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第二故乡

孙玲

<p class="ql-block">我是北京人,曾在天津工作生活了32年,退休后告老还乡。</p><p class="ql-block">我对天津化工大院和曾经的老同事、老朋友念念不忘。董工曾是我的老领导,和董工夫妇是同事又是朋友。</p><p class="ql-block">董工自制早上好的攝影图片新颖张张漂亮!我很喜欢。更是因为又让我看到了曾经住过的地方和我曾经去过的北运河、北辰公园……倍感亲切。我将董工和几个朋友的攝影作品保存转发分享给朋友。</p> <p class="ql-block">董工、郭工近照。</p> <p class="ql-block">孙中建拍照的化工院原景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壮观的办公大楼。</p> <p class="ql-block">傍晚大家经常囲着这喷水池散步。</p> <p class="ql-block">曾在这里开大会节日联欢和游艺活动。</p> <p class="ql-block">经常关顾的老食堂,可口的饭菜很方便。</p> <p class="ql-block">孙中建拍的天辰医院曾是大家最多关顾的地方,很怀念这个小楼。</p> <p class="ql-block">在微信平台上照片见面是不错的选择。感谢项学秋常发来化工院老朋友的照片,使年老行动不便和在外地的同事很欣慰。照的真好!他们是:崔景恒、许菊英、邱桂芝和付玉香。</p> <p class="ql-block">闫梁和我在公用工程室共事多年。</p> <p class="ql-block">张荣山和我老王是原建工部北京工业设计院的同事,身体较好,保持着微信联系。</p> <p class="ql-block">贾炳禄和我老王是乒乓球的球友,多年不见很是想念,今见到视频真为他高兴!身体比我老王好!虽已接近90岁,买菜做饭,全靠自力更生。上街不坐公交车,自行车骑的溜溜的,操纵自如,稳稳当当。每天坚持爬六层楼,不是为锻炼身体,因为他一个人住在六楼,女儿在国外,帮不上忙。</p> <p class="ql-block">楊晓琳的妈妈已经95岁高龄,神采奕奕,还能出来散步。真好!</p><p class="ql-block">我在津时楊晓琳给我洗照片做相册等热情的给我帮了不少的忙,现在仍记忆尤新。</p> <p class="ql-block">李鹏清已经93岁,上衣口袋里还装着智能手机呢!</p><p class="ql-block">李鹏清妳好!还记得游艺会我老王给妳发奖吗?</p> <p class="ql-block">化工院辛峰发来的老朋友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乔玉宝拍的真好!看二位多精神!</p> <p class="ql-block">粟津拍的约鱼爱好者刘登兴和热情的项学秋。</p> <p class="ql-block">钓鱼愛好者刘登兴,无论是炎炎酷暑,还是寒冬腊月,你总是可以在小河边看到他的身影。这是今天钓鱼高高兴兴归来的情形,旁边是夫人夏桂珠。</p> <p class="ql-block">杜淑兰发来姜萌泰近照,我们曾在经营部、设计部共事多年。</p> <p class="ql-block">厐毅彬发来的马大兵的照片,年轻!</p> <p class="ql-block">朱传深和耿玉海</p> <p class="ql-block">崔工发来天辰公高周围的购物点,也是我曾去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董工的攝影作品,自创特色的早晨好图片。</p> <p class="ql-block">象一张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拍的真漂亮!</p> <p class="ql-block">秋高气爽艳阳天</p> <p class="ql-block">董工善于捕捉亮点发现故事,这棵老楊树看着天辰的人来过往,望保佑善良的人们健康平安。</p> <p class="ql-block">游走北运河</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我居住过经常散步地方。</p> <p class="ql-block">董工拍的真漂亮!怀念我曾经住过的天辰公寓。</p> <p class="ql-block">这张把北运河拍的象大海。</p> <p class="ql-block">雾过天晴</p> <p class="ql-block">雾锁天辰。</p> <p class="ql-block">冰面上的钓鱼人。</p> <p class="ql-block">很美!</p> <p class="ql-block">董工把北运河拍的太美了,象一幅水彩画!</p> <p class="ql-block">化工院这二位老同事,其中张工和我老伴是原北京工业设计院的同事,石老师是我不能忘记的贵人。</p> <p class="ql-block">凄凉的美!</p> <p class="ql-block">我很喜欢这别致的小景色。</p> <p class="ql-block">以往四通八达的必经之路,观顾最多的一号楼的小巷。</p> <p class="ql-block">天辰公寓中心几经修建的小花园。</p> <p class="ql-block">夏天我曾经常乘凉的西把头。</p> <p class="ql-block">残雪之美!</p> <p class="ql-block">随想:观赏孙老师美篇:怀念我的第二故乡有感而发</p><p class="ql-block">孙玲老师已退休多年,现住北京,由于近年来疫情的原因,她来津较少。孙老师热爱生活,乐于助人,心怀感恩,经常做美篇相册发在网上。今天我打开了美篇网站孙老师的作品主页,又认真的看了看她近期做的美篇:怀念我的第二故乡(共两集),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作品中充满了对老单位的情,充满了对老同事的爱,充满了对帮助过她的人的感恩,美篇中汇集了大量老同事的照片,並配上名字,使读者随着音乐观赏时,仿佛进入时间隧道,心潮澎湃……</p><p class="ql-block">有人说近年来人的关系淡了,同事关系远了,尤其是退休后不住在一个地方,联系就更少,有些基本上就不联系了,但我们同在一个单位,共同为祖国的建设并肩工作几十年怎能忘记你的陪伴?我们由刚进院时的青年壮年,变成了古稀之年,耄耋之年……</p><p class="ql-block">在我们的一生中,茫茫人海,在我们的身边,感谢有你!</p><p class="ql-block">孙中建 2022年10月22日</p> <p class="ql-block">谢谢孙中建! </p><p class="ql-block"> 孙玲2022年10月22日</p> <p class="ql-block">攝影:董振纲等</p><p class="ql-block">编辑:孙 玲</p><p class="ql-block">日期:2022年10月2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