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的过年习俗

往事洳枫【拒闲聊】

<p class="ql-block">世界上再美的风景,也不及回家的那段路程;再遥远的距离,也阻挡不了回家的愿望!—题记</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间,春节将至。对于春节,我们已是无比熟悉。关于春节民俗,有一首歌谣是这样唱的,“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煮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带你满街走。”</p> <p class="ql-block">随着年龄的增大,一些小时候的乐趣也逐渐再也找不到。儿时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过年了。最近几年总有人说起,现在的年真没有年味了,心中不免暗自思忖,究竟是我们老了,还是年真的变了……儿时的记忆最悠闲快乐,也能清晰记得的应该是五六年级的大小时候的春节了,不是越大记忆越不清晰,而是越大心思越宽,以至于不那么善于专注于一种事情了。</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的年,与现在大不相同,进入腊月年味就逐渐的有了,到了腊月二十三“糖官粘”小年的时候,乡村的人开始准备过年了,这时候北方农村总会将糖官供奉在灶王爷跟前。在祭灶王爷时,摆齐供品,焚香祭拜,烧香烧纸,将灶王爷送回天庭,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所作所为,人们就用糖官来粘灶王爷的嘴巴,祈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再到二十六或者二十九请诸神过年的时候,将灶王爷请回来,再回到人间保全家平安。</p> <p class="ql-block">而像我这么大的孩子们,就为了盼着吃上一口甜甜的糖官和芝麻糖、酥脆、粘牙,到现在想起来还会流口水。</p><p class="ql-block">灶王爷,北方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请来降福的,因而灶王爷也是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这无关乎迷信,他寄托的是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p><p class="ql-block">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无论是二十三还是二十四,人们都要开始扫尘,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彻底地进行大扫除,做到窗明几净,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也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p> <p class="ql-block">年夜饭是中国人全年吃得“最长”的一顿饭,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家庭宴会。</p> <p class="ql-block">“吃年夜饭”又称“吃团圆饭”,除夕这一天对中国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既有祝贺丰收、庆祝全家团圆之意,又有驱疫健身、图吉纳福之愿望。大年夜,家家户户的餐桌上的菜色都会比以往的丰富。</p> <h3>年夜饭吃的不是山珍美味,而是家人在一起的高高兴兴,你有酒,我有肉,聊聊家常!</h3> <p class="ql-block">时光飞逝,岁月匆匆,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春夏秋冬。</p><p class="ql-block">曾几何时,我们还是个孩子,依偎在父母怀里,而今,父母已是步履蹒跚;</p><p class="ql-block">曾几何时,我们还在意气风发的期待未来,而今,镜子里已是不再年轻的脸;</p><p class="ql-block">曾几何时,我们向往生活的轰轰烈烈,而今只求一份踏实安稳。</p> <p class="ql-block"><b>除夕夜,团圆年,红火的年味,缤纷的年趣,千载绵延,历代传承,不可不知,妙趣横生!</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除夕</b></p><p class="ql-block">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p><p class="ql-block">除夕因常在阴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p><p class="ql-block">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贴窗花,贴福字,贴对联</b></h3> <h3>在民间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贴上窗花,整个房子看起来会更加的有朝气。</h3> <h3>新春伊始,春节将临,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城乡百姓家家户户总要贴上新的春联,以示辞旧迎新,期冀度过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除夕当天所贴春联将一直等到自然脱落或完全褪色才算完成使命。</h3> <h3>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h3> <h3>贴完所有春联、福字、窗花,就应该包饺子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和面的和面,盘饺子馅的盘馅,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把一年的祝福包到饺子里,我的家乡有这样的一个习俗,就是包饺子的时候会把硬币包进饺子里,谁吃到就代表谁来年的运道好。</h3> <h3>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过年燃放爆竹,是从唐代开始盛行,唐诗中爆竹有许多描述:“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就聚爆竿仄”。中国汉族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在新年的第一天,家家户户都燃放爆竹,辞旧迎新。<br></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看春节联欢晚会</b></p><p class="ql-block">从1983年开始,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除夕夜不可或缺的一道精神大餐。一家人坐在一起春节看联欢晚会已成为一种习惯,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春节的记忆便离不开春节联欢晚会啦。没有春节联欢晚会的新年也是不完整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压岁钱</b></p><p class="ql-block">亦称“押岁钱”、“压祟钱”、“压胜钱”等。除夕,吃过年夜饭后,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守岁</b></p><p class="ql-block">俗称“熬五更”。除夕之夜,人们围炉而坐,通宵不寐,摆宴饮酒,叙旧话新,展望未来,互相鼓励,祝贺来年更进一步,谓之“守岁”。守岁时,人们习惯食瓜果,说吉利。乾隆二十七年《乐陵县志》:“长幼聚欢,祝颂而散,谓之分岁;围炉团坐,谓之守岁”。民谚:“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p> <p class="ql-block">冬至刚过,新年也一天天临近了。这个新年,让我们一起在各种的传统习俗中体味年味,体会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在各种的传统祈福中许下美好的新年愿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新元复始,万象更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 1, 1);">也愿你</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 1, 1);">在崭新的一年里</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迎来崭新的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 1, 1);">祝大家新春快乐,虎年大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一年更比一年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