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和母亲祭日随笔

大智若愚

<p class="ql-block">12月30日,距离2022年还有一天,在这个年末岁尾的日子里,众位亲朋好友从四方赶来,为我的母亲请头周年,奶奶请二十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照回族的习俗,亲人去世后,依次要请七日(去世第7天)、四十飨(第40天)、百日(100天)、周年、三年、十年、二十年乃至七十年。这也是回族与其他民族不同的地方。当然纪念的形式也有很大的不同。纪念的当天我们还要炸油香、宰牲并制作八大碗来宴请亲朋。阿訇会在坟上和家里诵读古兰经,在阿訇悠扬而神秘的诵经声中,亲人们会为已逝的亲友祈祷后世吉庆,天堂永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出生在孟村县大文台村的一个富裕人家,十三岁便远嫁山东,与爷爷结婚,十七岁时有了第一个孩子,也就是我的父亲。当时我们家也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富户,但是由于被驻地的国民党六旅敲诈勒索,家道很快便中落了。为了反抗反动军阀和黑恶势力的多重压榨,爷爷在解放前夕投身了革命,在我的族兄冯景恩(刘格平先生的表弟)的引导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战士。解放后以连级指导员的身份任德州市看守所所长。再后来天性淡泊的爷爷便辞去工作回家务农,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与奶奶相伴一生。这种举动后人已大多无法理解。我想这可能是当时一种共同的情怀,当经历过颠沛流离,九死一生之后,当经历过枪林弹雨,血雨腥风之后,当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的倒下,而自己还能健在的时候,这些老战士对名誉、地位、金钱等等一切身外之物都已等闲视之,不屑一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可以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遭遇了裹脚、幼嫁、战乱、贫寒、离别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这个只上过几天识字班的女人,对这些苦难并没有放在心上,坦然接受了一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我从小在孟村长大,对爷爷奶奶没什么印象。初中时,步入老年的爷爷奶奶变卖家产,从山东投奔我的父亲而来。从那时起,才有了与奶奶长达20年的接触。来孟村时,二老60岁左右,都拄着拐杖,爷爷是因为腿部骨折被庸医所误留下了残疾拄着双拐,奶奶则是因为一双小脚,走路不稳,拄着单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爷爷奶奶的到来,使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当时父亲在外贸局工作,母亲务农,微博的收入养育着我们四个子女。大姐已婚且去世的早,二姐当时正在读大学,三姐读高中,父亲微薄的工资和母亲种地所得巴结我们上学已非常吃力,爷爷奶奶来河北没有户口,也就没有土地,虽然爷爷还有点转业补贴加上在老家变卖家产所得的收入,也是杯水车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毕竟连温饱都成问题的状态下,没人高兴的起来。在我的印象里,婆媳俩和平共处的时候好像不多,大多都是因为分配那点可怜的物资而争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结婚时,爷爷早已去世,我和爱人便把奶奶接过来和我们一起住,这也是我印象中老娘俩最舒心的一段时光。那时经济已经相对宽裕,母亲再也不用为我们的衣食而发愁。奶奶则和孙媳妇相处的很愉快,闲暇时光我也和奶奶学会了揣面、蒸馒头。当然连母亲都夸赞的烙饼和贴玉米饼子的手艺始终没继承下来,不能不说是个遗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母亲的积极进取,要强好胜不同,奶奶始终是随遇而安,知足长乐,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我想这可能和两人的文化程度以及人生际遇有着很大的关系。让我敬佩的是奶奶生长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辈子经受了太多的苦难。但是她从没有怨天尤人,牢骚满腹,抱怨命运的不公,遇到什么困难也总是一笑置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车到山前必有路,为主的饿不死没眼的家雀儿(jiaqiaor)”一直是奶奶的口头禅。最初听到时总感觉有点调侃和消极的味道,随着阅历的丰富才感觉充满了人生大智慧,是一种豁达,也是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正是这种顺其自然、知足长乐的人生态度,保证了奶奶在历尽各种困苦后仍保持着一颗恬淡乐观的平常心,以80多岁高龄而辞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去世时正赶上非典型肺炎传播的末期,葬礼办的极为简单。母亲去世时正赶上新冠肺炎刚刚控制,葬礼也是极为仓促。疫情穿越时空使两人又交汇在了一起。恐怕这也是奶奶和母亲唯一的共同点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许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观都深深的烙入了我们的血脉之中,使冯氏儿女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积极进取,努力拼搏;同时又始终保持着一颗知常达变,乐观豁达的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就这样养育了我们,影响着我们,又这样悄悄的离开了我们。但是我相信当风吹来时,带来的是她们的思念;当阳光洒落时,那就是她们的祝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冯景茂写于2022.1.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