p class="ql-block">  有了发展儿童能力的基本目标和通过真游戏实现目标的基本认识,安吉幼教人紧接着要思考的就是:儿童在自主自由的游戏与生活中学习、获得经验,教师该扮演什么角色?这也是许多幼教人紧张和焦虑的源头。我们很容易认同儿童在游戏与生活中的学习和发展,但我们不能认同自己的“无所事事”;我们很容易认可儿童在游戏与生活中独特的成长方式,但我们不能认同他们发展的结果有差异。</p><p class="ql-block"> 在安吉,我们对教师的角色这样定义:“儿童在前, 教师在后”,“最大程度地放手,最小程度地介入”。“退后” 与“最小”这两个行动纲领,渗透在教师的点滴行动中。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根本就没有给教师一个名分,倒像是一个剥夺教师名分的借口。安吉幼教20年的实践证明,教师的这种角色定位是正确的。20年来,安吉的儿童在游戏与生活中越来越能干,教师也越来越放手、越来越退后。现在专业性最强的教师甚至基本实现了研究的状态:游戏与生活中专心观察,通过与儿童的互动对话收集更多数据,经过汇总描述出儿童发展的过程。教师的“退后”与“最小”走向了两个顶端:儿童能力发展的顶端与教师发展的顶端。我们实现了教育的大道至简、无为而为。儿童成为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教师成为儿童发展的研究者、儿童发展的专家。</p><p class="ql-block"> 教师角色与儿童发展结果之间的不确定关系,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有许多可类比的问题,如“测不准”“不可测” “不可预测” 等现象。量子力学、混沌理论的出现,就是自然科学领域对这些现象的描述与分析方法。许多自然科学领域专家看到安吉幼儿教育模式感到十分亲切,他们感叹这与自然科学领域这些“测不准” 如出一辙。当我们翻看这些理论时,常会有“心有灵犀”的感觉。在混动理论对混沌控制方法的描述中,强调通过“小的外部扰动”和“弱调控”来求得系统稳定解。面对一系列的复杂关系和一个不确定的系统, 竟是这一“小” 一“弱” 最为有效。在教育这个多因素、动态的系统中,教师“退后”与“最小”的成功,也是对自然界的定律的回响。</p><p class="ql-block"> 安吉幼儿教育的理念不仅应用于安吉幼儿园课程,也贯穿于安吉幼儿教育整个生态中,支持每一个人的发展,为每一个人的成长提供空间。在安吉幼儿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每一项活动都以“真”为标准,支持参与者“主体性”的发展,从而尊重与相信每一个人的能力;每一个有权威的人都尽量“退后”实现“最小程度的介入”,支持参与者“最大程度”的探究和创造。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安吉幼儿教育的文化氛围和生态关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P20</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编辑丨张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朗读丨王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日期丨2022年1月8日</p>

儿童

游戏

安吉

发展

教师

能力

幼儿教育

放手

我们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