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东北纪实(一)运筹帷幄进军东北资料来源:潘龙

孙建荣

<p class="ql-block">音乐:义勇军进行曲</p><p class="ql-block">图片:中国近代史图册翻拍</p><p class="ql-block">编辑:孙建荣</p> <p class="ql-block">  为了缅怀为新中国解放而牺牲的无数前辈,传承前辈的红色基因和他们的理想信念,我开始学习并整理那一段段不能忘却的历史,如有差错疏漏望所有同仁指正,我随时改进,沿着前辈的足迹,我将勇往直前,永不停息!</p> <p class="ql-block">  “挺进东北先遣支队”司令员吕其恩,1911年10月出生于庄河王家岛一户渔民家庭,曾任庄河县县长,是中共七大正式代表、中共八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22年至1931年在本村小学及庄河县城中学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吕其恩回到家乡担任义务教员。1932年,吕其恩渡海到烟台,考入山东省立烟台中学读书。在此期间,吕其恩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组织读书会,创办刊物,逐渐成为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1935年烟台爆发“徐明娥事件”,吕其恩因组织游行示威被校方开除学籍。当年7月赴北平,在北京大学当旁听生,在此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即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p><p class="ql-block"> 1936年6月,受党组织委派,吕其恩回到烟台开展工作。是时,胶东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吕其恩着手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先后任中共烟台市委书记、胶东特委副书记和特委书记。1938年8月,胶东特委改为胶东区党委,吕其恩任胶东区党委组织部部长。在山东工作期间,吕其恩为重建胶东特委、保存武装斗争火种作出了杰出贡献。1939年,吕其恩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随山东代表团奔赴延安。由于“七大”延期召开,吕其恩进入中央党校深造,并留校工作。1945年5月,吕其恩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七大”闭幕后,中央决定派吕其恩回到东北从事地下工作。</p> <p class="ql-block">  1945年6月中旬,党的七大闭幕后,中共中央虽然分析到西欧战场希特勒垮台,侵华日寇的灭亡指日可待,但当时估计,日本帝国主义可能还可支撑一年左右的时间。决定派遣一批有地下工作经验的同志,秘密进入敌占区,开辟大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党的地下工作。方针是:“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p><p class="ql-block"> 6月下旬,中央决定派吕其恩、柳运光、吕塞到东北做地下党工作。</p><p class="ql-block"> 中央派吕其恩等人去东北,其实是早就决定好了。在开党的七大时,中央就给胶东区党委发电报,要胶东区党委派交通走敌占区,到延安接吕其恩等人。</p><p class="ql-block"> 1945年7月初,吕其恩一行从延安出发到达晋西北根据地,在晋西北根据地临近敌占区边缘时,中央城工部向外派人办事处的人迎接他们。</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14日,吕其恩等到达胶东。</p> <p class="ql-block">  在吕其恩从延安回胶东这一个半月时间里,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1945年8月9日凌晨,中国东北,中苏边境线,万炮齐吼,苏联红军150万人,从东、西、北三面先后发起攻击,突破日军防线,长驱直人。骄横的日本关东军,在苏军排山倒海的攻势下,很快土崩瓦解。</p> <p class="ql-block">  同日,美军在日本长崎投下继广岛之后的第二枚原子弹。</p> <p class="ql-block">  8月10日,日本政府通过驻瑞士和瑞典的大使馆向苏美英中四国发出乞降照会。</p> <p class="ql-block">  形势急转直下,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平静的延安顿时忙碌起来。毛泽东把办公地点从他的窑洞移到枣园小礼堂,一面同领导人谈话,一面挥笔疾书,起草电报、指示,有时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工作人员就把瓜果等送到毛泽东的办公桌——乒乓球台子上。小礼堂摆了一圈长条木椅,干部们坐在那里等候命令和指示,愿意吃什么,就到“办公桌”上取了就吃。刘少奇、周恩来等也都忙得不可开交。</p> <p class="ql-block">  接到日本乞降消息的当晚,中共中央立即以朱德总司令的名义发出第一号对日大反攻和接管受降的命令。命令和日本投降的消息,随着电波传到各个解放区。</p> <p class="ql-block">  吕其恩到达胶东后第二天得知日本投降消息的,他和王军喜不自胜,在青岛附近胶济铁路线的兰村火车站下了车。为争取时间,吕其恩与王军商量,由她带孩子暂且回荣成老家,吕其恩只身雇了辆自行车,争分夺秒,直奔胶东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吕其恩从延安归来,内部早已接到通知,邹大鹏也得到消息。此时柳运光、吕赛也赶到莱阳。山东军区第6师政委李丙令,特地从山东分局赶来莱阳城,与多年不见的老首长吕其恩、柳运光会面,老友相逢,喜悦而激动。</p> <p class="ql-block">  在胶东区党委书记林浩那里,吕其恩得知在8月11日,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已发布了第二号命令,为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境内作战,并准备接受日、“满”敌伪军投降,命令原东北军万毅所部由山东、河北现地,向辽宁进发。山东部队开始着手整编为大反攻作好准备,也为随后的进军东北作好准备。</p> <p class="ql-block">  此时,伴随着日本投降,中国东北突然出现了政权真空。国共双方都把目光对准了地理位置优越、政治经济地位重要的东北地区。东北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工业发达,交通便利,在全国经济方面处于极优越的地位。谁能控制东北,谁就可利用其物力、财力,处于主动地位。东北背靠苏联,西与蒙古接壤,东邻朝鲜,南与冀热辽解放区连成一片。对中共来说,如能控制东北,就可以形成背靠苏、蒙、朝的战略基地,改变长期以来被国民党四面包围的状态。对于东北的战略价值,国共双方都非常清楚。</p> <p class="ql-block">  尽管作了这样的安排,但如何到东北去,延安仍然没有底。苏军进入东北时,不管是苏联方面,还是在苏军中工作的中共党员,都没有透露过任何消息。中共中央对东北的具体情况和苏方的态度都不甚明了。</p> <p class="ql-block">  吕其恩、柳运光、吕塞是奉中央指示回到胶东,执行去东北开辟党的地下工作任务的。但鉴于情况的变化,吕其恩认为,如仍按原计划到东北开辟党的地下工作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于是,在莱阳,吕其恩和柳运光向胶东区党委书记林浩做了简要汇报,吕其恩建议从胶东乘船北渡,在辽东半岛的沿海地区找个落脚点,相继拉起武装,为解放东北做好准备。明确当前急需要办的两件事:一是将回胶东情况电告中央城工部并请示赴东北开展工作;二是即刻组建渡海小分队,等待命令,随时出发。吕其恩的建议立即被胶东区党委采纳,迅即把吕其恩安全抵达胶东情况和吕其恩的的建议电告党中央,中央回电批准,指示吕其恩等要迅速经海路去辽宁。</p> <p class="ql-block">  在吕其恩他们没有到胶东之前,根据山东分局电示,胶东区党委就安排了于克和区党委联络部部长邹大鹏等准备渡海侦察。恰在这时,吕其恩、柳运光、吕赛在延安奉中央指示回到胶东,执行经海路去东北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于是,胶东区党委即令吕其恩、柳运光与邹大鹏、于克一起,迅速组建一支跨海进军东北的小部队,其成员主要由区党委的联络部、社会部、城工部、统战部及军区所属的有关部门选调。调配的干部有陈云涛、李光、王德真、段品三、韩彬、张先文、李进国、隋从新、邓东等,组成挺进东北先遣支队,吕其恩为司令员,于克为副司令员,邹大鹏为政委,柳运光为政治部主任。并配备电台一部,台长为韩均德(韩彬),摇机班10余人。首长警卫人员有初克己、王春泰、王成学、李志远、张树汉、徐仁清、张盛文等。对外宣称:“山东八路军海上挺进东北先遣支队司令部”。</p><p class="ql-block"> 8月24日傍晚,吕其恩派吕塞先行带一个排约4、50人的兵力,乘2条渔船从烟台出发到大连,没想到他们所乘坐的木帆船由于海上风大浪急,被刮到了苏军的防区旅顺港,他们一上岸,就被苏军扣押,与吕其恩他们彻底失去了联系。</p><p class="ql-block"> 8月25日,渡海船只终于找到,从没收敌产中选择了2只装载多、马力大可靠的船只。万事俱备,渡海先遣队蓄势待发。然而,中央一直没有回电指示。没有命令怎么办?吕其恩等几位领导决定:不必等命令,准备好后即可出发。</p><p class="ql-block"> 当日上午,在烟台龙玉鱼行,吕其恩见到了来自王家岛的本族叔弟吕其贵,通过他找到会开机帆船的人。</p> <p class="ql-block">  8月25日下午6时许,吕其恩率领的山东八路军海上挺进东北先遣支队开始出发时,然而,天公不作美,船至芝罘岛,刮起七八级大风,再也不能行进,支队领导决定,返回烟台,待天气好时再启程。</p><p class="ql-block"> 一次对中共中央进军东北决策产生巨大影响的渡海侦查就此拉开了帷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