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自从相遇学共体,我近200次走进课堂,走进孩子身边。致广大而尽精微,有宏观的震撼,有微观的惊奇!一路走来,宁城三中在学共理念的引领下,诞生很多好课,有价值的课。教研让老师思维自觉打开,观念主动改变了;教研让老师走向了文字创造和课堂设计迭代更替!教研让老师摘下了师道尊严的帽子,脱下了唯我独尊,独行快的外衣,走向合作,走向了协同,走向了卓越。在2021年最后一天,李志红.赵丽霞.宋秀明三位老师在年末岁首给宁城第三中学共体课堂呈现一次精神盛宴,给2021三中学共体课堂建设研究画上完美的句号,也给2022我校学共课堂实践提供了新视角。长达85分钟的音英跨学科融合课!孩子们是自主的,投入的;协同的,快乐的,是创造的,是幸福。是高质量的教带动了高质量的学。教师教足教尽,学生学足学透。长达85分钟的课孩子乐此不疲,留恋不舍;正如赵书记所说:整个课堂即是交响乐,又是一首流淌的歌。正如小博主任所说:做到一个都不少,给了每个孩子平等的学习权,给了一些不擅长孩子“若无其事”有尊严的帮助。正如林安峰主任所观察所总结四个字——渐入佳境,这是孩子学习规律,这是学生成长节奏。也正如县教研室许国忠主任所说:做中学,学中做,正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知行做”合一。本节课是学习,更是创造。是收获知识技能,更是一种自己创造后幸福快乐的情感体验,是学习最佳方式,孩子由真实学习走进了深度学习最后走向了创造学习。正如专家所言:学习方法有千万种,就某节课,某个学科内容,某个知识点呈现,某个技能的习得,某个思想的渗透就看老师教的功夫了——包括老师的专业素养,对文本理解,对学情的了解,主题设计,高效实施过程等……说到底,课堂建设和实践老师是关键,是导演,更是教练。</p> <p class="ql-block">一.选择经典,跨学科设计有新意。</p><p class="ql-block">这节课是经典咏唱,李志红老师声情并茂解读把孩子和现场老师带到歌曲的意境中。《FiveHundredMiles》这首歌曲是非常著名的美国民谣,写的是美国农民工背井离乡之际的哀愁,其实每首歌背后都会有一个故事,每个人对每首歌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这首歌曾被外出求学的游子唱出了思乡之愁,曾被国外留学、工作的同胞们唱出了对祖国母亲的思念之情,所以也有人称这首歌为“中国式乡愁”。Lord,I’mfivehundredmiles.离别半步,即是天涯,何况这fivehundredmiles。IfyoumissthetrainI’mon,youwillknowI’mgone.思念乍起,已是离别。Lord,Ican’tgobackhomethisaway.发誓出人头地,别离是为了日后更好的生活,努力拼搏,异乡,我来了!这首歌有思念,也有忧伤,旋律中带着流浪,歌词中透着忧伤,除了浓浓的不舍之情,还有对未来必将荣归故里的壮志凌云。下面让我们重新走入《FiveHundredMiles》。李志红老师以忧伤的语调,动情的诠释了歌曲的内容。</p><p class="ql-block">接下来音乐老师宋秀明示范此曲,在互动中引导孩子感知乐趣的旋律是忧伤的还是欢乐的,在美的情景中传授乐理知识和技能。忧伤的曲调,回荡在学共体课堂的教室里,我们仿若看到离乡游子孤独的身影,感受到他凄凉寂寞的心境。</p><p class="ql-block">赵丽霞老师的加入,将气氛推入高潮。把本节课挑战性任务很自然的呈现给孩子。她说你们还小,还在父母身边被父母的爱包围着,还没体验离别之苦,但我们一定有送别之愁经历。带着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面带微笑,跟老师一起做动作,体会词和曲的意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落实三维目标,体验学共理念。</p><p class="ql-block"> 一堂好课是有灵魂,有价值观的。幸福交响课堂核心价值理念是:自主,公平,包容,协同成长。自主即强调自己主动学习,对于学习有需要有动力,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质疑倾听对话探究实践,实现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培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学习的场域,不是每个孩子都有主动学习的愿望,老师可以巧妙的智慧的艺术的调动现场资源“若无其事”有尊严去帮助,李宋赵这“铁三角”做到了。公平,即强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权,实现了学习在每个学生身上真实发生。这节课在创作动作环节,每个孩子在老师(包括观课教师)学生的帮助协同下,都参与其中,做到全员展示。包容,以尊重为基础,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想法,并在他人的观点中汲取自我成长的力量。协同成长,基于倾听与有效的表达,又对挑战性问题进行对话性研讨的互学形式。本节课,师生(包括观察老师)生生之间,协同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拉动效应,推动共同学习。协同的结果是大家个个获益,整体加强,共同发展。在本节课中,三位老师多次走进各小组指导,观课老师也成为小组一员,倾听,参与,互动。被歌词感动着,被音乐感染着,被创作欲望牵引着。我个人认为:在幸福交响课堂中,每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是一样的发展。每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是同步的提高。每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是用唯一的评价标准。有差异,多层次。立体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这种课堂样态,课堂变得更加润泽,教师在倾听中变得更加温润。学生在协同中真正成了学习的伙伴。师生在多重对话中形成了学习共同体。</p> <p class="ql-block">三.重塑教育生态,展示协同研究新样态。</p><p class="ql-block">能诞生这样的课堂,同僚关系非常重要,李宋赵是铁三角,是闺蜜。虽是三个人,但是一条心。心灵默契,爱好相同,专业互补。迎合了孩子学习的多样性复杂性。她们用真爱真情和柔美温馨的体态语言营造了和谐润泽的课堂氛围。</p> <p class="ql-block">三位老师表情是柔和,动作是柔美的,声音是甜美的,交流是温馨的,眼里只有孩子当下,心里满是孩子期待和未来。欣赏,帮助,鼓励是这节课主旋律。</p><p class="ql-block">我在想,如果我们每位老师手握着“幸福的密码”逐渐靠近教育的核心。这样的课堂不在稀缺,上课成为一种期待,学习成为一种渴望,让课堂与幸福牵手。因为这节跨学科融合课给我真实的感受:在幸福的课堂遇见幸福。教学成为一种享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