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五三的故事

李平

<p class="ql-block">王五三是1953年出生的,也就是他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年,他父亲因家庭出生地主的原因,没有挺过来,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一年的时间里,他母亲得到儿子却失去了丈夫,从大喜到大悲,刻骨铭心,便给儿子起名王五三。</p><p class="ql-block">父亲去世后,母亲再未改嫁,靠着街办工厂三十多元的工资,与儿子相依为命。带着家庭出生的原罪,王五三的学生阶段从未参加过“少先队”、“红小兵”、“红卫兵”等被视为先进的组织。尽管学习成绩不错,在班上名列前茅,但在公布读高中的名单中仍然没有他。</p><p class="ql-block">按照政策,他本可不下农村,可辍学在家几年,没人给他安排工作,还是下乡当了知青。长期在压抑的环境下生活,他性格内向、自卑,寡言少语,从不参入知青间的打闹。他常常一个人站在坪中发呆,忧郁的眼神看着遥远的天边,仿佛那里才是他安心的地方。</p><p class="ql-block">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招生,他的命运迎来转机。听到消息后,王五三心中忐忑不安,其一、他不知自己可不可以参加考试;其二,政审能否过关。他看到报上说:公社、厂矿、机关、学校的党组织负责考生的政审工作。他决定以思想汇报的形式,找公社领导谈谈认识,争取好的印象。公社二把手宋书记接待了他,宋书记满脸笑容,态度和蔼地对他讲了一遍党的政策,又说:“还是按过去方针办吧。”他有些不解,忙问宋书记自己是否可以参加考试,宋书记可能自己也没吃准,没有直接回答,只说:“要相信党组织会按政策办事的。”</p><p class="ql-block">虽然从宋书记那里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他说的都是大政方针,但他和蔼的态度,还是给了王五三些安慰。几天后,他顺利地报了名,并未受到刁难。之后,王五三开始按部就班地复习功课,准备参加中专招生考试。当时的考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赶时髦,或者是为应付父母报名的,并未认真准备。王五三和他们不一样,对他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十分珍惜。为了不引起麻烦,他白天照样出工,晚上才是看书学习的时间。他没有复习资料,只有一套初中课本,他把书本上的作业题做了一遍又一遍,尽量熟悉各种类型的题目;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头,为了提高写作水平,他开始记日记,写课文读后感,训练自己快速抓住中心思想和快速入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1977年10月,他同几百万考生一道走进了考场。功夫不负有心人,考试后,他自我感觉不错,监考老师也说:“你可以准备走了。”不久,他收到《体检通知书》;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他终于收到湖南建筑工程学校的《录取通知书》。</p><p class="ql-block">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当他打开信封,拿出那张薄薄的,有些简陋的通知时,确信自己已被录取,欣喜若狂,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不知道一年前后怎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谁改变了这一切?应该感谢谁?这些道理若干年后他才明白。他只觉得那天的天特别的蓝,鸟特别的欢,人也特别的亲。</p><p class="ql-block">中专毕业后,王五三分配到省建四公司工作,先后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总师办主任,几年前在付总工程师岗位退休。工作期间,他捐助了五名湘西地区贫困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生活费。至今仍在发挥余热。</p><p class="ql-block">他母亲去世前,一直和王五三住在一起。不管儿子多大了,母亲叫他时,仍是“五三哇、五三哇”,一辈子都没改口。</p><p class="ql-block">2022年元月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