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件事,你说了三遍,口干舌燥,对方听的云里雾里或者一知半解,到底是说的人表达不对还是听的人有问题?

巅峰(退役特战教官)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件事你说了三遍,口干舌燥,对方听的云里雾里或者一知半解,到底是说的人表述不对还是听的人有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人们经常觉得很难与其他人沟通?按照“沟通漏斗理论”,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不断衰减。</p><p class="ql-block"> 假设一个人心中想的是100%的内容,他表达出来时可能已经漏掉20%的内容。而这仅为本意80%的信息进入他人之耳时,可能只有60%能真正传递到位。因为每个人的知识文化水平与思维方式存在差异,无法把那80%的信息全盘接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听到不等于理解。</p><p class="ql-block"> 60%的信息大约只有40%能真正被对方理解消化。当他进行反馈时,会像我们一样,表达的意思比心中所想的内容少20%。也就是说,沟通中真正能被对方理解并执行的有效信息仅有20%左右。</p><p class="ql-block"> 因此,我们在沟通中会时不时产生“教牛三遍就会了,为什么你还不明白”的抱怨心态。</p><p class="ql-block"> 北大逻辑、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的专家认为:造成“沟通漏斗”现象的重要原因是,人们说话时往往默认“对方知道我的逻辑”,但实际上每个人的思维逻辑未必在同一个频道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话说回来,我们通常会以自己惯用是逻辑去说一件事情,如果对方刚好也有同样的逻辑,那么这次的沟通一定非常顺利。</p><p class="ql-block"> 但是呢,这种顺利是在不知不觉间自动“匹配成功”然后悄悄实现的,当彼此间的逻辑不相同或有出入时,矛盾便会显现,问题就会冒头,沟通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因为你用你的逻辑描述这件事时,听的人很可能在半路中就以他的逻辑“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这也就导致说的人说了好几遍听的人还是没能get到你的重点。</p><p class="ql-block"> 所以,不论是听的人还是说的人,都要适当加强自己的说话逻辑,换言之就是遇到沟通不顺畅时,先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告知彼此,给彼此调一下“频”,再沟通你们要说的事情,而不是想当然地以为对方就应该这样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