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胆说说王宠的《竹林七贤》册页

赵光

  装帧精美的明代书法家王宠小楷的精品《竹林七贤》 <p class="ql-block">  前两年的一天,一位做书画艺术品销售的朋友在聊天群里,介绍他刚刚装裱好的明代王宠的小楷《竹林七贤》,而且价格美丽。因为我喜欢写小楷,而且特别喜欢王宠的小楷,所以就毫不犹豫的入手了。<br></p> <p class="ql-block">  平时经常临王宠的一些小楷帖子,所以对这个由册页改装裱成的手卷,爱不释手,经常把玩,品读。</p><p class="ql-block">  我写小楷,除了读帖临帖,还常抄写一些古今著名的诗、词、文、赋,就是在写字之余,还想着做点读书学习的功课。有时候遇到一些帖子和文章中的典故,揣摩一番,就是一个提高自己的很好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这卷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王宠《竹林七贤》手卷入手之后,很快就读了两遍。装帧是没得说,高清仿真,是将8帧册页装裱成手卷的。这是王宠小楷当中的精品,字体和篇章结构,都应该是代表着王宠小楷作品的最高境界。</p><p class="ql-block">  推崇和评论的话,网上多的是,评价的水平也都比我高,就不在这里说了。我要讨论的,是在细读内容之后,觉得是有些文不对题,严格的说这根本就不能叫做《竹林七贤》。所以在之后的这段时间,忙里偷闲,在网上做了一点搜寻探索的事,就是想一探究竟。</p> <h5>  <i>王宠小楷《竹林七贤》高古直追魏晋! </i></h5><h5><i>  2020-06-07 10:52</i></h5><h5><i>  王宠小楷册页《竹林七贤》(八开),23×11cm×8,明代著名收藏家项元汴旧藏。</i></h5><h5><i>  本册小楷抄录《竹林七贤》及《紫薇村》、《三茅峰》、《孔雀坛》、《秋日承石壁诸公过访越溪获作》、《雨坐石湖草堂》等旧作诗五首,王宠书法尤擅行草和小楷,其小楷取法高古,直追魏晋,以钟元常、王大令、虞永兴等为楷则,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注重收放对比,常夸张主笔,化繁为简,追求一种疏宕雅拙、笔断意连的韵味,以韵写拙,而又拙中见秀、拙中见雅。</i></h5><p class="ql-block"> 斜体字的内容,是我在网上搜来的。关于王宠小楷《竹林七贤》卷的介绍和评价,可以找到很多。许多人和网站上的介绍,大体相同。但就是这些介绍和评价,让我感到我确实有必要做一番深入的探讨。</p><p class="ql-block">  王宠写的这个册页,在第1页,他确实题了“竹林七贤”4个字,应该是作为标题的。</p><p class="ql-block">  按照这个标题,这篇“竹林七贤”册页,王宠抄写的,应该是明代大文豪王世贞所做的《竹林七贤图赋》。</p><p class="ql-block">  王世贞一生,著作颇丰,有全集《弇山堂别集》存世。王世贞作《竹林七贤图赋》,是因为他的友人尤子求,画了一幅竹林七贤图给他。所以王世贞兴之所致,为画作专门作了一篇《竹林七贤图赋》,而且它的开篇是有序的。</p> <p class="ql-block">  上面的这段《竹林七贤图赋》的序言,我在网上搜到的。但王宠在抄写的时候,没有写这几句序言,而是直接写了正文。</p>   这是王宠“竹林七贤”册页的开头两页。下面则是在网上搜到的王世贞《竹林七贤赋》开头的一大段。可以看到,王宠从一落笔,字就写得潇洒俊秀,让人的感觉,就是精美之极。<div>  王宠在册页的第1页,抄写到“实葳蕤以芬甘兮”的“甘”字。</div> <p class="ql-block">  第1页抄写的内容,与在网上搜到的《竹林七贤图赋》第1段的内容,是一致的。</p> <p class="ql-block">  这一页,即第2页,是从“实葳蕤以芬甘兮”的“兮”字开始,接原文的“将以待夫栖鸾”下来的。后面的“粤有磊块酒人”,及下面的几句,都没有问题。</p>   这是网上搜到的《竹林七仙图赋》的第2段。 <p class="ql-block">  问题出在这一页,整个图册第2页的第3、4行,也就是我用镇纸标示的地方。赋的原文“指九阳而晞发兮”,“晞”字在这里后面接了“空中旋”而没有接着写“发兮”,与赋的原文对接不上了!!!</p><p class="ql-block">  特别要注意到的,是3、4两行所在的纸的颜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应该3、4行是分别写在两张纸上,后来装裱时拼接成这个样子的。</p><p class="ql-block">  那么问题来了,第4行的内容出自哪里呢?</p><p class="ql-block">  接着看第5行:“我所忆兮泰山松,秦皇避雨驻六龙”。这是王宠的另一篇诗作——《五忆歌》里面的内容,是《五忆歌》首忆匡庐泉里最后一段话。</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说,王宠以“竹林七贤”为题的这套册页,真正抄录的王世贞《竹林七仙图赋》,只有一页零3行,从第二页第4行开始,就转到王宠自己写的《五忆歌》上去了。</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王宠自己在册页的末尾,曾经做了一个后记:“丁亥十月,同履约读书石湖精舍。余暇辄弄笔窗间,漫录旧作,工拙非所计也”。他的《五忆歌》也有序和后记。其序曰:“丙戌病暑,城居如甑,伏枕书空,神游六合,戏作五忆之歌,以解烦蒸,犹执热者之思濯乎”。</p><p class="ql-block">  这《五忆歌》是作于丙戍年的。第2年为丁亥年,王宠于丁亥十月在石湖精舍,与其兄王守(字履约)读书,期间曾用楷书漫录旧作。这旧作中,是不是就包括了这首《五忆歌》,不得而知。我查了王宠的的年谱,这一年王宠写了不少书作,但绝对没有写《竹林七贤》的记载。</p><p class="ql-block"><br></p><h5><i>嘉靖六年(1527年)丁亥 三十四岁</i></h5><h5><i>一月,于石湖禅院楷书《游包山诗卷》寄华云。</i></h5><h5><i>二月,书石湖、包山杂诗卷,后题"丁亥春二月之吉,书于石湖精舍"。同月,小楷书《寿方斋袁君六十颂并序》(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i></h5><h5><i>"《明王宠书出师二表》,金粟笺,乌丝栏本,行草书,款识云,丁亥孟夏望后书于石湖精舍,雅宜山人王宠履吉父。"(《石渠宝笈》)</i></h5><h5><i>三月,宠为金用书《九歌》一卷。</i></h5><h5><i>四月望后,仿祝允明草书《古诗十九首卷》,今藏上海博物馆。同月二十二日,行书《山居杂作》册(今藏上海博物馆)。</i></h5><h5><i>五月,于石湖精舍草书《七发》卷,跋云:"丁亥夏五,与口口昆仲同寓石湖精舍,山窗燕坐,为写此卷。雅宜子王宠识。"(《江村销夏录》。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i></h5><h5><i>十月,小楷书《岳阳楼记》等十册赠华云。</i></h5><h5><i>十二月二十一日,于石湖草堂草书《千字文》。(见《故宫书画录》一,《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四)</i></h5><h5><i>是年,宠书张衡《舞赋》于仇英所作《瑶台清舞图》上。</i></h5><h5><i>是年,楷书《摹东方朔像赞》(今藏台湾故宫博物院)。</i></h5><p class="ql-block"> 在王宠年谱上可以看到,丁亥年十月,他是用小楷写了《岳阳楼记》等十册赠给华云,如果其中包括“竹林七贤〞,是有可能的。但是这样就与现在我们看到的装裱成手卷的册页最后一页上的跋的内容不符了。因为《岳阳楼记》和“竹林七贤”,都不是他本人的旧作。年谱中没有记载丁亥十月他曾经写过自己的什么旧作。</p><p class="ql-block">  现在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是,在这题名为“竹林七贤”册页的中,怎么就在《竹林七贤图赋》只写了十几行,就突然转接到《五忆歌》了呢?</p><p class="ql-block"> 更让人不解的,是本来要抄写王世贞的《竹林七贤图赋》的,但只开了个头,后面的很长一大部分,为什么不见了,没有了?</p><p class="ql-block"> 按照我在百度上查找到的关于《竹林七贤图赋》的篇幅,至少应该在十几个自然段;全篇多少个字,现在查不到。目前我也没有办法到图书馆去找到王世贞全集查阅。但从内容看,肯定这里抄录的只是刚刚涉及到竹林七贤中的第1位,其开篇之意上尚未表达完整。并且,突兀而转的《五忆歌》首忆匡庐泉,内容也不全。</p><p class="ql-block"> 因为册页第2帧第三、四行上下文衔接不上,由此可见,这里的前后两文,都是残本。中间应该是既缺失《竹林七贤图赋》的很多页,又缺王宠《五忆歌》首忆匡庐泉篇的绝大部分!!!</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说,这几页是两个残本拼接起来的。</p> <p class="ql-block">  我在百度上找到的介绍王宠作于戊子年的行草书小楷《五忆歌》及释文的截图。被那个写着“目录”二字的蓝色圆圈儿挡住的字,是“旋”字。</p> <p class="ql-block">    从《五忆歌》的标题,序言,到正文。</p><p class="ql-block">   首忆是匡庐泉,是写庐山的泉水的。</p> <p class="ql-block">  之后的几忆,其二是泰山松。</p> <p class="ql-block">  其三是峨嵋雪。</p> <p class="ql-block">  其四是渭川竹。</p> <p class="ql-block">  其五是黄鹤楼。</p><p class="ql-block">  《五忆歌》的释文,这里不再附赘。</p> <p class="ql-block">  王宠在他的这卷行草书的《五忆歌》后记中曰:“往岁作此歌,戊子夏五,与明卿燕于钱氏有斐堂,新暑作毒,挥汗成雨,眇然有江海之思,遂书此以赠”。</p><p class="ql-block"> 这篇《五忆歌》,原作是作于丙戌年暑期。“竹林七贤”及其中出现的残本小楷书《五忆歌》有可能写于第2年丁亥十月。这一卷行草书的《五忆歌》手卷,是写于丁亥年之后的一年即戊子年的“夏五”。</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网上可以搜到的,王宠行草书小楷的《五忆歌》全貌。应该是一副长的手卷。仔细看可以看出,《五忆歌》是分别写在5张,每张17个竖格的纸上,然后又把这5张纸装裱成一个长卷的。</p> <p class="ql-block">  看王宠的行草书《五忆歌》高清细节,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卷王宠《竹林七贤》册页中,后几帧所书《五忆歌》的内容顺序,与在后一年即戊子年夏行草书所书的,是有所不同的。其三,变成了黄鹤楼,峨嵋雪和渭川竹则顺延排在了后面。</p> <p class="ql-block">  在整个考证《竹林七贤》的过程中发现,有两点可以肯定,即:1)、这8页纸上的内容,尽管出现了诡异的变化,有未解之谜,但三部分内容的字体和书写风格是完全一致的。纸张颜色虽然略有差别,但应该是同时期书写,用的纸张应该是同一种。2)、第2页的第3、4行间,从文字内容和纸张颜色,都可以断定是后拼接的。</p> <p class="ql-block">  这一页的后两行,从纸张的颜色上看,与前面五行似乎也是拼接的。</p> <p class="ql-block">  在《五忆歌》的渭川竹之后,是王宠写的五首诗。标题分别是紫薇村、三茅峰、孔雀坛、秋日承石壁诸公过访越溪庄作、雨坐石湖草堂。前面四首为七言律诗,后一首为5言律诗。</p><p class="ql-block"> 在网上没查到这几首诗的出处,是不是王宠自己的诗作,我没有能力考证。但从随后的后记看,应该包含在王宠所说的旧作之中。</p> <p class="ql-block">  在现在看到的手卷中,楷书《五忆歌》的最后一忆渭川竹,是写在一整页上的,后面也没有抄写他原作的后记。与下一页的5首诗,不存在同一页上的衔接,所以看不出5首诗之前,还有没有别的诗,也就是看不出还缺不缺其他的诗或是其他内容。</p> <p class="ql-block">  做了这么多佐证的收集和资料的分析,我大概得出以下结论和疑问。</p><p class="ql-block"> 一、网上介绍和现在世上流传的王宠“竹林七贤”手卷中装裱的8页,是三部分内容组成的。包括了王世贞的《竹林七贤图赋》开头的一部分内容;王宠自己的诗作《五忆歌》的绝大部分内容;还有王宠的5首诗及后记(跋)。王宠一生诗作不少,丁亥年时他已经34岁,屡试不第,但书法成就已臻完美,抄写自己的旧作,不太可能只抄这5首诗。综上我断定,这个《竹林七贤》手卷,是三个残本拼接在一起的。</p><p class="ql-block"> 二、网上介绍所说的“竹林七贤”书写内容包括“竹林七贤”和王宠的5首诗,都没有提到王宠的《五忆歌》。对这个手卷内容的表述是不准确,不完整的。因而将这一卷包含八张册页纸装裱成的手卷称为“竹林七贤”,是不准确的,应该称为“王宠小楷残本册页”。特别是不能简单的以开头的标题为由称为“竹林七贤〞,容易误人子弟呀!</p><p class="ql-block"> 三、这样精美的三篇小楷作品,为什么能够成为残本?又是谁,把这三部分残本,整合装裱在一个手卷之中?8页纸上,只有“子京”、“墨林”、“墨林山人”、“王宠私印”、“履吉之印”5枚印章,没有其他收藏和鉴赏印鉴。那么这一个手卷和这些残本后面,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欣赏和学习中国古代著名书家的传世作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洗礼和传承。如果能够知道这些作品背后的典故和收藏流转佳话,不仅可以丰富人们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和认知,使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涵更加丰满,也更能够激发人们对中华优秀文明的深度热爱。</p><p class="ql-block"> 期盼着有一天,有人有机缘能够发掘出这个残本手卷背后的那些人们尚未知晓的故事。说不定那也是一个类似于《富春山居图》一样,让人心灵震撼,荡气回肠的凄美故事。</p><p class="ql-block"> 在临写名家小楷的学习之余,斗胆做了这点儿妄议古人的事儿,希望古人不要见怪,也希望大家不要见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