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京西古道模式口,探寻老街沧桑历史

逗爷儿 (志强)

<p class="ql-block">曾听说,模式口大街历史悠久,古迹众多。老舍笔下的🐫祥子就是打这儿走出去的,是一块风水宝地</p><p class="ql-block">2022新年伊始,带着这分好奇,驾车来到京西石景山金顶街,在一片片楼房的包围中,豁然出现了一条明清风格的古街,嗷,这就是常说中的模式口了吧!</p> <p class="ql-block">贯通京西古道的模式口村西接太行,东连京师,南面永定河,北依翠微山,山水古道商路驼铃,千百年来,这里就是京师通往塞外的咽喉,古道两侧的寺庙众多,商号民宅林立,现存的法海寺、承恩寺、田义墓以及保存基本完好的清代四合院,都成为游人热衷的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古时,模式口大街因盛产磨石而得名,原名磨石口,后取其谐音将磨石口改为模式口</p> <p class="ql-block">在老舍笔下,北平车夫祥子为了两块钱冒险拉活儿,出了西直门便遇上大兵被抓去,祥子随军队辗转来到磨石口,冒险牵了三匹骆驼逃了出来。从此,他也就成了人们口中的“骆驼祥子”。</p> <p class="ql-block">这里,虽说是古街,但却是北京第一个通电灯的村落,有点奇葩吧?</p> <p class="ql-block">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1919年至1921年,龙烟铁矿公司在石景山创办炼铁厂和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埋栽电线杆时,由于占地与磨石口村民发生纠葛,当时担任河北省议员的本村人李堪出面调解,磨石口因此最早用上了电和办起了小学,而且一部分村民当上了炼铁工人。</p> <p class="ql-block">“古道斯存”其实是一个改造后的咖啡店,可贵的是这个咖啡店里面,把模式口古街上面的主要景点,做成了展览,有兴趣可以进去里面看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承恩寺里燕京八绝博物馆,因没提前预约,所以这次就没有参观,留点遗憾,下次补上吧!</p> <p class="ql-block">田义墓</p> <p class="ql-block">墓主人宦官田义,号渭川,陕西华阴人,生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九岁入宫,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万历皇帝见其办事恭谨,练达老成,赐其蟒衣玉带,以示嘉奖。万历十一年,南京盐贼四起,民不聊生。万历皇帝派田义到南京,委以南京守备之职,缉拿盗贼。田义在南京六年,忠实执行旨意并完成了任务,回京后,田义先后掌司苑局,巾帽局,司礼监印,同时兼掌酒,醋,麦局印,并御赐上方剑,许在禁地乘马。这在封建社会是少有的恩遇。</p><p class="ql-block">万历三十三年,72岁高龄的田义在一次执行任务的途中因病去世,万历皇帝悲痛不已,辍朝三日,安排安葬事宜。</p><p class="ql-block">皇帝特赐他模式口茔地一块作为佳城。以后有十几位太监因羡慕田义的人品和威望并追随他而葬在了田义的墓地中,因此形成一个规模不大,但内容丰富的太监墓群。</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石景山区石刻文物园</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了田义墓,继续法海寺的游览</p> <p class="ql-block">途中偶遇当地居民闲暇时围着棋盘对弈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法海寺五绝之一,四柏一孔桥</p> <p class="ql-block">法海禅寺山门</p> <p class="ql-block">梵文经咒佛钟一绝</p> <p class="ql-block">寺内小景</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千年白皮松一绝</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里的壁画素以明代院体画的典范作品而著称于世,堪称一绝。因文物保护,不能拍照,故从网上下载一些图片供欣赏。</p><p class="ql-block">目前,法海寺门票20元/人。藏经楼,寺内展室里有关于法海寺,壁画的介绍视频,可供游人观看。</p><p class="ql-block">如要参观壁画,需另购票,100元/人,提前预约。</p> <p class="ql-block">曼陀罗藻井一绝</p> <p class="ql-block">离开法海寺,顺着永定河引水渠,途经冰川遗迹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永定河引水渠</p> <p class="ql-block">一条古街,承载着上千年的历史,曾发生过那么多数不清的故事,真不是短短的一次走过,听过,看过,就能体会到的。只有慢慢品仔细悟,才能真正感受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