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回忆(和平里)

独行侠

<p class="ql-block">编辑:心太软</p><p class="ql-block">摄影:心太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武汉市:在长江与汉水交汇处的沿江大道上有一个解放初建设的小区是(和平里)</p> <p class="ql-block">和平里、生我养我的地方:据武汉地方志记载:解放前是一大片棚户区。解放后又遭遇到一场大火。1951年政府在此地重建了“和平里”。</p><p class="ql-block">江汉区政府大楼和市团委办公大楼。大兴路小学、商业职工医院、江汉公园、武汉城防部队驻军部队大院、派出所、河南豫剧团、河北评剧团、长江航运客运码头等。</p><p class="ql-block">现在的东、民权路、南、沿江大道、西、大兴一路、北、大兴路。 </p><p class="ql-block"> 和平里又分:新和平里和老和平里</p><p class="ql-block"> 老和平里、总面积在28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前后兴建了12排、每排由5栋楼组成,每栋楼居家17户,共60栋,共1020家住户。</p><p class="ql-block"> 新和平里的地基是在老和平里建成之后的渣土填埋之上,建筑设计结构与构造和老和平里一模一样,不同的是地基要比老和平里高出1米、共6排、30栋、510家住户。</p><p class="ql-block"> 设计美观居住适宜仿苏联式三层错层混泥土、红砖,红瓦、木地板、前后都有花园式的楼房,总共1530家住户。 </p> <p class="ql-block">冯翔:和平里长大的娃。</p> <p class="ql-block">和平里原三层楼、本图是前半部分,凸出部分正面是大门。</p> <p class="ql-block">本图片是原三层楼的后半部分,房间和凸出部分是错层的公用厨房。</p> <p class="ql-block">原来是红砖墙,现在外墙是上了白灰水泥的墙面</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和平里20号或者说之前是22号。因为原来的1至2栋楼是武汉商业职工医院职工居住。(被划分出去)</p> <p class="ql-block">和平里20号门前的碉堡</p> <p class="ql-block">这栋楼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的童年是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20号楼门前碉堡不知道什么时候穿上了瓷砖。</p> <p class="ql-block">20号楼出入的大门。看看墙壁上挂的电表就知道这里 现在还居住有多少户人家。</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20号的一楼上二楼</p> <p class="ql-block">二楼错层的厨房门</p> <p class="ql-block">二楼厨房约8平方米左右,六家共用。</p> <p class="ql-block">每当大人们下班做饭的时候,同屋的张妈妈、李妈妈、陈妈妈都在这里做饭,虽然是有点拥挤,但很和谐也热闹。特别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就更热闹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家原来做饭的地方。原来都是木制 框架。烧煤球、两边各一个(汤罐)注:装水、水开后做饭喝茶、晚上洗脚洗脸。 儿时的我们要是对哪家有意见,就往哪家汤罐里撒尿或丢沙子。</p> <p class="ql-block">公用的(堂屋约30平方)还是原来的那个样。现在叫公用走道或公用客厅。</p> <p class="ql-block">  90年代政府对和平里整个小区经过一次大的改造。三层楼前后都扩宽扩建加盖了楼房,同时往上加了四层变成现在的七层楼房。</p> <p class="ql-block">现在20号楼门前的花园。由于加层、向中心花园扩建,每栋楼与楼之间、门前的花园都显得拥挤。</p> <p class="ql-block">就是在这里它承载了多少和平里人的悲欢离合与满腔爱意。 </p><p class="ql-block">沧海桑田、这里永远是我们舍不掉,丢不得的情感归宿。</p> <p class="ql-block">这是新和平里大兴路的出入口,左边是原武汉市豫剧团,右边是商业职工医院、院墙宿舍。</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大兴路旁原武汉市豫剧团楼房也是新和平里第3个出入口</p> <p class="ql-block">大兴路旁、儿时这里是城防部队驻军,每周晚上、有一两次同驻军一起看露天电影。现在是干休所。</p> <p class="ql-block">大兴路旁派出所还是原来的位置没变。这条小巷叫回龙巷</p> <p class="ql-block">原来是两层楼砖木结构木制地板房。门前的树还是那棵树。这里是原来的大兴路旁红大副食品商店。计划经济时期,儿时逢年过节大人们拿出票证让我们在这里排着长长的队购买、油、花生、酥糖、麻糖、杂糖、酥京果、小麻油、火柴、烟、等副食品。 </p> <p class="ql-block">大兴路旁的大懂家巷(右),和小懂家巷(左)没变,只是地上的条石没有了,换上现在的水泥地面。</p> <p class="ql-block">原来的民权路旁省长江航运、客运候船室旧址。是两层楼的苏联式建筑,现在四周做起了高楼大厦、交易中心。</p> <p class="ql-block">沿江大道上有王家巷码头,四官殿码头,龙王庙码头。(现在的王家巷码头)。</p> <p class="ql-block">大兴一路旁有江汉公园,现在是龙王庙公园。儿时三五成群到江边去赤身裸体游泳后又翻院墙到江汉公园内上树、掏鸟窝、抓知鸟游玩?注:公园门票三分钱、看电影5分钱。</p> <p class="ql-block">70年代末、80年代初。</p> <p class="ql-block">童年的玩伴。2021年4月14日自驾游地址:浙江舟山群岛踢毽子。</p> <p class="ql-block">昨日孩童今日翁,</p> <p class="ql-block">人间岁月快如风。</p> <p class="ql-block">人老留住童心在,</p> <p class="ql-block">晚霞夕阳别样红。</p> <p class="ql-block">只要每天开心笑,</p> <p class="ql-block">都是百岁南山松。</p> <p class="ql-block">龙王庙码头:2021.1.8日摄</p> <p class="ql-block">据史书记载:龙王庙码头建于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此前已筑有龙王庙,清代设官渡局,民国建花园和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龙王庙码头防洪墙、1998年的抗洪救灾浮雕。</p> <p class="ql-block">龙王庙地处长江,汉水汇合去,河道狭窄,提岸陡峻,水急浪高,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水患。</p> <p class="ql-block">2021.2.16日摄:汉江水汇入长江口(龙王庙码头)</p><p class="ql-block">如今的龙王大堤,阅历人间沧桑,险点变景点。</p> <p class="ql-block">“汉水未消江水涨,人家百万水中萍”1931年武汉关水位28.28米,“大水冲了龙王庙”汉口溃堤“一片汪洋“惨绝人寰”</p> <p class="ql-block">2021.5.17日摄:龙王庙码头,繁荣的江水运输忙。</p> <p class="ql-block">在武汉看海</p><p class="ql-block">如今的龙王大提,阅历人间沧桑,险点变景点(龙王庙码头、四官关殿码头)</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集家嘴码头。孩童时的集家嘴码头是坐木划子(木船、船工手摇双桨,三分钱过江去汉阳到高公街)。</p> <p class="ql-block">集家咀码头、沙滩休闲的钓鱼人。</p> <p class="ql-block">2021.2.16日摄:集家咀码头沙滩。</p> <p class="ql-block">2018.6.16日摄:三阳路广场江滩。</p> <p class="ql-block">2018.7.1日摄三阳广场江滩。</p> <p class="ql-block">等到日落归山后满山去喊娃。2021年2月16日摄:龙王庙码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