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一部手机带你游遍《美丽中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自驾海南环岛行 (5)</b></p> <p class="ql-block"> 最早有关蜈支洲岛记录的年代在清朝。清光绪年间,海南有位游方道人吴华存遍游海南诸岛,希冀寻访炼丹修身之处。当他看到蜈支洲岛的风光旖旎和山海之间的万千气象,便欲在此结庐而居,炼丹修身。此事被当时的崖州知府钟元棣获悉,随即前往查看。果见小岛风光与风水俱佳,认为如此宝地不应为个人所有,理当造福于民。于是他制止了吴道人的行为,由州府筹资在岛上修建了一处庵堂,取名为“海上涵三观”。供奉的是中国汉字的创始人仓颉,这在国内亦属罕见,在海南的文化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常留青史。</p><p class="ql-block"> 蜈支洲岛建庵时间为公元1893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该岛被解放军征用,作为战略防御的重点地区。在常规武器战争条件下,它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防御的前沿阵地。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六十年代同台湾国民党政府的军事对峙,七十年代初的越南战争,都使这里始终充满了战争的气氛。</p><p class="ql-block"> 据当时部队人士回忆,在山顶上用高倍望远镜甚至可见公海上美国第七舰队军舰上的人员活动情况。因此解放后三十年来,部队在岛上修筑了大量的地下战备工事,总长度相加有4公里长。</p><p class="ql-block"> 蜈支洲岛进入九十年代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而且随着现代战争武器的发展,这里也失去了战略意义,部队于是放弃了这里,从此翻开了蜈支洲岛作为度假休闲圣地新的历史篇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写美篇 记足迹 丰富人生 放眼世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美篇创作:九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手机实景拍摄</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