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奇遇

王有强

<p class="ql-block">  忙碌了一个星期,终于到了周末,可以休息了。早晨起来,外出锻炼身体转了上个小时,吃过早饭。十一点多吧,睡了一个来小时的午睡。再出去转转吧。到哪去呢?从房后进沟,上到沟脑,沿着碥子路上梁到金家岭上去吧!有好长时间没去过了。</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农村,是个喜山好水不爱转县城尤其是不爱去人多的地方的人。 自从搬到县城北关党家弯水岸嘉苑居住两年多快三年了,我已好几次独自一人上到金家岭梁上,有两次是和友人一块去的。还有一次翻过岭到了别一边黑沟,然后从黑沟那边回来。</p><p class="ql-block"> 沿着王家沟沟心上到金家岭梁上,快走的话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休息一下,然后返回,全程大约需要两三个小时的时间。王家沟沟口是一个喇叭口形状的地形,沟囗比较平缓开阔的地段都被开发成了一排排的楼房,一层比一层高,有一点重庆山城的味道。左边名曰:“井泉山庄”,右边名曰:“月泉山底”。我是沿着右测“月泉山庄”的之字型公路上坡的,在它的颈部<span style="font-size:18px;">狭窄处正式进沟,这一段路是泥泞的羊肠小道比较难以往上行走,加之刚下过一场小雪,在这冬至刚过一九的天气里,更加的难走。沟两边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雪还没有化。我找了一根比大拇粗的一人多长的树棍,折去树梢较细的部分当作拐杖,好走得多了。由于是上坡路,才走了不大一会儿,就气喘嘘嘘,身上热呼呼的,有了微汗。可是一双手却冻得直哆嗦发麻。拄着木棍的右手还好些,左手就难了,从衣服袋里掏出两个野核桃握在手里搓圈圈,好多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继续往前走,雪越来越厚,路越来越难走。沟两边的山上树木越来越粗,越来越茂密。大约五十分钟之后终于走到沟恼。开始要沿着之字形的碥子路上梁。你看这里,水流经过的沟心,形成了好多倒挂的冰柱,虽然很冷,却有着好看的美景。</p><p class="ql-block"> 经过近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终于上到了山梁上。右边是一块大约一亩多的长满草的平地,早已没种庄稼了。 再往里是一间已经倒塌了的房子,那里是1970年代左右柞水中学勤工俭学修的房子,连同它前面的这一块地就是当时师生们勤工俭学的成果。</p><p class="ql-block"> 左边是一片竹林,这种竹子只有指头粗细,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有人知道吗?中间有一条小路穿竹林而过,竹林的尽头是一块有两三亩大小的地,地中间竖着一面黄色旗子,那是为了驱起野猪等免害庄稼用的。地的尽头是一栋破旧的三间瓦房。门上红红的対联显示它还有人在住。以前的几次,每当我们一登上山梁,就有好几只狗开始狂犬。每当这时我们总是不敢继续前行,站在地边,连竹林小路都不敢前行,远远的看看。然后原路返回。</p> <p class="ql-block">  谢天谢地,今次没有狗叫,手上又拿着一根棍子,于是大着胆子向竹林小路走去。在竹林尽头与地交界处有一个破怕的木窗窗格子挡着,起着篱笆墙的作用。挪开木窗窗格子,向前走了几步,担心有狗,不敢继续向前,地和房子看得更清楚了。地中间除了插着的一面防野兽的黄色旗子外,地中间的一块刚刚翻过。门前横七竖八的放着用来烧火的木柴。山花边还盖了一个用来养猪的猪圈。门前的墙上也竖有一堆柴禾。</p><p class="ql-block"> 想要更近一步,看得更仔细点,担心有狗,还是返回吧!关上木窗格子的篱笆门走出竹林小路。猛抬头,只见一个老人背着背篓。</p><p class="ql-block"> “你就在这里住?”。</p><p class="ql-block"> “你们不是有两个人吗?我看那上山的脚印象是两个人。上这里来干什么?”。</p><p class="ql-block"> “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没事干,上来转转。”</p><p class="ql-block"> “既然来了,到屋坐坐吧!”</p><p class="ql-block"> “不了,都三点多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又改变了注意,“也好,来都来了还是去看看也好。”</p><p class="ql-block"> 跟随着老人再次返回竹林。“你家的狗呢?我前几次来,狗都在叫。你住在这里,吃水怎么办,有水吗?”</p><p class="ql-block"> “放了。以前将狗拴在门前,每次下山,给狗留上食物。有时走的时间长了,狗吃完了就只有饿着。看狗饿得可怜后来就把狗给放了。有啊!那边沟漕里,还有屋后山山梁上都有水。你住在哪里?老家在哪?是风镇人吗?”老人问。</p><p class="ql-block"> “就住在山下边,搬来这里有两三年了。老家是七坪的,在马房子村。”</p><p class="ql-block"> “ⅩⅩ你认识吗,他是村文书,人可好了,给我办了好多事。现在还在干吗?”</p><p class="ql-block"> “你说的那是我大哥。没有干了,属鼠的已经六十一了,退了。”</p><p class="ql-block"> “你某某伯在村上当了二三十年的会计,然后你哥接着他干。XXX、XXX呢?”</p><p class="ql-block"> “是的,那是我远方的伯父。XXX是我的三伯。XXX就是我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哦!说起来都是熟人。没想到在这里和你见面。我还以为我家来了贼了。太稀奇了,真是有缘。”</p><p class="ql-block"> 我们两都很兴奋,连路也不走了,停下来只顾着说话。老人非常健谈,耳聪目明,接着他说:他是属马的,42年出生,我父亲43年属羊的,他比我父亲大一岁。他们还是同学,他后来没念书了,当了农民。我父亲经历的多,读书结束后开始教书,在红火大坝(七坪红火)教过;在野猪坪教过(下梁明星);后来到了县药司,下乡到我们这里指导种药材;在县联社,县财贸学校也都干过。我父亲在时,他们在路上见面一谈就是好长时间。他问道:“你母亲比你大(父亲)过世得早,还是迟”</p><p class="ql-block"> 我说:是啊!父亲在柞水县城小上的是简师班,十四五岁就开始教书,后来下放到农村还当过大队会计,大炼钢铁时外出给几百人管过伙。再后来就到了县药材工司。退休时工龄都四十多年了。 我父母是2013年去世的,母亲比父亲先过世,一个是二月二十三,一个是三月初四,两人前后相差只有十天。一转眼去世 都已经八九年了。你直幸福,看你身体多好,都马上足八十岁的人了,还那么硬朗,还能走这么难走的山路,耳聪目明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也很兴奋,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我父亲的老同学,我们俩兴奋地谈着,老人告诉我:他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大儿子已不存了,小儿子因为和人打架,在受法。现在儿子的儿女,女儿的儿女都有了儿女。“晚辈在我跟前也都好,都叫我到她们家去住,但我一靠子种地习惯了,舍不得眼前的这么好的地和老房子。因此上就一个人一直在这山里住着。这几年也经常到娃们家去住,家里的鸡、狗、猪、猫没人喂,走不离。后来我就喂得少了,甚至不喂”。老人在说这一段话的时候有悲伤有喜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是啊,老人一辈子在这深山野林里住,种地习惯了, 总是舍不得离开。世间繁乱,还是这深山老林里的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好哇。我有时间也想过要到一个远离尘世的桃花源里去生活,那该有多美好,无忧无愁的。我说:“是啊,人生就是一杯酒,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你命真好,现在都四世同堂了,晚辈们都很孝顺,你该满足了,好好活着,活个长命百岁。现在国家的政策又好,你的身体又这么硬朗,该好好的享受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 我对老人讲了2013年我父母去世的详细情况。又讲了2014年两个女儿的母亲去世的事情。老人说:“你的事,我也略知一些,只是不知道详细经过。如今的社会国家的制度真的是好。但社会上的人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我们要有这样一种心态: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是我们都太善良了。”</p><p class="ql-block"> 老人真的不简单,别看他一个人住在深山老林,可外面发生的事,老人样样都知道。</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走到了他的家门口。我拿出手机说:“给你照张像吧”老人站在那里,东西都没有放下。于是便有了这张老人站在自家门前的照片。老人连大门都没有开,我们两就站在他家门前只顾着聊天,老半天才想起来开门,从背上放下了行旅。屋里的家具都很陈旧,灶台上落了好厚的一层灰,地上有两只猫,老人说:“这次下山,也好几天了,孩子们不让走。虽然说走时给猫留有猫食,我担心猫饿坏了,就上来了”。老人要给我烧火烤,我说:“不用了,也不冷”。我们两就这样站在门外,老人说:他原来在七坪的三星,红火都住过。老房子被水冲毁,没办法就在这里上了户口,盖了三间房子。搬到这里也有三十多年了,。这里的地很宽广,较平坦,土也厚,很适合种庄稼。<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后,眼前的</span>这些比较平缓的坡地以前都是他种的地,现在都荒了,栽种的松树都能作家具了。这几年年龄也大了种不动了,现在只种了房门前这一点。眼前的这些毛栗树都是他在以前的地里种下的。今年打毛栗时雨水多,也没有打,都让别人捡去了。</p><p class="ql-block"> 上半年开春种了点洋芋,还没到挖的时间叫野猪吃了,玉米都是没敢种,地里只种了一点杂粮和蔬菜。后来又病了得了脑梗,住了两个多月的医院。老人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就是好,看病花了好几万块钱,大部分国家都报了,自己只出了很少一部分。要是在以前自己根本看不起病。”</p><p class="ql-block"> “ 国家移民搬迁,怎么没有将你搬迁到河道去?”</p><p class="ql-block"> 老人说:“国家给我在梨园划了房基,我盖了一个两层半的楼房,老伴一至在下面住着。我住不习惯,不常住。所以还是常常住在这里,只是偶尔下去住几天,然后又返回这里来住。”</p><p class="ql-block"> 我以为是七坪的梨园。老人说:“不是的,就是在这下边原来的老加油站后面高速路前面”。哦!我知道了那个小地方原来也叫梨园。</p><p class="ql-block"> 这时老人电话铃声响了,老人拿出手机(一台红色的老人机),是他的女儿打的,询问他到了没?叮嘱他注意安全。我们两又聊了一些他们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我将自己所知全部告知了他。</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冬天天短,五点多天就黑了,我得下山了。</p><p class="ql-block"> 没走出几步,就看到山边树丛中有几笼蜂箱,我想老人家里应该有蜂蜜。折转身,问道:“你家有蜂糖吗?”</p><p class="ql-block"> “有啊!今天产的有六七十斤呢。我现在还有六笼蜂。前几年没有好好照看,蜜蜂分笼时,跑了好几笼蜂,不然现在应该有十几笼蜂子了。”老人把我引进屋,屋里黑洞洞的,抬头看见屋里的灯泡。我问到:“家里有电吗?”老人说:“以前政府给我安了太阳能,后来坏了,也就再没有用了”。老人从墙角处拿出来半桶(刷墙用的乳胶漆桶)蜂蜜,说:“这是其中的一半,还有一半我背到山下的家里去了。我这蜂糖可是好蜂糖,它可以放上六七年都不坏。”我说:“是的,这可是好东西。大前年我也买了十斤蜂蜜,吃到现在还有两三斤,还非常好。东西好不好,我能认识。”我对老人讲:“你要卖多少钱一斤,把你的电话号码给我,我给你帮忙卖”。“以前都是五十元一斤,今年我买便宜点,若是你介绍的,我还可以再便宜点。”老人将电话号码和他的性名告诉了我。原来老人性梅,我应当把老人叫梅大伯。</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吃过晚饭。以前取暖都是用电暖器,有时也将空调打开。天越来越冷了,必须要烧煤炉子了。将炉子安好,生好火,一家人坐在炉子前烤火。九点多了,打开电话,看到了梅大伯打来的电话。心里边也在担心老人一个人在山顶上的安全。将电话打过去问老人冷不冷,怕不怕。老人说:“不怕,我已将门栓好,不冷,火炉里正烧着大火,在烤火。”我叮嘱他早点睡,注意安全,睡时用火灰将火盖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真是寂寞无聊闲转山,奇遇山顶一老人。聊天知是父故交,越聊感情越是深。</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