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古桥之乡金泽古镇

同仁老街

<p class="ql-block">  金泽古镇原本有“六观、一塔、十三坊、四十二虹桥”,镇上保留了宋元明清所建的七座古桥梁,普济桥是最古老的石拱桥。景区的总面积有26.44平方公里,一个非常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p> <p class="ql-block">  建于1999年的普庆桥:仿《清明上河图》汴水虹桥的单孔木拱桥。完全依照古代建桥工艺,整架桥没用一个钉子,全部用捆绑式结扎在一起,再现了中国古代精湛的造桥工艺。</p> <p class="ql-block">  建于宋代的普济桥:比万安桥略晚略小,桥两边引桥的特别之处在于建有小小的助桥,这是中国古桥中的一种特别形态,解决了桥高而引桥过长的困难。建桥设计与河北省著名的赵州桥相同。🌟普济桥由珍贵的紫矿石砌成,每逢细雨蒙蒙,紫矿石在雨中会显出晶莹紫光。盛夏雨过天晴,普济桥紫光闪烁,景色如临仙境。</p> <p class="ql-block">建于明代的放生桥:桥下为放生河,桥堍有总管庙。放生桥宣扬人性的慈善和爱心,总管庙表明老百姓对清官、好官的崇敬之情。</p> <p class="ql-block">  如意桥:位于金泽古镇核心区南段,始建于元至元年间,曾于清光绪年间重建,正好和普济桥呈“八”字型,对于沟通金泽上、下塘街和东胜港两岸起了很大作用。</p><p class="ql-block"> 如意桥为单孔石拱桥,长20.8米,宽3.4米,统一用花岗石建造,桥面凿有盘龙,右端有如意图案,桥南原来有祖师庙,也称祖师桥。两侧桥柱上有桥联,东联为“后果前因如意桥发心遂意,顾名思义祖师庙主善为师”,西联为“化险境为坦途,千秋如意;赖博施以济众,一路平安”,具有较高的历史人文价值。观赏如意桥,可看它的坚挺、壮实,另外可观赏它的桥拱倒影,映在碧水中间,虚实相接成一圆形,有诗云:“横桥远画如游龙,明珠落水长河中。</p> <p class="ql-block">  建于元代的迎祥桥:江南著名的元式桥梁,为六柱五孔梁式石桥,无台阶无栏杆,桥面全部为逆向斜砌的青砖。相传为元代蒙古族骑兵所需。这种“连续简支梁结构”的造桥工艺比西方早数百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万安桥位于金泽镇核心区北段,始建于宋景定年间(1260年), 横跨在金溪市河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了。当时河东有佛阁,河西有财神阁,两阁间架起万安桥,这就是桥挑庙,一桥挑起两座庙。万安桥是单孔石拱桥,桥长29米,宽2.6米。</p><p class="ql-block">金泽有句谚语:“金泽四十ニ虹,万安桥居首。”因为它是金泽最早、最大的石桥。在镇南还有一座普济桥,形态和它相似,也是宋代建桥的,略比它晚一些,所以称这两座桥是姐妹桥,当然,万安桥是姐姐桥。</p><p class="ql-block">当时有两位诗人登桥吟诗,一位曰:“万世安祥,风调雨顺。”另一位跟着日:“万民安业,五谷丰登。”这十六字吉言,是大桥给金泽百姓带来的安宁富足的祈愿,遂取名为“万安桥”。它还有别称“亭桥”,因 因为元代桥上建有亭阁,过往行人可以在亭阁歇脚观景,每逢节日或香汛时,亭阁披红戴绿,为金泽一景。</p> <p class="ql-block">建于明代的天皇阁桥:是金泽唯一的一座三孔石拱桥。整座古桥上体现了佛教文化,桥栏上雕刻有八只栩栩如生的石狮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