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白杨沟河在上游(东段)在青河县,下游(西段)在富蕴县。10万年前,这条自东向西的河流中部并没有拐弯。但由于断裂带以东受西伯利亚板块挤压不断向南移动,这条河流中部出现长达1600米的错位,错位部位东西两侧是深达1000多米的陡壁悬崖。这里是发生在1931年的喀拉先格尔大地震的震中。在那场8级大地震中,喀拉先格尔山靠临山谷的部位整个塌陷下滑60多米,位于断裂带以东的青河县向南滑动14米。(下图是我多年前做的示意图,上部应全用拉动纸条,以体现整个断裂带的右滑,而不应只局限于河流截面的错位。深表歉意,等我回疆后一定修改好)</p> <p class="ql-block"> 受印度板块的推挤,中国西部青藏高原和新疆大部不断向西北倾斜,而祁连山以东地区侧受西伯利亚板块推挤向东南倾斜。喀拉先格尔地震断裂带以东区域(在阿勒泰地区东部)受西伯利亚板块推挤,以平均每年1厘米的速度向东南移动。当这些能量被积蓄一个时期以后,就会发生地震予以释放。(下图的原图是本人2005年所制作,新标箭头显示喀拉先格尔地震断裂带右滑态势 )</p> <p class="ql-block"> 1931年8月11日凌晨,发生在喀拉先格尔山为震中的大地震,使地震断裂带东西两侧发生14米到水平位移。因从断裂带的西侧看其东侧在向右滑动,而从断裂带东侧看西侧也是向右滑动,人们称这种断层运动叫“右旋走滑”。右旋走滑的结果,让白杨河西段向北移动、东段向南移动,最终导致原有河流,在断裂带上增加了两个弯。受断裂带右旋走滑的控制,这两个弯之间的距离正在逐年增加。</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31年8月11日05时18分47秒发生在新疆青河、富蕴两县交界处的8级大地震遗迹。地震发生那一瞬间,本人脚下处(断裂带以东的青河县一侧)比断裂带以西(富蕴县一侧)向南移动14米。由于地震时,断裂带两侧的人都看到是对面一侧的物体在向右移动,所以称其为右旋走滑型地震。这次大地震是陆地有记录的最大走滑位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