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谷里的居民</p><p class="ql-block">题记:小时候,摊摊里,一直是一个,充满神秘而且高大上的地方…其实,摊摊里,是一个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小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摊摊里不大,一条从北向南的水泥路,呈不规则的S形从摊摊里穿过 ,满满不足五百米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水泥路两边零星而错落有致的,分布着镇政府等各单位和十五六家个体户的平房,摊摊里最高大上的建筑要数镇卫生院刚重建不几年的四层小楼了,矗立在摊摊里的南端,显得独压群芳……</p><p class="ql-block"> 摊摊里的最北首,是村里近几年拆旧重建的四幢两层安居小区……依次朝南是财政所的窑洞,紧挨着的是镇政府拆旧重建的三合院。镇政府对面是原来的粮站(目前,早已变卖给个体老板作为红枣加工厂)。镇政府的对面有一座马鞍一样的山,从古至今我们村里人,一直喊这座山叫“疙瘩”。听老人讲,“疙瘩”是我们村里的神山,谁都不敢在山上动一寸土。“疙瘩”的背后,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由北向南流向奔腾的黄河……当然,小溪里也有一个叫“石槽盖”的水潭,那里曾经是儿时小伙伴的梦……听父叔辈们说,农业社的时候,有个初中的调皮年轻人,在山上挖了几颗柴胡,被当时的农业社老队长老樊头骂了个无地自容不说,还命令其把那几了柴胡,栽回了原处,才算不了了之。农业社的候,“疙瘩”还是村里照看枣树的“瞭望塔”。当时,村里的枣树归远房张姓的四叔和鲁姓的叫“润园”的看管。谁谁谁偷枣子啦、谁谁谁糟蹋庄稼啦…尽收眼底…四叔和润园一声断喝,你那里可逃?还听父叔辈们讲,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什么原因,据他们讲,镇政府的大门不偏不倚刚好对准“疙瘩”马鞍形的凹陷处。老人们神秘的讲,要不,我们公社工作过的书记一个个都高升了,都是坐着马鞍远走高飞,飞黄腾达了……</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摊摊里,一直是一个,充满神秘而高大上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们村里就张和鲁两大姓,再就是分别住着樊、刘、李……等姓。分别挖窑洞,住在山上或者山脚向阳的地方。对于摊摊里而言,一直是公社和和各机关的驻地,我们村里的人轻易不想涉足……除非打打酱油…等生活必须品…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中午休息时间帮父母挑东西,但凡时间来的及,都是抄远路走了河湾,生怕摊摊里碰见老师和同学,要是闯见,那肯定脸和脖子涨的通红……</p><p class="ql-block"> 后来随着生活的逐步改善,村里的各家各户,不再守旧的住在山上或者山脚…慢慢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岁月的变迁,逐步的把石窑新修到摊摊里,乃至摊摊里对面的新农村、以及后街的二层安居小区……摊摊里变得不再神秘……</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摊摊里,不再是以前的“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满路泥浆。”现在的摊摊里,可以说,鞋不沾土的步行到我们的新农村…我们的那个家…</p><p class="ql-block"> 摊摊里,我魂牵梦绕的地方…那里有我的邻居、我的亲人、我的妻、我的守望和幸福,守望着儿女们的成长……幸福着我们的小幸福……</p><p class="ql-block"> 摊摊里,我永远的家,我永远的的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