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十五军长征叶县印记(2022.1.4发布,2024.8.21日,+“导言”)

叶县视界

<p class="ql-block">  【导言】</p><p class="ql-block">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打出“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旗帜长征途径叶县90周年。二十五军长征在叶县“三天三夜,三战三捷”,成就了长征八大战役——“血战七里岗,鏖战独树镇”的铁血丰碑。</p><p class="ql-block"> 作为“血战七里岗,鏖战独树镇”有机组成部分,红二十五军在叶县“三天三夜,三战三捷”——突破许南公路防线、五里坡阻击战、强度澧河战斗(上马寨战斗),从而扭转不利局面,跃进伏牛山,继续长征,由此奠定了红二十五军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血战七里岗,鏖战独树镇”。红色基因,赓续传承,红色记忆,永世不忘,红色沃土,江山永固。</p><p class="ql-block"> 今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我们需要群策群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澧水视界工作室</b></p><p class="ql-block"><b> 2024.8.21</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六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两千九百八十余人,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率领下,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从鄂豫皖根据地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红二十五军长征途径叶县三天,行程百余里,三战三捷:突破许南公路防线、五里坡阻击战、强渡澧河战斗,跳出敌军铁壁合围,跃进伏牛山腹地,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在桐柏、伏牛山交界围歼红二十五军的企图,踏上了胜利征程!</p><p class="ql-block"> 红二十五军长征在叶县的三场战斗,是鏖战独树镇彪炳史册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鏖战独树镇与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并称为长征途中八大战役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七里岗遭遇战】</p><p class="ql-block"> 十一月二十六日拂晓,寒流突袭,气温陡降,红二十五军将士冒着雨雪朔风疾速向伏牛山区挺进。下午一时,红军第二二四团准备由独树镇七里岗翻越许南公路时,遭遇敌四十军冯炳勋部骑兵团和一一五旅伏击,战斗突然打响。</p><p class="ql-block"> 红军战士单薄湿衣,冻僵的手拉不开枪栓,危急时刻,军政委吴焕先手持大刀,率先冲入敌阵展开肉搏,命令第ニ二五团三连连长张海文带领全连奋力反击,战斗空前惨烈。军政治部宣传科长刘华清身背油印的《出发宣言》,奋勇杀敌,身负重伤。</p><p class="ql-block"> 双方胶着激战之际,副军长徐海东带领第二ニ三团增援冲入阵地。敌军疯狂阻击,红军三次冲击均被压制。夜幕降临,鏖战进入僵持状态,近百名将士壮烈牺牲,二百余人身负重伤,在夜色掩护下,红军退出战斗,撤至方城县杨楼乡张庄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突破许南公路防线】</p><p class="ql-block"> 二十六日晚,为摆脱敌军追击包围,红二十五军召开紧急军事会议,派人侦察许南公路防线突破口,决定连夜突围。</p><p class="ql-block"> 深夜,风雪骤急,指战员不顾极度困乏饥寒,由鄂豫边临时工委书记张星江和张庄村民王永合带路,顶风冒雪,踏泥瞠水,从保安镇牛庵、刘庵进入叶县,经张换庄等村绕道迂回,疾速行军。</p><p class="ql-block"> 红军调集全军六十余挺轻机枪组成突击队,在保安寨以北的寨河村至沈庄一线,集中火力一举突破敌许南公路防线,沿华阳、余庄等山村,经龙潭、程村向伏牛山东麓挺进。</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五里坡阻击战】</p><p class="ql-block"> 二十七日早七时,敌军又尾追而来,红军迅速占领五里坡、高楼山一带高地,设伏阻击敌军数次进攻。</p><p class="ql-block"> 击溃尾追之敌后,红军一路沿方城、叶县边界,经红石岩寨山、大观世垴山、将军帽山、歪头山西进;一路经车见沟抵达徐沟;一路经彦岭村、稻谷泉、刘东华、点军场挺进。全军当晚夜宿叶家沟、何家岭一带。</p><p class="ql-block"> 重伤员200余人在红军干部张经连的率领下,经夏李寨、姜园,到达后董村北的澧河湾隐蔽。在地下党员王文卿协助下,秘密养伤十多天后,经沙坡外、孤山,过放虎山、黑石关,继续长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强渡澧河之战】</p><p class="ql-block"> 二十八日早六时,红二十五军抵达孤石滩渡口,通过澧河时,敌第四十军骑兵第五师和第一一五旅、骑兵团分别由拐河、常村追来,强大火力封锁河面。</p><p class="ql-block"> 副军长徐海东当即命令第ニ二三团强渡澧河,攻占高地,击退敌骑兵第五师的进攻,控制入山要道。</p><p class="ql-block"> 政委吴焕先命令第ニ二五团三营九连连长韩先楚,带该连迅速抢占上马寨高地,击退敌骑兵团和第一五旅的进攻,掩护军直属队和第ニ二四团顺利过河,全军向西挺进,深入伏牛山区,踏上新的征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五年九月十五日,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延川县永坪镇,同刘志丹、习仲勋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为迎接中央红军入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主席诗作《七律•长征》。</p> <p class="ql-block">   【后记】</p><p class="ql-block">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历时整10个月,这是一次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的战略转移,胜利完成了创建新区的战略任务,同时也有效地保存了两块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时,留下的红二十八军,英勇坚持了3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开始后,这支3000人的武装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p><p class="ql-block"> 撤离鄂豫陕根据地时,留下的武装组建为红七十四师,同样坚持了鄂豫陕边的游击战争,这支2000多人的队伍,随后奉命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留守处,不久改为西北留守兵团警备第四团。</p><p class="ql-block"> 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后,与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以劳山、榆林桥战役的胜利,迎接了党中央、毛主席的到来。在党中央、毛主席的直接指挥下,参加了直罗镇战役,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p><p class="ql-block"> 在红军长征历史上,红二十五军是单独一路。与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相比,红二十五军的远征路上,虽然没有雪山草地大渡河,但同样艰难和漫长,经历了多次战斗,打破了敌人重重围追堵截,先期到达陕北,成为主力红军北上的向导。</p><p class="ql-block"> 历史证明,红二十五军的长征,为我党保存了一支强有力的武装,有力配合了主力红军长征的胜利进行,为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红二十五军长征辉煌史迹,为红军长征不朽史册添上了重墨浓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参考文献</p><p class="ql-block">1、《中国红军第二十五军的远征》</p><p class="ql-block">——1936年.《共产国际》第七卷第三期</p><p class="ql-block">2、《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一卷)</p><p class="ql-block">——1987年.军事科学出版社</p><p class="ql-block">3、《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p><p class="ql-block">——1990年.解放军出版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踏访足迹:方城县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纪念馆、卢氏县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念馆、保安镇(突破许南公路防线、五里坡阻击战)、夏李乡(彦岭村“红军驿站”、姜园村后董自然村“红军养伤宿营地”、地下党员王文卿岳楼村“红军养伤借粮”)、常村镇(胡久富连长小窑嘴养伤牺牲、强度澧河战斗、上马寨战斗、红二十五军“埋锅造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走访红二十五军“埋锅造饭”亲历人,常村镇上马村94岁老共产党员杨金亮;县委宣传部“重走长征路”主题党日活动;踏访红二十五军“驱寒姜汤”取水处——夏李乡彦岭村“刘四先生”故居旁水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县委宣传部、县党史委相关负责同志研定文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