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75年9月,我高中毕业,下乡插队到南通市郊的向阳公社红光大队,1978年3月离开这里到南京求学、工作、生活。离开红光大队这片热土已有43个年头了,如今的红光大队是个什么样子?当年的大队干部、知青小伙伴们现在在哪里呢?多年来在我的心底依然存有一份思念和牵挂。</p><p class="ql-block">在我和大家失联43年后,在2021年11月初,我的知青小伙伴终于联系上了我,我加入了“红光大队知青续缘”微信群。在这里看到了许多昔日的领导和小伙伴,他们找我也大费周折。在群主孙建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努力,已与大队七三届到七七届近100位知青取得了联系,入群的就有90位。经过紧锣密鼓地筹备,定于12月25日下午在位于原红光大队旧址的中南酒店举办《回眸知青岁月,情系红光热土》知青联谊会。</p> <p class="ql-block">这是联谊会总策划孙建设计的、由筹备组发给我的电子请柬。</p> <p class="ql-block">12月25日我终于踏上了红光大队这片故土,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过去的农田和村庄已被大片的居民住宅小区取代,这里高楼林立。只有这条小路还保留了“红光”二字。</p> <p class="ql-block">当时浇灌农田的沟渠依然保留着。</p> <p class="ql-block">当年我们收工以后,晚上会沿着坑凹不平的泥泞小路、穿过这座横跨沟渠的小桥,去往位于红光六队的红光小学开会学习。</p> <p class="ql-block">一张张旧照片打开了我回忆的闸门。</p> <p class="ql-block">一本小红本,我们加入了“知青”这一特殊年代、特殊的群体。</p> <p class="ql-block">一张张稚嫩而充满朝气的青春面庞。</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知青时代唯一留下的比较清晰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八队知青陈鑫华——看上去还是个娇小柔弱的邻家小妹,当时已是种蔬菜的一把好手。</p> <p class="ql-block">八队知青朱文娟——城里的姑娘除草喂猪样样都能干。</p> <p class="ql-block">一起交流种植棉花的经验。背景就是我们的知青宿舍——大队唯一的小楼。</p> <p class="ql-block">由知青组建的红光大队女子篮球队,姑娘们个个英姿飒爽,前排右一是和我同一批下乡到十队的小伙伴潘蓓芬,我俩经常一起结伴早出晚归。</p> <p class="ql-block">我们大队的几位知青当时可是向阳公社宣传队的文艺骨干。这是表演剧目《瓜熟蒂落》的剧照。其中我们十队的杨丽娟(右一)如今已经成为了著名歌唱家、导演、国家一级演员。</p> <p class="ql-block">闲暇时间女知青们打起了毛衣。</p> <p class="ql-block">男知青们当时的合影,这五位就是我们这次知青续缘联谊会活动的发起人——孙建、黄伟、董明祥、刘公建和朱培。</p> <p class="ql-block">他们五人在插队时结下了深厚友谊,这么多年一直保持着紧密联系,为我们这次九十多人能够恢复联系并重聚在一起,立下了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朝气蓬勃,青春焕发。</p> <p class="ql-block">女知青们当年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青春洋溢,笑靥如花。</p> <p class="ql-block">下图前二排左一是我们十队的会计李蓓,她比我早一届下乡,我后来做了现金出纳,她对我非常关照,可惜这次聚会她在北京,没有见到。</p> <p class="ql-block">有许多知青参军入伍,肩负起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p> <p class="ql-block">这是欢送七三届的知青凌曙华(前排中)入学的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有幸参加了市里的知青代表大会。</p> <p class="ql-block">翘首企盼的知青联谊会在25日下午举行,舞台上的led屏幕展示了这次联谊会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知青群英谱。</p> <p class="ql-block">五位发起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画个淡妆,要以最美的姿态展现知青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中午12点一过,就陆续有知青战友来报到了。</p> <p class="ql-block">签名版前签个到,已来了好多人了。</p> <p class="ql-block">一共安排了九桌近90个席位,许多老知青从上海、常熟、南京等地赶来参加。</p> <p class="ql-block">多年未见的战友,见面时热烈拥抱。</p> <p class="ql-block">久别重逢,笑容灿烂。</p> <p class="ql-block">总策划孙建和摄影师袁卫光在交流拍摄情况。</p> <p class="ql-block">互相问候。</p> <p class="ql-block">戴上我们统一的红围巾。</p> <p class="ql-block">四十多年未见,有太多的话要说了。</p> <p class="ql-block">老战友合个影吧。</p> <p class="ql-block">左二的曙光姐是我的队友袁卫光的姐姐,他们姐弟都在红光插队。右三是王卫华姐姐,这次专门从常熟赶过来,当年我们一起考试、一起离开南通,还通过一段时间的书信。</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瓜熟蒂落》剧组又聚首了。</p> <p class="ql-block">红光六队的知青相聚在一起,右一这位是和我一起担任生产队托儿班老师的凌燕姐姐。</p> <p class="ql-block">我们十队到会的五位知青合影,还有五位队友由于在外地、疫情和其他原因没有来,有点遗憾。</p> <p class="ql-block">我和丽娟姐的合影,一激动拍的有点糊。当年我们同住一间知青宿舍,也曾就着窗外的月光,彻夜卧谈。</p> <p class="ql-block">联谊会由<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原红光六队知青刘蓓和</span>特邀主持人——原东方红公社知青马洪均联袂主持。</p> <p class="ql-block">南通市崇川区任港街道剧场村(原红光大队所在地)党支部书记杨建军致辞,他也是我们红光一队老队长之子。</p> <p class="ql-block">我们红光大队的老支书朱林山致辞,当时他也是高中毕业后的回乡知青。</p><p class="ql-block">红光大队当时的大队干部都悉数到场参加了联谊会。</p> <p class="ql-block">联谊会特邀嘉宾:孙万里主任、蒋汉智、唐启荣老师。</p> <p class="ql-block">红光十队知青杨丽娟代表这次联谊会筹备组致辞。</p> <p class="ql-block">老知青们的才艺表演:首先是特邀嘉宾——原向阳公社先锋大队知青赵律荣表演舞蹈《我们这一辈》。</p> <p class="ql-block">红光八队四位女知青表演了自己创作的诗朗诵《历史不会忘记我们》,其中的知青杨照鸾(右二)不但创作了这一作品,还提前几天从南京赶回南通与同伴一起排练。</p> <p class="ql-block">红光三队知青顾兰珍独唱《下马酒之歌》,醇厚的嗓音不输降央卓玛。</p> <p class="ql-block">六队知青黄永祥独唱《天边》,为他伴舞的是十一队知青熊建新。</p> <p class="ql-block">红光九队知青刘美云表演柔力球操。</p> <p class="ql-block">我们红光十队的知青马晓宾表演电吹管独奏《想你的时候问月亮》,我给他伴唱。</p> <p class="ql-block">四队、五队知青杨松林、沈小明合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由七队知青田华、范玉娟伴舞。</p> <p class="ql-block">红光大队知青孙建、刘蓓、沈小明、熊建新表演了由蒋汉智老师创作、孙建改编的诗朗诵《永远将青春的旗帜高高飘扬》。</p> <p class="ql-block">二队知青袁建国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就知青联谊会发表感怀作诗两首。</p><p class="ql-block">“一瞬四十叹蹉跎,两鬓霜雪话沧桑”</p><p class="ql-block">“梦里常忆知青时,勿忘互动唠短长”</p> <p class="ql-block">特邀主持人马洪均高歌一曲《阳光路上》。</p> <p class="ql-block">特邀嘉宾、南通籍知名影视剧演员、原向阳公社南通港大队老知青唐启荣助兴表演。</p> <p class="ql-block">我们十队的知青、我们红光大队飞出的百灵鸟、歌唱家杨丽娟率领众知青姐妹激情演唱《难忘今宵》,将联谊会气氛推向高潮。</p> <p class="ql-block">台上台下热烈互动。</p> <p class="ql-block">晚宴开始,让我们大家共敬一杯酒,祝福我们健康快乐!知青情谊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全体大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原向阳公社文化站站长孙万里指挥下,全体合唱《我和我的祖国》,联谊会圆满结束。</p> <p class="ql-block">红光大队——虽然我在这里只度过了两年半的时光,虽然这短短的两年半在人生的长河中不算长,虽然知青岁月是艰苦的、是迷茫的,但却是我从17到20岁、一生中最美好最珍贵的青春年华,是离开学校步入社会、走向广阔天地、经风雨见世面的开端。我是幸运的,在红光大队得到了大队和生产队领导的关怀,得到了很多农民前辈和我的知青战友的帮助,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这段经历<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起了积极作用,更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它</span>是我们一生难以忘怀的经历,是我们以艰辛劳动换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我要感谢红光大队这片热土、感谢这里的父老乡亲、感谢每一位当年的战友小伙伴们,让我拥有了一段美好珍贵的回忆。</p><p class="ql-block">这次联谊活动在我心目中是一次非常难能可贵的机会,离开农村后,由于忙于学业、工作和家庭,无暇回顾和联络我们曾经的感情和友情,总觉得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现在我们都退休了,闲下来了,一看大半辈子都过去了,回头再看一路走来的人生风雨,特别是那些宝贵的青春岁月,倍感珍惜!幸好还不算太晚,感谢这次活动筹备组的全体战友,付出了辛勤地、巨大地努力,使我们大家能够相聚在一起,重续前缘。有重量级嘉宾的热心加盟和支持,有大咖杨丽娟的莅临现场,还有全体知青战友的积极参与,联谊会办得非常成功,令人难忘。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份美好的情谊,多走动、多联系、多交流,共同度过余生美好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最后用我们红光大队朱林山老书记的话作为结尾:“我们广大知识青年下乡插队,经历了在农村与广大农民兄弟、贫下中农一起艰苦奋斗的日子,吃尽了千辛万苦,尝遍了酸甜苦辣,用实际行动为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作出了贡献。红光大队后来的发展,能成为全市蔬菜大队的标兵,也有你们的一份功劳。我们红光大队的所有知青都可以十分自豪地说: 我们都曾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过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p> <p class="ql-block">以上视频、照片大部分由专业摄影师陈建和孙建、袁卫光、袁曙光、马晓宾、沈小明以及其他知青战友们提供,在此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