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请欣赏史高座老师对陈秀香《访菊》散曲作品的点评</p> <p class="ql-block">陈秀香(江苏)</p><p class="ql-block">〔中吕·山坡羊〕 访菊(江阳韵)</p><p class="ql-block">东篱花放,西庭鸡唱,满山寿客秋风荡。瓣通黄,韵流芳,凌寒淡雅身求访,历雨坚贞人赞赏。观,心意爽;谈,口味香。</p><p class="ql-block">此曲2021年发表在《中国当代散曲》第2期总期第24期第52页。2021年2月发表在《中华散曲》第15辑第15页</p><p class="ql-block">【史高座读曲】读陈秀香曲友的《〔中吕·山坡羊〕 访菊》</p><p class="ql-block">原作:〔中吕·山坡羊〕 访菊///陈秀香(江苏)</p><p class="ql-block">东篱花放,西庭鸡唱,满山寿客秋风荡。瓣通黄,韵流芳,凌寒淡雅身求访,历雨坚贞人赞赏。观,心意爽;谈,口味香。 </p><p class="ql-block">(此曲2021年发表在《中国当代散曲》第2期总期第24期第52页。2021年2月发表在《中华散曲》第15辑第15页)</p><p class="ql-block">【史高座解读】</p><p class="ql-block">菊花,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与梅、兰、竹合称四君子。菊花入诗,从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起,恐怕不计其数。唐代元稹在《菊花》诗中写道: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说出了人们爱菊的原因,就连《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也写出了《访菊》诗。</p><p class="ql-block">《访菊》这个题目,核心是“访”,我们看看曲作者是如何“访”的。</p><p class="ql-block">起笔,作者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句子,告诉人们“访”的地点,一个“放”字,道出了喜悦之情,第二句再随一个“唱”字,由视角转向听觉,使喜悦之情延伸,也把视线由庭院转向旷野。“寿客,指菊花。宋代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说:“牡丹为贵客,梅为清客,兰为幽客……菊为寿客,木芙蓉为醉客”。这里,作者看到了秋风下的菊花,暗含着一种坚强的品质,很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层。在第一层概述的基础上,这一层,从形神两个方面,对菊花进行了描述。先写菊花的花瓣,再写菊花的气韵。然后,写了访菊的原因,就是“清高淡雅,历雨坚贞”。这里,“凌寒”一词照应“秋风荡”,“求访”又点题。“身”,就是自己、本身的意思(《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和下句的“人”相呼应,由自己这个“点”到“别人”那个面,把特殊扩展到了一般,交代了人们对菊花赞赏的程度。这样,又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层,得出结论:“观,心意爽;谈,口味香”,戛然而止而未止。由视角的“爽”到味角的“香”,把一切感觉,归结为一个“香”字,真是余味绕身,三日不绝。</p><p class="ql-block">这首小令,层次清晰,前后呼应;点面结合,形神兼备,写出了菊花凌霜盛开,一身傲骨的品质。宋代史铸在《寿客》中写道:“东篱寂寞旧家乡,头白大生须又黄。岁岁相陪重九宴,主人传得引年方。”</p> <p class="ql-block">赏析人简介:</p><p class="ql-block">史高座,陕西省武功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曾任武功县作协筹备组组长。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香港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理事,陕西省散曲学会副秘书长,咸阳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咸阳市散曲研究会会长。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老年大学诗词鉴赏班教师,《咸阳诗词》、《中华散曲》编辑。</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陈秀香、女、网名、金香玉、蒙古族、中共党员、学历大专、吉林省洮南市退休。吉林市诗词文化研究会、吉林省诗词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瀚海诗社副主编,中华诗词月刊瀚海工作站站长。作品发表于中华《诗词月刊》《九州集锦抗疫颂》《长白山诗词》《当代中国诗词精选》《诗词瀚墨集锦》《姑苏吟》《诗词文化研究》《中华散曲》《中国当代散曲》《江海诗词》等。</p><p class="ql-block">本期编辑:金香玉</p><p class="ql-block">本期制作:金香玉</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