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是喝井水长大的人才有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因高铁工程施工挖破了自来水管道,导致全县近半市民停水三天。外地的朋友在朋友圈看到消息,问我附近有没有水井呀?你到哪去弄水啊?我告诉她附近银行宿舍有水,只是提水提到手酸痛。</p> <p class="ql-block"> 提到水井,我想起小时候家乡的水井。</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家住在粤东山区的一个大园内,大园内有一眼水井,是大园内住户生活饮用水源。水井不大,井口用石头修筑高出地面一匝的圆形围栏,从井口往外用石板铺成一个圆形井台,井台连着围墙,围墙外是鱼塘和稻田,稻田与鱼塘之间隔着一条小溪。井水清冽甘甜,冬暖夏凉。冬天的早晨,井口总是水汽蒸腾。这样的水井,在村里头有好几眼,每天早晚,井头边有洗衣服的、有担水的,是最热闹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农村女娃很小就会养猪、担水、洗衣。7岁的时候,我学会了用绳子绑着水桶从水井里打水。每天我的任务就是担水,把家里的两个大水缸装满。绳索柔软,用绳子绑着水桶打水就需要一些技巧。水桶放到水面时,先将晃悠的水桶相对保持稳定,右手抓住绳子向左往上迅速一提一抖,随即向右往下一甩一抖,水桶经这么迅速一提一甩便会桶口朝下倒扣,水桶就装满了水。提起时绳子要隔一段打一个绳结,便于往上提水时不会因绳子湿滑抓不牢掉下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不知道那时候稚嫩的肩膀怎么会有如此强大的担当!肩上颤颤悠悠担水的情景是我挥之不去的童年回忆!</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离开家乡来到父亲的矿山,那里也用井水,只不过那是几十米的深水井,得用水泵抽水,有两个超大的水塔储水,有自来水管道送到家里,不用担水了。我同学的父亲就是专门负责抽水、放水的,每天有固定的时间开阀放水,职工家里也都有储水池,而且水更清澈。<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时候我们总炫耀洗澡都用矿泉水!</span>只是水没有了冬暖夏凉,冬天的水是冰冷冰冷的。</p> <p class="ql-block"> 原以为水井会成为心中的记忆。没想到后来到县城上高中的时候,学校也还是用的井水。水井跟家乡的水井跟不多,提水对于我来说当然不是问题。报道第一天,向同学借了一条绳子,轻车熟路来水井边提水,没想到水提到一半截,绳子断了,水桶扑通掉到井里了。手里拎着半截绳子不知所措,后来只好去找班主任林老师。林老师找来一根长长的竹杆,绑一条铁钩,伸到井里一点一点探找,绕了一圈,终于钩住铁桶边,把桶捞上来,但井里的水都浑浊了。这时候我发现林老师衣服湿透了,后来我才知道,林老师有胃病!后来有好几次在课堂上看到林老师忍着疼痛坚持上课。几十年过去了,学校的水井可能已经没有了,但林老师忍着胃痛、浑身湿透上课的情景一直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生命中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一生的幸运!</p> <p class="ql-block">水是生命之源!现在农村也通了自来水,没有自来水的也在自家的院子里挖了压水井,那种用手摇的“摇井”。那些公用水井或干枯或废弃,农村再也没有水井边的热闹场景,而随之消失的还有农村的人情味!</p> <p class="ql-block">(注: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