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又红了

蒹葭苍苍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太阳升起来了,薄雾渐渐散去。高唐县老副县长刘克诚在自家院子的柿子树下,望着一树红柿子,像挂着的一串串红灯笼,又像清晨一抹朝霞。</p><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往事如烟。刘克诚曾任团副政委,转业回县城那一年,他在老宅栽下一棵柿子树。如今,高大的柿树占去院子半个天空。每年春风吹来,枝桠吐露嫩芽,及至初夏,枝繁叶茂,一片浓荫。秋天,满树柿子由青变黄,由黄到橙再至艳红,不断变换着秋天的色彩斑斓。</p><p class="ql-block"> 眼下已是初冬,经过几场霜打的柿子被太阳照得红里透亮,以它的暖色装点着冬日廖廓的天空。每年柿子熟了,刘克诚都会在树下站立许久。望着满树红柿子,思绪便飞回当年老山战场。在那片山岳丛林中,全团指战员克服难以想像的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场景,就像电影一幕幕在眼前浮现,脑海中挥之不去是一位位战士冲锋陷阵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1985年初春,部队奉中央军委命令,奔赴云南老山执行防御作战任务。全团分三个列车梯队从周村火车站登上闷罐军列,向西南边陲开进。当这天清晨的一列军列驶入离596团韩家窝团部不远的306小火车站,随军家属已等候在那里。军嫂们牵着孩子,他们是为了给出征的丈夫与战士送行,也让孩子再喊一声爸爸!这时军列减速缓行,以让家属、孩子从那些挤在车箱门口的人脸中看到亲人。当地村庄也来了很多送别的群众,男女老少在铁路一侧挤成了一条长龙。军列在缓缓而行,军嫂们摘下头巾不停向军列挥舞,远远望去,仿佛原野上飘拂的一片云霞。中国自古重离别。这天的送别场景,刘克诚至今想起来,仍感慨不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三月已渐渐回暖,闷罐军列一路向南,车外闪过一座座乡村,一座座城镇,越向南行驶,草木越是翠绿葱茏,桃红李白,一片春光灿烂。一天傍晚,列车暂停四川绵阳车站。夜幕渐渐降临,璀璨的灯光在夜空闪烁,从车门望向城市街区,一群群俊男靓女,或漫步于宽敞的马路,或在街边酒楼灯红酒绿中。突然,街头飘来一阵柔美的歌声,是邓丽君在唱《榕树下》:</p><p class="ql-block"> 我衷心的谢谢您,我们在春风里陶醉飘逸,仲夏夜里绵绵细雨,聆听那秋虫轻轻在呢喃,让我忘却烦恼忧虑……</p><p class="ql-block"> 歌声深情甜美,城市夜空霓红闪耀,这时有位伫立车箱门口的同志感収:是啊,因为有了人民子弟兵义无反顾地奔向疆场,才有了祖国人民的安宁祥和,有了这万家灯火闪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军列继续向南奔驰,经过5天6夜行程,抵达昆明市郊一座火车站,这是部队铁路输送终点。随后,全团改为摩托化行军,一辆辆用伪装网覆盖的军车,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缓缓前行。团军用吉普不时从公路一侧穿过,团参谋长陈伟坚从车窗探出头,叮嘱驾驶员谨慎驾驶,以防滑入路边深渊。茫茫夜色中,车轮上了防滑链,驾驶员睁大眼睛,鼻子贴着玻璃,保证车辆稳稳前行。经过3个昼夜的摩托化行军,到达砚山县结集待命。随之,部队开展战前强化练兵,提高山岳丛林生存作战能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5月下旬,部队与友军换防。5月23日子夜时分,团长刘安民郑重在换防文书上签字,正式接替1军1师3团在老山主峰方向的防御。狡猾的越军趁我立足未稳,实施了大规模疯狂反扑。战斗首先从那拉方向打响,我团前沿阵地随之发生激烈战斗。一天夜间,二营五连南嘎阵地,越军两个班上来偷袭,三班副班长在与敌激中头部中弹牺牲。30日上半夜,趁着蒙胧的月色,敌人又开始反扑,仍是南嘎阵地先响起激烈的枪炮声。凌晨2时,越军继续分批次向我1072高地,74号、 75号等阵地反扑。“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先敌歼灭!”团60号阵地指挥所,团长刘安民在指挥战斗。敌人越来越近了,我方冲锋枪,轻、重机枪,手榴弹,直瞄火炮,以密集的弹雨覆盖阵地前沿蜂涌而上的越军,山岭上火光飞溅。74号阵地争夺战,越军被击退,二连一排长李海涛胸部多处中弹牺牲。75号阵地,一名越军扑上来,向二班长前胸连捅三刀,都被弹夹挡住,又向其胳膊下面刺来,二班长习过武,反应迅速,一个过背摔,将其摔倒,这名越军跳出战壕想逃,二班长一个长点射,将其击毙。凌晨3时,我方全线炮击,炮火打红了半边天。在我方阵地前沿,越军丢下一具具尸体,越方阵地也被我強大炮火掀掉一层,彻底粉碎了越军大规模反扑,取得“5.31大捷”。</p><p class="ql-block"> 激战之后的清晨,冉冉升起的一轮朝阳映照在大大小小的山岭上,我团老山主峰在茫茫群山中岿然屹立。紧张指挥了一夜的团长刘安民、政委吕嘉明等顾不得疲劳,率领机关人员走出指挥所,踏着山梁上青草的露珠,一路看望军工队抢运下来的伤员。</p><p class="ql-block"> 一副担架过来了。一位年轻战士仰面向上,全身只有一件短裤,稚嫩的脸上十分苍白。团卫生队长拿大号针筒,朝战士胸口注入强心剂,可战士完全没有了知觉,只能慢慢拔出针头……小战士尚是人生的一朵娇嫩花蕾,已牺牲在了南疆战场上。团首长和机关同志行军礼,目送烈士被抬往整容所。</p><p class="ql-block"> 一名叫赵佑清的五连战士,肚子被弹片掀开口子,肠子流了出来。他把肠子塞回肚子,不停向敌人扫射,与战友一起打退敌人反扑。他被抬下阵地时,已深度昏迷,被直升机运昆明军区总医院抢救,拣回了一条命,荣立一等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老山地处亚热带山岳丛林,全年雨、旱两季。5月进入雨季,淫雨不止,每天不是细雨绵绵,就是大雨磅砣,太阳一出来又酷热难当。指战员钻在猫耳洞里忍受着难以想象的恶劣环境。团指附近几次滑坡,机关几处猫耳洞瞬间被泥石流覆盖。一线堑壕和猫耳洞生存条件更恶劣,长期潮湿闷热,造成战士“烂裆”,有的战士用纱布裹住档部,几乎赤裸着生存与战斗,指战员称之为八十年代“裸体战争”。</p><p class="ql-block"> 为改善前沿阵地生存与作战条件,团首长和机关“送温暖”到阵地,解决构筑工事器材和生活物资,也送书报象棋等文化用品,把政治工作做到战壕。祖国的慰问品,香烟,水果罐头等,送往一线阵地,团首长与战士促膝谈心,合影留念,上下同仇敌忾,全团斗志高涨。指战员喊出了“亏我一个,幸福十亿”的铮铮誓言。</p><p class="ql-block"> 政治工作是我军生命线,战场的胜利更有赖于军事首长的正确指挥。初上战场,595团丢失两个哨位,敌人利用6个制高点,以轻重火力组成火力网,严密封锁通向211高地的百米生死线。我方组成多批次突击队发起冲击,“百米生死线”成了绞肉机。伤员打散后,隐蔽在石洞石缝等待救援,但军工上不去,伤员顽强坚持数日后牺牲。正值雨季,雨水血水一起流淌,战场之惨烈,令人动容!我团四连对211高地争夺战作了军工抢救伤员的驰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老山主峰东南方向,越军968高地与我团1072阵地在同一山脊上。敌据守968高地,可形成背靠大小青山的防卸纵深,又是随时对我反扑的“桥头堡”。我方遂决定对敌968高地实施拔点作战,任务交给了大功七连。</p><p class="ql-block"> 七连组成了56人的突击队,师、团军事首长与团参谋长陈伟坚深入猫耳洞中,与战士们研究打法,听取意见建议,并以沙盘作业,让每个队员熟记各自战斗位置与具体任务。12月2日晨,副连长孙兆群带领突击队,李诗卓等3位排长各率一个突击波队,在师丶团炮火支援及597团四连同时于松毛岭方向对敌405高地实施拔点的战术配合下,以隐蔽接敌,多波次超越式攻击,拿下了敌603丶604拱卫阵地,接着各波次交替掩护,向山顶冲击,迅速拿下968高地,彻底摧毁了敌人明暗火力点,屯兵洞,弹药库,缴获一批轻丶重武器等物资,取得拔点作战胜利,荣立集体一等功。军师首长称赞:“打了一个漂亮歼灭战”。</p><p class="ql-block"> 在受领任务两个月前,七连已从一线防卸前沿撤下来进行模拟演练。中秋佳节,“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团首长与突击队过节。在搭起帐篷的山坡上,战士们围坐着聊家乡土特产。高邮籍战士裔九凤说,他们家乡的双黄鸭蛋出名。首长问他咋起了“九凤”这个像女孩的名子,他说,爸妈想个女儿呗。副连长孙兆群虎臂熊腰,膂力过人,疾走如飞。七连处处争第一,是济南军区标兵连。他这个副连长自然是响当当的一员猛将,非但骁勇,带兵也有一套。首长鼓励裔九凤做一只展翅翱翔的“凤”,孙兆群打趣:那我就做高山鹰,一起“飞”上968……全连最小的战士顾克路,家乡是孟子故里邹城,距刘克诚副政委家乡近,盛产牛心柿。这种柿子个儿大肉质细汁多,用它做柿饼入水化后比蜜甜。他们家乡的柿子熟了,多是女人采摘,她们心灵手巧,不会碰破柿子,还会留些柿子给冬天的鸟儿。老班长潘家乾是特务连开辟通路的工兵,已结婚有小孩,因营养不良,孩子羸弱。他说,等拿下敌人968高地,胜利凯旋之日,去邹城买些牛心柿,给孩子增加营养。顾克路17岁,本不让他参加突击队,他软磨硬缠,参加了拔点战斗。</p><p class="ql-block"> 顾克路同刘克诚副政委的警卫员是同乡。拔点前,曾来首长的猫耳洞找过警卫员,作为团首长,刘克诚送给顾克路一盒一次成相胶片。顾克路高高兴兴地拿了,临走向首长敬了礼,说:胶片先留着,等拔点胜利,用它照上几幅照片寄回家……</p><p class="ql-block"> 12.2拔点那天,副连长孙兆群身上十多处负伤,坚持指挥战斗,最后一个撤出阵地。三排长李乐宝打着红旗冲上968高地主峰,第一个向团首长报告:“第三突击波已攻占968高地”。此时,那面飘扬在968高地的战旗是那样的庄严鲜红,那是中国军人的鲜血染红了它!在这次拔点的路上,顾克路先被炮弹片击中左臂,顾不上包扎,向968高地迂回冲锋,又被一发炮弹炸断右腿。当发现敌屯兵洞口有一侧射火力点,顽强地爬向洞口,在距洞口十多米投进手榴弹,将两名敌人炸出洞外,他继续向洞口爬去,塞入爆破筒,顷刻,敌人的工事炸上了天。而这位仅17岁战士的青春为祖国绽放了最后的芳华!他没能用首长送他的胶片照了相寄回家。在整理遗物时,装在塑料袋里的胶片原封未动。为开辟通路的潘家乾班长牺牲在排雷路上,裔九凤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荣立一等功,给父母留下了一枚闪耀光芒的军功章!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刘克诚常常想起这些年轻的士兵,虽刚刚成年,就扛起了为国戊边的重任,把热血洒在了南疆。他们身上有着中华民族反抗外敌的血性,传承了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他们是祖国和人民的骄傲!有一年八一建军节,刘克诚去了趟无锡,同从锡山区副区长位置上退下来的过兴南战友畅谈199师的光荣历史。刘克诚讲述老山的一幕幕场景,他们深感:抗美援朝,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把敌人赶过三八线,迫使美军在谈判桌上签字,是新中国立国之战。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及延续十年老山轮战,为我国改革开放赢得了和平的边境环境,也促进了国际格局改变,为我国经济腾飞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一个崇尚并且善待英雄的民族,才能为和平而战,才能使国家走向强盛!</p><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光阴之辇虽然走过四十年,但当年的战场记忆不会随着社会发展被忘却。每年12.2拔点纪念日,刘克诚这位当年596团副政委、如今退休的老副县长都在自家院里向云南老山的方向深情遥望,他想像着那些烈士英灵或许会成为在天空飞翔的鸟儿,他在院里摆上熟透了的红柿子,纪念烈士,并默默吟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国殇》:</p><p class="ql-block"> 身首分离啊,壮心不改变,</p><p class="ql-block"> 实在勇敢啊,具有战斗力,</p><p class="ql-block"> 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p><p class="ql-block"> 身已死亡啊,却精神永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每年12月2日,老副县长刘克诚院子里的柿树都会挂满红彤彤的柿子,一群喜鹊飞来,扑楞楞落在树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