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 的</p><p class="ql-block"> 哲学和社会学的含义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杨辉耀</p><p class="ql-block"> 这是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名言。</p><p class="ql-block"> 他希望大学培养出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 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独立之人格”何意?</p><p class="ql-block"> 所谓“独立之人格”,是指独立性比较强、自主性比较强、创造性比较强,有独立操守的一种人格特质。当然,他的理性能力、控制情绪的能力也比较强。</p><p class="ql-block"> 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真理的追求中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在政治的参与中,具有独立自主精神。 </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在污浊不堪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不为强权势力软硬胁迫,不屈服,不顺从时势,不与之同流合污,是非常不容易的,很艰难的,因为他要面临被免职,被诋毁,被谣言淹没,被挑拨离间。但这种人总是赢得尊敬、赢得崇高。你有此经历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自由之精神”何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何为自由?据查:</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古文里“自由”的意思是“由于自己”,就是不由于外力,是自己作主。</p><p class="ql-block"> 在欧洲文字里,“自由”含有“解放”之意,是从外力的制裁之下解放出来,才能自己作主。</p><p class="ql-block"> 所以,所谓“自由之精神”就是有一种始终坚持按照自己的意志而行动的思想,而且对于冲破妨碍按自己的意志行动的各种外力限制、压制,始终持积极、勇敢、斗爭的精神,致使这种外力限制减到最低。</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事实证明,每个时代的成功者,都是能够超越各种各样的外力“桎梏”,自已主宰自己命运的人。</p><p class="ql-block"> 想想,如果大家都对那些限制自由的桎梏都老老实实地严格遵守,不敢提异议,不敢呼改革,社会不就是死水一潭了?还会社会进步吗?</p><p class="ql-block">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倡导的北大精神:“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前一句昰从宏观角度,包容别人的思想,求同存异,忍耐;后一句,则从个人的角度进行强调,要尊重每个人的思想和行动自由。</p><p class="ql-block"> 一个知识分子,秉承一生的信条莫过于“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精神,自由使我们有批判一切的勇气。</p><p class="ql-block"> 这是知识分子的生命,弃它,他还是知织分子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寅恪先生一生践行了他的这句名言。新中国成立不久,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邀请他担任中古所所长一职,他表示同意,但要求毛泽东、刘少奇给他写一张字条,同意不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来研究,后来不了了之。</p><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 三、结论</p><p class="ql-block">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品质的社会公共知识分子(即“公知”),能推动社会革新,进步;而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的一般知识分子(非公知)能使科学技术、生产进步。</p><p class="ql-block"> 原因是,具有这种品质的人,有强烈的批判、创新意识!</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提此名言的目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陈寅恪先生名言“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的教育学含义就不赘述了,电视剧《觉醒年代》诠释得淋离尽致了,大家看看电视剧就可以领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