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镇民俗:“老人社”和“老坟社”——早期的“红白理事会”

夏都翟镇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老人社”</b>是一种自愿参加的互助性质的群众组织。每家都难免有丧事,因此十几户或二十几户组织起来,谁家有丧事可互相帮忙,并推举一位负责人叫“社头”。</p> <p class="ql-block">  社里制定有一套简单的规矩,如操办一家老人丧事,成员每户拿多少粮食,出多少人力;社里置办过事用的大锅、蒸笼等灶具,本社成员使用时不掏租金,外人借用则要出租金;本社成员轮流做庄家,一轮一年,一般到每年春节庄家请大伙儿吃顿饭,由“社头”公布经济收支情况,然后转人下一户管理经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老坟社”</b>顾名思义,就是一个老坟的同族人的丧葬组织,由本族族长任负责人。老坟都有祖传的几亩土地,可以收人些钱粮,谁家过白事儿社里给予人力物力帮助。因此当时的“老坟社”凝聚力比较强。</p> <p class="ql-block"><b>  然而</b>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们操办红事、白事的“标准”也越来越高。甚至除了婚丧嫁娶,老人过寿、孩子满月、乔迁新居、子女升学等,诸多事项都能成为宴请的理由,群众因“人情风”“攀比风”造成的矛盾也不计其数。老百姓虽然对“人情债”深恶痛绝,但村民们谁都不愿吃亏,陷入了越比越穷、越穷越比的恶性循环。</p> <p class="ql-block">  但自翟镇各行政村<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红白理事会”</b>成立运行以来,严格按照理事会规章制度办事,达到了红白事操办省时、省心、省力、省钱的良好效果,有效地抵制了村里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和封建迷信活动。同时拉近了党群、干群的距离,弘扬了节俭传统,倡导了农村文明新风尚,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p> <p class="ql-block">  目前,翟镇各村已普遍形成了厉行节约、文明和谐、节俭操办婚丧嫁娶的新风尚,使美丽翟镇更具魅力!</p> <p class="ql-block">(图片如有侵权即刻删除)</p> <p class="ql-block">编辑:常娇娇</p><p class="ql-block">审核:郭盘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