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操大师”蒋介石

洋洋

<h3>众所周知,蒋介石有一个“运输大队长”的名号,说的是国民党军队的大批装备都因为蒋介石的愚蠢指挥而被解放军缴获,好比给解放军运来了武器和物资一样。<br><br>但蒋介石还有一个外号叫做“微操达人”,就更有意思了,说的是蒋介石特别喜欢干的一件事——越级指挥,他甚至能越过战区、军、师、团,直接指挥到前线的营级甚至排级,世所罕见,但这样干的结果,经常是葬送了自己的部队。</h3> <h3>薛岳军事水平不低,但蒋介石仍不信任,越级指挥,就是上层绕过中层直接指挥基层,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蒋介石就经常指挥到团一级。<br><br>据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晏道刚回忆,1935年3月,红军突破乌江,蒋介石 “从得悉红军渡乌江之日起,蒋实际上就以战场指挥官自任,撇开了薛岳的贵州绥靖公署和前敌总指挥部,亲自打电话调动部队。薛岳变成了一个侍从参谋,等于一个高级传令军官,蒋有时还耳红脸赤骂个不停。每一道调动指挥部队的电令,薛岳非经请示不敢作主。”薛岳对此非常不满。</h3> <h3>辽沈战役期间,蒋介石三次到沈阳亲自指挥,绕过东北“剿总”卫立煌,直接指挥杜聿明收复锦州,失败后又拿卫立煌问罪,卫只好出走国外。在蒋介石日记里,也有某天用电话指挥前线作战,四五个小时没放下来,手臂酸痛不已的记录。<br><br>以上这些例子说明,蒋介石的越级指挥到了何等不可思议的地步。</h3> <h3>李宗仁就认为,抗战时期军事指挥系统的最大缺点,就是蒋介石的越级指挥。<br><br>第3次长沙会战时,蒋介石一个电话将部署打乱,薛岳无法补救,丢掉了长沙,一气之下把部队撤至江西,而非按命令撤往湘西,差点被处分。后来有人问薛岳为何如此,薛岳很气愤:“跑远一点,他电话就打不通了!”</h3> <h3>校长当久了,小部队指挥惯了,改不过来了<br><br>既然越级指挥效果不好,为什么蒋介石还这么喜欢干呢?<br><br>一是因为习惯。蒋介石越级的习惯是在指挥小兵团作战的环境中养成的,到了最高统帅的位置上仍然改不了,况且他还经常高估自己的水平,对属下也不信任,蒋介石曾对史迪威这样说:<br><br>“他们(部下)实在太笨了,除非你凡事先替他们想好,否则他们就会作许多蠢事。这就是带他们的秘诀──你必须先想到他们所可能会作的一切错事,然后预先警告他们。”<br><br>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后,顾问丁治磐回忆,蒋介石“老是觉得这些毛头小子会出乱子而不放心……什么事情都不能放心他们去做,而事事干预他们,而且干预得很厉害。”<br><br><br>▲元首是我,省长是我,主任还是我<br><br>二是因为蒋介石害怕授权给部下,就会大权旁落。<br><br>抗战时期的蒋介石,不仅是“委员长”和“总裁”,还是四川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长、空军总司令,兼任过一、三、五、八战区的司令长官。有的连上下级一并都兼了,比如“四川省禁烟督办公署督办”是他,四川省长也是他,于是就出现了“蒋介石向蒋介石汇报”的奇闻——管得多,上下一把抓,难免就要越级指挥。<br><br><br>三是国民党的低效和腐败,也让蒋介石不得不这么干。<br><br>国民党组织松散,效率低下,蒋介石的命令经常会大打折扣,甚至很难执行,为求落实,蒋介石也不得不经常直接捅到一线,但后果是蒋介石盯得紧,下面就卖力一些,盯得不紧就放水了……<br><br><br>▲我终于把自己微操到台湾岛上去了<br><br>管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原则:“上级只能越级检查,不能越级指挥;下级只能越级投诉,不能越级请示”。共产党有越级检查和越级汇报(比如黄克诚就以师长的身份几次直接给中央发电报报告实际情况),但基本没有越级指挥和越级请示。中央军委的首长从不过问具体的战术问题,林彪也只是在特殊情况下偶有实施。<br><br><br>放眼世界,罗斯福不会越洋指挥巴斯托涅的E连,斯大林也不会遥控巴甫洛夫中士去防守一座大楼,但蒋介石却会这么干——无论是国民党还是蒋介石,几乎把管理上的错误挨个犯了一遍,国共最终强弱转换,天下易手,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一个重要因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