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岁月清浅,旧梦依稀。在一曲《故梦》的琵琶曲中,回忆那跌宕起伏的1976年。</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5年12月,我们26军宣传队随部队野营拉练回到莱阳驻地后不久,我出现了发烧、呕吐、厌食等症状。在军宣队得到了卫生员陈秀慧、米亚非同志的细心呵护和军卫生所李所长的诊断治疗不见好转,送我去145医院后被诊断为重感冒,留置在内科住院治疗,一周后症状仍不见好。通过肝功化验确诊我患上了黄疸型肝炎,转入传染科治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6年1月9日早上,我还没有起床,胖胖的小李护理员给我送体温表,我发现她眼圈红红的,问她怎么了?她说“你还不知道吧,周总理逝世了”,我感觉受到重重的一击,几乎不敢相信这个事实,那么神采奕奕可亲可敬的周总理和我们永别了。</span></p> 永远怀念敬爱的周总理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6年的春节是1月31日,我是在医院度过的。春节前宣传队领导到医院慰问了一下,也是春节前护士来病房通知我,说有外国人来看我,我挺纳闷,咋会有外国人看我?一会我文宪弟弟来到病房,原来是她们看我文宪弟弟长得挺特别、挺帅气(山艺舞蹈系毕业),就说是外国人,后来好几个护士探头探脑的看我弟弟,我一直都没明白我弟弟为啥像外国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月19日上午我病愈出院回到军宣传队。下午李队长找我谈话,问我恢复的怎么样,我说都好了,所有的指标都正常。他说晚上要选派几个节目去济南参加军区曲艺汇演,你能不能参加?我说可以参加没问题。当晚9点钟,我们登上了去济南的火车,徐指导员把演出队唯一的一张卧铺票塞到我的手里,我连连推脱不要,他说你身体还在恢复期,坚持让我一路睡到济南。在济南参加汇演期间,我和其他同志还是分餐制,给我单独称一份饭,一是预防传染其他同志,二是我的饭菜油水多一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次参加济南军区曲艺调演,26军宣传队带来了徐聿生干事作词,许冠英干事、杨福生干事作曲,许冠英、沈志朝、王剑凌等表演的山东琴书《炒炸药》。徐聿生干事创作并和李乃高干事表演的相声《登山队长》和数来宝《两个指导员》。许冠英干事创作并表演的评书《三秒》等,受到军区文化部首长一直好评,并被确定为代表军区参加全军曲艺调演节目。</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李乃高干事和徐聿生干事表演数来宝《两个指导员》</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3月8日下午3时吉林市北郊发生了世界罕见的陨石流星雨,总重量约2616公斤,约3000余块大小陨石降落在500平方公里范围内,最大的一块1770公斤,冲击地面时形成一个6.5米深,直径2米多的坑。我是在济南知道这件事的。尽管报道中提及所有陨石未伤及一人一畜,我心中还是产生了隐隐的担忧和不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1976年3月在济南“四门塔”留影</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3月10日汇演结束,军区决定组成代表队参加全军曲艺(南京片)调演。代表队由25名同志组成,他们是来自军区政治部创作室的李干事、贺干事,有前卫歌舞团的徐桂荣,前卫话剧团的姚念贞、吉连军、张汉英和26军的李乃高干事、徐聿生干事、许冠英干事、杨福生干事及王剑凌、李汝贡、张文琪等7人。67军的李绪胜干事。山东省军区的殷宝生干事及黄志强、李连伟、李文庆等4人。军区装甲兵的商清秀、赵新宝、刘燕君、王士巧等6人。军区守备一师的王云台共同组成。</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济南军区文化部王部长(左五)、李副部长(左六)为代表队人员送行 (我在后排右一)</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3月20日我们到达南京。这也是我第一次到古都南京,感觉到南京确实有个大城市的样子。我们到达后,南京罕见的下了一场大雪。在南京期间除演出观摩外,我们还参观了南京的景区古迹,登“中山陵”时我只上了一半就回来了,就是感觉身体比较虚,爬山吃力。</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我和军区装甲车的商清秀、赵新宝同志在南京“中山陵”留影</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4月5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爆发了以纪念周总理为主的“四.五运动”,中央定性为“天安门反革命事件”,并认为邓小平是这一事件的总后台。我们随着中央的定调不断的修改节目内容。南京军区演出的节目中没有“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内容,总政文化部陈亚丁副部长让他们连夜突击创作了弹词开篇《他右倾翻案不得人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4月20日我们返回济南,在计划回老部队时又接到总政的通知:一是我参加演出的节目获得全军调演一等奖,二是该节目和其它另外两个节目被选定代表解放军参加7月份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曲艺调演。这样我就又继续留在济南参加节目的加工排练。</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山东琴书《老解放》是由李绪胜、徐桂荣作词:徐桂荣、姚念贞、杨福生谱曲:徐桂荣、许冠英、王云台演唱:姚念贞、杨福生、吉连军、商清秀、张文琪等伴奏的优秀曲艺作品。1976年获全军曲艺调演“一等奖”。1980年被编入《建国三十年优秀曲艺作品选》。这是1976年在南京演出的实况录音。</i></b></p><p class="ql-block"><b><i></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6月20日我和其他14位同志一起到北京,和各大军区来的同志一起住在北京通县,每天早晚由面包车接送到市区参加集体排练,接受总政文化部领导的统一审查指导,组成解放军曲艺代表队。</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1976年6月在“天安门”广场留影</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7月6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委员长逝世。我们代表解放军参加了他老人家的告别仪式。</span></p> 永远怀念朱德委员长 第一次在北京演出时留影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7月10日,解放军代表队组成总政慰问团,代表中央军委离京慰问北京军区所属部队,目的是通过慰问部队演出,提高节目质量。先后去了大同、天津、杨村、秦皇岛、山海关、北戴河、唐山等地为部队演出。这次出来收获不少。比如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留下照片,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时,第一次见到了电视机,而且是22寸的进口彩电。在大同参观了空军最大的轰炸机轰6军机、参观了云冈石窟和华严寺。在杨村目睹了中国空军飞行表演队的实飞表演。在天津参观了劝业场。在山海关参观了飞机场、登上了万里长城的东部开端“老龙头”和山海关城楼,参观了孟姜女庙。孟姜女庙门口的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说这幅对联有六种读法,是南宋状元王十朋所撰。参观了秦皇岛海港码头。游览了北戴河。参观了唐山开滦煤矿、工艺陶瓷厂等等。这一次还在北京给我爸爸买了一个半导体收音机,在唐山买了一套茶具,在山西买了汾酒和竹叶青酒各一瓶。后来收音机和茶具我爸爸用了好几年,两瓶酒送给了我大伯,他很高兴,说好喝。</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门帘不大但很有特点的《孟姜女》庙</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解放军代表队演出来到“山海关”</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7月22日开始我们开始在唐山、丰南等地为驻军演出,晚上住唐山。</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解放军代表队在“山海关”留影(我在后排右七)</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慰问团部分同志在北戴河(我在二排左一)</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7月26日我们由唐山返回北京,住在北京西苑宾馆参加全国调演。28日凌晨发生了震惊中外,7.8级的唐山大地震,北京震感强烈。那天晚上天气异常闷热,我很晚才睡着,我们三个人一间屋,我睡在靠门口的床上,凌晨3点45分我被大幅度的晃动摇醒了,马上意识到是地震,喊了同屋的两个战友,拉开门就跑出去了,从三楼跑到一楼院子里,地震的晃动还没有停止,我们住的宾馆里有几百人,在下楼过程中有不慎摔伤的,也有个别因跳楼骨折的。比较尴尬的是女同志,夏天睡觉穿的少,有聪明的随手带一条毛巾被出来,几个人一组在院里围在一起,惊魂未定、瑟瑟发抖。随后的几天余震不断,我们都是待在大巴车里,晚上睡觉也是在车上,这在北京算是很好的条件了,那几天几乎天天下雨,听说帐篷大多提供给外国驻中国大使馆了,北京的老百姓有条件的自己搭建了简易的防震棚,还有不少人就是手举雨伞徘徊在大街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7月30日传来国务院文化部的通知,因地震原因全国曲艺调演不举办了。可是我们走不了,大批人员需要离京因买不上车票走不了。这期间我还不知道我爸妈已经为我的安全很焦虑了,原因是我在唐山时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说我在唐山演出,没有明确离开日期,大地震发生以后所有的通讯就都中断了。后来我爸爸让我四叔专门去了一趟26军宣传队打听我的情况,宣传队领导答复说:“他们也谁都联系不上,也不了解详细情况,不过听说大地震前慰问团已经离开唐山了。”知道这个消息后我爸妈多少放心一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8月4日终于通过铁道兵有关方面买到了北京到济南的火车票。去火车站时看到广场上人山人海,候车大厅内空空荡荡,我们拼了命才挤上火车,我自己背朝里面朝外贴在车门上就再没动地方,从北京一路站到济南。回到济南以后也不敢在屋里睡觉,一直住在军区后勤部招待所搭建的帐篷里。后来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赴唐山慰问“抗震”部队,听当时和我们一起参加过解放军慰问团的牛群同志说,他们再次去唐山时还专程去我们住过的197师招待所看了看,原来的四层楼房完全夷为平地,接待过我们的相关人员大多死伤,当时和我们住在一起的66军董副军长,也震亡了。后来统计整个唐山地震死亡24.2万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8月10日开始,我们和前卫歌舞团的部分同志一起开始在济南军区巡回演出,先后去了泰安、莱芜、周村、淄博、潍坊等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8月16日、22日、23日,四川松潘、平武等地相继发生了7.2级、6.7级、7.2级地震,因地处偏僻,人员稀少损失不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9月9日我们到达莱阳,午饭后开始在26军大礼堂装台,预备晚上演出。开演前接到军区电话,全军一级战备,要求我们连夜赶回济南。</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 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9月10日正式通知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停止一切演出活动。接下来就是举国悼念毛主席。低云密布,哀乐低沉,好几天都在分层级的召开毛主席追悼大会,有的大会是露天雨中进行的,雨水和泪水交集在一起,心情无比的沉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0月6日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延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作演出,庆祝粉碎“四人帮”,歌颂英明领袖华主席。</span></p> 大合唱《歌颂华主席》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1月20日军区文化部首长为各大单位在军区帮忙的同志们送行,酒宴过程中,歌舞团徐桂荣教导员笑眯眯在我耳边说“先回军里去,过段时间就正式调你过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2月25日,军区政治部的正式调令送达到26军政治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7年1月6日,26军赵峰军长亲自设宴送我和许冠英二人,坐陪的有军张副政委、政治部朱主任、文化处王处长和宣传队李队长、徐指导员等。</span></p> <p class="ql-block"><b><i>终生感恩26军宣传队老领导们,老班长们,老战友们对我政治思想上的指导,生活上的关怀,专业上的调教。</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月16日来到济南,开始了我的“前卫”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后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就是如此,好多事看似“巧合”,抓住了就是“机遇”,时间长了就是“命运”。比如我76年2月19日出院,如果我晚一天出院,如果宣传队李队长不让我去济南参加汇演,如果我个人态度稍有犹豫,现在的人生就会改写。当时我曾认为我是没经过严格考试、没找任何关系,“糊里糊涂”的进了前卫,实则是长期考察比集中考试更靠谱,一切都是合情合理,水到渠成。</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