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分类知识

许传斌

<p class="ql-block">昆虫在动物传统分类中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近年来昆虫纲被提升为六足亚门。主要特征:身体由若干环节组成,包括头、胸、腹3部分;头部不分节,具有口器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是感觉与取食的中心;胸部分为3节,具有3对足,一般成虫还有2对翅,部分种类翅退化,是运动的中心;腹部分为11节,常演化为8节、7节或4节,包含生殖器官及大部分内脏,是生殖与营养代谢的中心。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即变态,主要有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两类。</p> <p class="ql-block">昆虫具有体型小、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适应性强的特点。全世界已知100万种以上,约占动物界种数的80%,中国已知10万多种。广义的昆虫通常分为4纲38目。原尾纲包括蚖目、华蚖目、古蚖目3个目;弹尾纲包括原跳虫目、长跳虫目、愈腹跳虫目、短角跳虫目4个目;双尾纲包括双尾目1个目;昆虫纲包括石蛃目、衣鱼目、蜉蝣目、蜻蜓目、襀翅目、等翅目、蜚蠊目、螳螂目、蛩蠊目、螳䗛目、竹节虫目、纺足目、直翅目、革翅目、缺翅目、啮虫目、虱目、缨翅目、半翅目、脉翅目、广翅目、蛇蛉目、鞘翅目、捻翅目、双翅目、长翅目、蚤目、毛翅目、鳞翅目、膜翅目30个目。</p> <p class="ql-block">原尾纲:统称原尾虫。是一类原始的昆虫。全世界已知共有3目10科600余种,中国已记录215种。身体呈半透明状;微小细长,长度不超过2毫米;无触角、复眼和单眼,仅有1对假眼;前胸足较长,向头前伸出,犹如触角。增节变态。主要生活在石下、土壤和腐叶中,喜潮湿环境。1956年,我国昆虫学家杨集昆先生在华山首次发现了分布在中国的原尾虫;1963年,尹文英院士描述了分布于中国浙江天目山的两种原尾虫。</p> <p class="ql-block">弹尾纲:统称跳虫。是一类原始的昆虫。全世界已知达8000种,中国已发现并定名约320种。成虫体微小至中小型;长形或圆球形,身体裸或被毛、鳞片;头下口式或前口式;触角丝状,通常4节;复眼退化,每侧由8个或8个以下的圆形小眼群组成;腹部6节,第1节腹面中央具黏管,第4或5节具弹跳器;无尾须。表变态。体色多样,喜欢潮湿并富含腐殖质的环境,多数种类以真菌和腐殖质为食,种群密度非常高。</p> <p class="ql-block">双尾纲:主要包括双尾虫和铗尾虫两大类。全世界已知共有800多种,中国已知50多种。身体细长,体色多为白色或乳白色;口器咀嚼式,内藏于头部腹面的腔内;触角长并呈念珠状;无复眼和单眼;胸部构造原始,三对足的差别不大,跗节1节;腹部11节,第1—7腹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腹末有1对尾须或尾铗,无中尾丝。表变态。主要生活在土壤、洞穴等环境中,取食活的或死的植物、腐殖质、菌类或捕食小动物。</p> <p class="ql-block">石蛃目:是较原始的小型昆虫。全世界已知共2科65属约500种,中国已知种类均属于石蛃科,共有8属27种。体小型,体长通常在15毫米以下;近纺锤形,胸部较粗且背侧拱起,向后渐细;体表常密被鳞片,有金属光泽;体色多为棕褐色;口器咀嚼式;触角长丝状;有单眼,复眼大而近圆形;无翅;3对胸足形状相似;腹部11节,末端具1对侧尾须和1根中尾丝。表变态。多喜阴暗,一般生活在地表,生境多样,以植食性为主。</p> <p class="ql-block">衣鱼目:是较原始的小型昆虫。全世界已知共5科约370种,中国已知共4科约250种。体小至中型,通常5—20毫米;体略呈纺锤形,背腹部扁平且不隆起;体表多密披不同形状的鳞片,有金属光泽,通常为褐色,室内种类多呈银灰或银白色;口器咀嚼式;触角长丝状;复眼退化,通常无单眼;胸节宽大,无翅;腹部11节,第11节具1对尾须和中尾丝,长而多节。表变态。喜温暖环境,多数夜出活动,室内种类可危害书籍、衣服等。</p> <p class="ql-block">蜉蝣目:是现存最古老的有翅昆虫。全世界已知2300多种,中国已知300多种。成虫体小至中型,细长,体壁柔软,薄而有光泽,常为白色和淡黄色;口器咀嚼式;触角短,刚毛状;复眼发达,单眼3个;翅膜质,前翅很大,后翅退化,休息时竖立在身体背面;雄虫前足延长;腹部末端两侧生有1对长的丝状尾须,部分种类还有一根长的中尾丝。原变态。成虫不取食,寿命极短。稚虫对水质敏感,是检测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p> <p class="ql-block">蜻蜓目:是一类较原始的昆虫。现生类群共包括差翅、束翅及间翅3个亚目,全世界已知29科约6500种,张浩淼2018年主编的《中国蜻蜓大图鉴》收录中国蜻蜓3亚目23科175属820种。成虫体中至大型,细长,20—150毫米;体壁坚硬,体色艳丽;头大且转动灵活;口器咀嚼式;触角短,刚毛状,3—7节;复眼极其发达,单眼3个;前胸小,中后胸愈合成强大的翅胸;翅狭长,膜质,透明,翅脉网状,多横脉,有翅痣和翅结,休息时平伸或直立;足细长;腹部细长,具尾须。半变态。稚虫水生,捕食水中的小动物。成虫飞行迅速敏捷,捕食多种农林牧业害虫,是有益于人类的重要天敌昆虫。常见的科有蜓科、蜻科、蟌科、扇蟌科等。</p> <p class="ql-block">襀翅目:统称石蝇。是一类较古老的原始昆虫。全世界已知3400多种,中国已知400多种。成虫体中小型,长扁而柔软;口器咀嚼式;触角长丝状;复眼发达,单眼3个;前胸大,方形;翅膜质,休息时平折在虫体背面;跗节3节;尾须长,丝状,多节。喜山区溪流,稚虫有些捕食蜉蝣的稚虫、摇蚊、蚋的幼虫,有些取食水中的植物碎屑、藻类和苔藓。成虫常栖息于流水附近的树干、岩石上,取食蓝绿藻。对水体污染非常敏感。</p> <p class="ql-block">等翅目:俗称白蚁。世界已知3000多种,中国已知4科近500种。成虫体小至中型;体壁柔弱;多型;工蚁白色,头常为圆形或长形,口器咀嚼式,触角长,念珠状,无翅;兵蚁类似工蚁,但头较大,上颚发达;繁殖蚁主要包括发育完全的有翅雄蚁和雌蚁,前后翅相似。营群体生活,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生活于隐藏的巢居中。主要危害房屋建筑、枕木、桥梁、堤坝等建筑物,取食森林、果园和农田的农作物,是重要害虫。</p> <p class="ql-block">蜚蠊目:俗称蟑螂。全世界已知6科4337种,中国已知3科250多种。体宽,多扁平,体壁光滑,坚韧,常为黄褐色或黑色;头小,三角形,常被宽大的盾状前胸背板盖住;口器咀嚼式;触角长,丝状,多节;复眼发达,单眼退化;多数种类具两对翅,盖住腹部,前翅狭长,后翅膜质;3对足均为步行足,爬行迅速;腹部10节,尾须多节。渐变态。室内种类常在夜晚出来觅食,能污染食物和生活用具,传播多种致病微生物。</p> <p class="ql-block">螳螂目:统称螳螂。世界已知2000多种,中国已知8科近150种。成虫体中至大型,细长,多为绿色;头大,呈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口器咀嚼式,上颚强劲;触角长,丝状;复眼突出,单眼3个,排成三角形;前胸特别延长;前足腿节和胫节生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捕捉性前足;前翅皮质,后翅膜质,臀区发达、扇状;腹部肥大,尾须1对,短。渐变态。捕食各类昆虫和小动物,是重要的天敌昆虫。</p> <p class="ql-block">蛩蠊目:是一个小目,被称为昆虫纲的“活化石”。因外形既像蟋蟀又像蜚蠊而得名。已知仅28现生种,中国2种。身体扁长型,体暗灰色;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复眼圆形,无单眼;无翅;腹部10节;尾须长,8—9节。渐变态。生活在寒冷地区,尤其是高山上的岩石下或林中枯枝落叶中。1986年我国昆虫学家在长白山区首次发现蛩蠊目昆虫,并命名为中华蛩蠊,填补了我国没有蛩蠊目昆虫的空白,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p> <p class="ql-block">螳䗛目:是一种外形既像螳螂又像竹节虫的古老昆虫,发现于纳米比亚,2001年建立新目。目前已发现4科11属18个现生种类。中国仅发现1个内蒙古的侏罗纪化石种。体中小型,略具雌雄二型现象;头下口式;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多节;复眼大小不一,无单眼;无翅;胸部每个背板都稍盖过其后背板,前胸侧板大,充分暴露;前足和中足均为捕捉足;跗节5节;尾须短,1节。大多生活在山区草地石块下,捕食小型昆虫。</p> <p class="ql-block">竹节虫目:俗称竹节虫或叶䗛。全世界已知3000多种,中国已知300余种。成虫通常中到大型;体躯延长呈棒状或阔叶状;头小,前口式;口器咀嚼式;复眼小;前胸小,中后胸延长;有翅或无翅,有翅种类前翅革质,横脉众多,脉序成细密的网状,后翅膜质;足跗节3—5节;腹部细长,尾须短不分节。渐变态。成虫多不善飞翔,生活于草丛或林木上,以叶片为食。几乎所有种类均具极佳的拟态,常模拟植物的枝条或叶片。</p> <p class="ql-block">纺足目:俗称足丝蚁。全世界约300种,中国已知6种。中小型昆虫,体形细长,一般3—25毫米;体壁柔软;体色多为烟黑色或栗色;头部近圆形,前口式;触角丝状,22—32节;复眼肾形,无单眼;雌虫无翅,雄虫多具翅,翅柔软,狭长,前后翅形状相似;前足基跗节膨大,具丝腺,可以分泌丝造丝质隧道;腹部狭长,分10节,尾须2节;雄性外生殖器复杂,一般不对称。渐变态。主要生活在树皮、枯枝落叶和苔藓地衣上。</p> <p class="ql-block">直翅目:因该类昆虫前、后翅的纵脉直而得名。全世界已知18000余种,中国已知800余种。成虫体中至大型,体长10—110毫米,仅少数种类小型;口器为典型咀嚼式;触角多为丝状,少数为剑状或棒状;复眼发达,单眼2—3个或缺;前胸背板发达,呈马鞍形,中后胸愈合;翅常2对,前翅为覆翅,后翅扇状折叠;前中足多为步行足,后足为跳跃足,少数种类前足特化为开掘足;产卵器通常发达;多数种类雄虫具发音器,以左右翅相互摩擦发音,或以后足腿节内侧的音齿与前翅相互摩擦发音。渐变态。多数为植食性,取食植物叶片等部分。常见的科有蟋蟀科、蝼蛄科、螽斯科、草螽科、露螽科、蚱科、斑翅蝗科、斑腿蝗科、蚤蝼科等。</p> <p class="ql-block">革翅目:俗称蠼螋。全世界已知约1800种,中国已知210余种。成虫体中小型,狭长而扁平,表皮坚韧;头前口式,扁阔,能活动;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较宽;触角丝状;复眼圆形,少数种类复眼退化,无单眼;前胸背板发达,方形或长方形;有翅或无翅,有翅种类前翅革质,短小,后翅大;跗节3节;腹部长,尾须不分节,钳状;雌雄二型,雄虫尾钳大且形状复杂。渐变态。多为杂食性,取食动物尸体或腐烂植物。</p> <p class="ql-block">缺翅目:是极为罕见的昆虫类群,被誉为昆虫中的“活化石”。全世界已知现生种类40种。体型微小,体长不超过3毫米;口器咀嚼式;触角9节,呈念珠状;无翅型个体无单眼和复眼,有翅型具有复眼和3个单眼;尾须1节。半变态。多群居生活,通常以缺翅类型出现,当种群较为拥挤时便会产生部分有翅个体。一般生活在常绿阔叶林中,以真菌为食。分布于我国藏东南地区的中华缺翅虫和墨脱缺翅虫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p> <p class="ql-block">啮虫目:通称啮虫或书虱。全世界已知5500余种,中国已知近1600种。体小而脆弱;头部较发达,可自由活动;口器咀嚼式;触角长,丝状;复眼大而突出;胸部发达;翅膜质,静止时呈屋脊状叠盖于背上,脉相简单;足细长;无尾须。渐变态。生境复杂,常成群生活在树干、叶片或果实上,也有些种类生活在室内或动物巢穴中,取食书籍、谷物及动植物标本等。少数种类捕食蚜虫及介壳虫。虽有翅,但爬行活泼,不善飞翔。</p> <p class="ql-block">虱目:全世界约有3000种。体腹背扁平,通常小型,长0.5—10毫米,白、黄、棕或黑色;无翅;身体扁平;头小;口器咀嚼式或刺吸式;触角3—5节;复眼退化或缺,无单眼;胸部可分为3节,中胸可与后胸融合;足较粗,具有强爪,善于勾住寄主的毛发或羽毛;跗节1—2节,食毛亚目具1—2爪。不完全变态。是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体外永久性寄生昆虫,终生寄生于宿主体表,以宿主血液、毛发、皮屑等为食,有宿主专一性。</p> <p class="ql-block">缨翅目:通称蓟马。全世界已描述的种类有9科6000余种,中国已知340余种。成虫体微小至小型,细长,一般为0.5—15毫米;头锥形,能活动,下口式;口器锉吸式,左右不对称;触角短,6—10节;复眼发达,单眼通常为3个,无翅型常缺单眼;翅常2对,狭长,膜质,边缘具长缨毛,前后翅形状大致相同;足跗节1—2节,爪1—2个;腹部常10节,无尾须。在干旱的季节繁殖特别快,常见于花上,取食花粉粒和发育中的果实。</p> <p class="ql-block">半翅目:包括胸喙、头喙、鞘喙、异翅四个亚目。全世界已知83000多种,中国已知6100多种。成虫体小至大型,体形及体色均多样;头部后口式;口器刺吸式;触角多为丝状;复眼发达,单眼2—3个;前胸背板发达,通常呈六角形;胸喙亚目和头喙亚目前翅质地均匀,膜质或革质,异翅亚目前翅基半部骨化成革质,端半部膜质;足的基本类型为步行足;部分种类具蜡腺或臭腺。渐变态。多为植食性,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的汁液。猎蝽、姬蝽、花蝽等捕食各种害虫及螨类。常见的科有黾蝽科、猎蝽科、盲蝽科、姬蝽科、土蝽科、蝽科、长蝽科、缘蝽科、蚜科、木虱科、蜡蚧科、粉虱科、叶蝉科、广翅蜡蝉科、蜡蝉科、蝉科等。</p> <p class="ql-block">脉翅目:全世界已知17科6000余种,中国已记录14科约650种。体壁柔弱;头部呈三角形;口器咀嚼式;触角形状多样;复眼大,半圆形,具金属光泽;足细长,少数种类前足特化为捕捉足;翅膜质透明,前缘有翅痣,翅脉多分支,网状,在翅缘二分叉;成虫腹部细长,一般不具尾须;雌虫有时形成细长的产卵器。完全变态。绝大多数为捕食性,主要以蚜虫、叶螨、介壳虫等及各种虫卵为食。常见的科有草蛉科、褐蛉科等。</p> <p class="ql-block">广翅目:包括齿蛉、鱼蛉和泥蛉三大类群。全世界已知仅300余种,中国已知100余种。成虫小至大型,体长8—65毫米;头大,多呈方形,前口式;口器咀嚼式;复眼大,半球形;翅宽大,膜质,透明或半透明,前后翅形相似,后翅具发达的臀区;脉序复杂,呈网状。完全变态。幼虫捕食性,常生活在流水的石块下或池塘及静流的底层,对水质变化敏感。成虫白天停息在水边岩石或植物上,多数种类夜间活动,具趋光性。</p> <p class="ql-block">蛇蛉目:通称蛇蛉。是昆虫纲中的一个小目。全世界已知230种,中国已知现生种类30种。成虫体细长,小至中型,多为褐色或黑色;头长,后部缢缩呈三角形,活动自如;口器咀嚼式;触角长,丝状;复眼大,单眼3个或无;前胸极度延长,呈颈状,中后胸短宽;前后翅相似,狭长,膜质,透明,翅脉网状,具翅痣;腹部10节,无尾须;雌虫具发达的细长产卵器。完全变态。成虫和幼虫均为肉食性,是一类天敌昆虫。</p> <p class="ql-block">鞘翅目:通称甲虫。是昆虫纲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第一大目。全世界已知35万种以上,中国已知约1万种。成虫体小至大型;体壁坚硬;头壳坚硬,前口式或下口式;口器咀嚼式;触角为丝状、棒状、锯齿状、栉齿状、鳃叶状或膝状等;复眼发达,常无单眼;前胸发达,中后胸愈合,小盾片三角形;前翅坚硬角质化,后翅膜质;足常为步行足。全变态。许多种类成虫具假死性。食性复杂,主要有腐食性、粪食性、植食性和捕食性等。植食性种类很多是农林作物的重要害虫,有的是贮粮害虫。捕食性种类很多是害虫天敌。常见的科有步甲科、龙虱科、隐翅虫科、金龟科、叩甲科、瓢虫科、拟步甲科、天牛科、叶甲科、象甲科等。</p> <p class="ql-block">捻翅目:统称捻翅虫。全世界已知约370种,中国已知13种。体形小,雌雄异型。雄虫体长1.5—4.0毫米;头宽;口器退化;触角栉状或扇状;复眼大而突出,无单眼;胸部长;前翅退化成棒状,后翅宽大,扇状;腹部10节,无尾须。雌虫体白色或淡黄色;头小,常与胸部愈合;口器退化;触角、复眼及单眼均消失;无翅;多数种类无足。完全变态。营自由生活或内寄生生活,多寄生于直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等昆虫体内。</p> <p class="ql-block">双翅目:分为长角亚目、短角亚目和环裂亚目,共75科。全世界已知12万种,中国已知5000余种。成虫体小至中型;下口式;口器刺吸式、舐吸式或刮舐式,下唇端部膨大成1对唇瓣;触角丝状、短角状或具芒状;复眼大,单眼2—3个或缺;中胸发达,前后胸极度退化;前翅膜质,后翅特化为平衡棒。完全变态。成虫极善飞翔,常白天活动,少数种类黄昏或夜间活动。不少种类是传播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的媒介昆虫。部分种类幼虫蛀食植物,是重要的农林害虫。有些种类幼虫具捕食性或寄生性。常见的科有大蚊科、摇蚊科、蠓科、蚊科、毛蚊科、虻科、水虻科、食虫虻科、食蚜蝇科、实蝇科、丽蝇科、寄蝇科、花蝇科、蝇科等。</p> <p class="ql-block">长翅目:通常蝎蛉。全世界已知9科500种左右,中国已知3科150余种。成虫体中型,细长;头向腹面延伸成宽喙状;口器咀嚼式;触角长,丝状;翅2对,狭长,膜质,少数种类翅退化或消失,前后翅大小、形状和脉序相似,翅脉接近原始脉相;尾须短;雄虫有显著的外生殖器,在蝎蛉科中膨大呈球状并上举,状如蝎尾。完全变态。幼虫生活在土壤中,肉食性。成虫活泼,食性杂,取食软体的小昆虫、花瓣、果实或苔藓类植物。</p> <p class="ql-block">蚤目:通称跳蚤。全世界已知16科2300余种,中国已知8科519种。成虫体形微小或小型,体长多为1—3毫米;体坚硬侧扁,棕黑色;口器刺吸式,适于穿刺吸血,或起固定作用;触角粗短,1对,位于角窝内;眼发达或退化;无翅;后足发达、粗壮;腹部宽大,10节;体肢着生向后的鬃刺或栉,借以在动物毛羽间向前行进和避免坠落。完全变态。是一类善跳跃的寄生性昆虫,成虫通常生活在哺乳类身上,少数生活在鸟类身上。</p> <p class="ql-block">毛翅目:成虫通称石蛾,幼虫称为石蚕。全世界已知约1万种,中国已知850种。成虫体小至中型,蛾状;口器咀嚼式,极退化;触角丝状,多节;复眼发达,单眼1—3个或无;前胸短,中胸较后胸大;翅2对,膜质被细毛;足细长,跗节5节;腹部10节。完全变态。幼虫水生,常吐丝把砂石或枯枝败叶等做成筒状巢匿居其中,取食藻类或蚊、蚋等幼虫。成虫常见于溪水边,主要在黄昏和晚间活动,可吸食花蜜或水,趋光性强。</p> <p class="ql-block">鳞翅目:为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二大目,包括蛾、蝶两类。全世界已知约20万种,中国已知8000余种。成虫体小至大型,体、翅和附肢均密被鳞片;口器虹吸式,少数咀嚼式或退化;触角呈丝状、棒状、栉齿状等;复眼发达,单眼2个或无;足细长,跗节5节;翅膜质,有鳞毛和鳞片覆盖,多数种类翅面具各种线条和斑纹;腹部10节,无尾须。完全变态。幼虫绝大多数植食性,成虫取食花蜜。常见的科有菜蛾科、织蛾科、尖蛾科、麦蛾科、卷蛾科、刺蛾科、羽蛾科、螟蛾科、草螟科、尺蛾科、燕蛾科、枯叶蛾科、天蚕蛾科、蚕蛾科、天蛾科、舟蛾科、毒蛾科、灯蛾科、夜蛾科、弄蝶科、凤蝶科、粉蝶科、蛱蝶科、灰蝶科等。</p> <p class="ql-block">膜翅目:是昆虫纲第三大目,全世界已知10万多种,中国已知2万种以上,包括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两大分支。成虫体小至中型,个别大型;口器咀嚼式,少数嚼吸式;触角丝状、念珠状、棍棒状、栉齿状或膝状;复眼1对,较发达,单眼3个;翅2对,膜质,后翅前缘有一排翅钩列;腹部常10节,个别见3—4节,第1节常并入后胸,第2节常变细成腰状;雌虫产卵器发达,有的特化成螫刺。完全变态。成虫生活方式为独居性、寄生性或社会性,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传粉者和寄生者两种极为重要的角色。常见的科有三节叶蜂科、叶蜂科、树蜂科、小蜂科、姬蜂科、茧蜂科、土蜂科、蚁科、胡蜂科、蜜蜂科、隧蜂科、切叶蜂科、泥蜂科等。</p> <p class="ql-block">(说明:本篇所选图片拍摄于许家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