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天子山,潺潺妙泉水——山水妙泉采风随记

巽之先生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巍巍天子山,潺潺妙泉水</b></p><p class="ql-block"> ——山水妙泉采风随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中国人都知道红色安源山,全中国驴友都知道绿色武功山,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在红色安源山与绿色武功山之间,有一个红白黑(红壤、石英、煤炭)三色的小小妙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湖南人都知道,他们有一条江叫湘江。全江西人都知道,他们有一条江叫赣江。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小小的妙泉竟是湘江和赣江的分水岭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巜我的村庄——妙泉》一文中曾简述了妙泉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萍乡有一条母亲河,叫萍水河。其下游自湘东区荷荛镇进入湖南,改称淥水。是湘江重要的支流之一。因此萍乡受湖南的影响较大,一度有‘脱赣入湘’之说。萍水上游有两大源流,一发源于上栗县赤山镇、东源乡一带。一发源于芦溪县南坑镇、张家坊乡一带,叫南坑河。而南坑河有一条小支流,发源于上埠镇的老庵里,流经妙泉,叫妙泉河。而上埠镇的其他大小河流,都汇入袁河,流向赣江。妙泉河流过的地方,就是我的村庄——妙泉。也因此,妙泉地理位置重要,是湘江与赣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妙泉为一河谷盆地,南有马鞍寨,寨外即群山巍峨的武功山区。北有天子山(海拔602米),山外即著名的安源煤矿。”</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段视频乃方正先生拍摄制作,真实反映了妙泉的一个侧面,深受广大网友欢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年12月11日,全国电商颇为看重的“双十二”网购节之前一日,一批远道而来的朋友,来到了地理位置独特的妙泉,现场“购买”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人文历史。他们是中国安源阳光明媚拍客群的欣欣向荣、寻阳子、友和君、冰雨、蓝色海洋、熙怡微笑、一泓清泉、船长、秋天、欧阳、方正、李志,萍乡市作家协会、诗词学会、辞赋学会的陈布仑、易佑民、张赣源,萍乡学院的易智欣、张晔,芦溪县摄影家协会的缪德荣、王宗永。诸位先生、女士全程由南坑文联的朋友热情陪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首先来去到的地方,是培养了民国时期全国知名律师和法学专家谢越石的谢氏宗祠(遗址)。谢氏是妙泉大姓之一,而五直三进大院的谢氏宗祠建于1865年,毁于1979年,存世达114年之久。谢氏宗祠最大的贡献是做了70年的妙泉小学,是妙泉地区上万学龄儿童的发蒙地,为妙泉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从1909年的“恒升学校”到1979年的“妙泉中小学”,114岁的谢氏宗祠黙默无言地抒写了一部壮丽的“妙泉儿女英雄传”。各位采风的先生、女士,听了本土人士巽之先生的介绍后,对这个百年遗址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遗址就在今天的妙泉村办公大楼所在地,现已改造为“妙泉村百姓大舞台”、“妙泉村老年活动中心”、“妙泉村养老中心”、“南坑镇妙泉杜鹃花小屋”、“红领巾丹勋营地芦溪妙泉站”、“妙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世上万事万物都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这谢氏宗祠即使“粉身碎骨”了,它的遗址(地基)也为整个妙泉的与时俱进,作出了自己最大也是最后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观了谢氏宗祠遗址后,采风的朋友们驱车来到了天子山脚下的金珠洞。妙泉金珠洞是萍南名胜,本叫真如洞。《昭萍志略》记载:真如洞,在县南长丰乡。距城三十里,有石如人形。又有石钟、石龟,皆石乳结成。据同行的芦溪摄影家协会主席缪德荣先生介绍,金珠洞旁边,以前还有个真如院,巜袁州府志》也有记载的。但现在遗址不存,具体位置也就不能确定了。缪先生做过十年芦溪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对全县名胜古迹了如指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家兴致勃勃进到金珠洞,观赏石乳石,有石桌、石凳、石钟、石龟、石田等。中国安源阳光明媚拍客群的友和君,以他独具一格的摄影技术,拍摄了一段洞内的视频,形象地展示了金珠洞独特的魅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洞口进去后,行约十分钟,便可从另一个洞口出来。出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种了一大片桃树的小村庄,这是妙泉的“桃花源”。因紧挨金珠洞,所以这个小村庄也就唤作“金珠洞”。村前是一片石林,酷似云南的“路南石林”。石林旁边是一片竹林,石林和竹林争奇斗艳,使得这个小村庄分外秀丽而静谧。村后是巍峨的天子山,雄伟而壮观。村中只七八户人家,都是张姓。家家户户门口都晒了油茶籽,老人们坐在门口晒晒太阳聊聊天,小日子过得挺舒服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开美丽的金珠洞后,一行人返回到妙泉河畔,游览了泉丰广场、曲尺桥、妙泉老街及老街上的两座庙宇。泉丰广场小而全,有曲廊画舫,有农民画创作培训中心,有萍乡市启初关爱志愿者协会妙泉分会,有妙泉村张家湾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还有小桥流水,秋菊冬梅。旁边是偌大的“妙泉村水蜜桃栽培扶贫基地”,一大片水蜜桃树长势正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泉丰广场之妙泉河上,还有一座造型奇特而古朴的曲尺桥。曲尺桥为两拱石孔桥,形似曲尺,故名。《昭萍志略》记载:曲尺桥原名仁兴桥,在县南长丰乡,清朝嘉庆11年,由职员潘基等人倡建。它的一拱承接从上埠、河口滚滚而来的滔滔河水,一拱接纳从紫家冲、山田蜿蜒而来的脉脉溪水。两水交汇后,在妙泉老街身边、在平旷的河谷平原静静流淌。曲尺桥下的妙泉河发源于上埠镇老庵水库,流经钟家源、茅布仑、水口、南溪坳下、龙王桥、河口,到妙泉,从圭田湾注入南坑河,全长约15公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家们从未见过这种造型的石拱桥,于是对着它一顿猛拍,甚至把桥上休闲的乡亲们也摄入了镜头,把个乡亲们乐得那个笑呀跳呀真高兴!摄影家们则直呼妙泉的乡风淳朴、乡民单纯而善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妙泉老街躺卧在妙泉河畔,欢迎客人们的到来。它有过辉煌的过去,现在虽然有点面目全非,但它还有着大体的轮廓。巽之先生向朋友们一一指点着介绍:这里曾是清朝时期的豆腐坊,那里曾是民国时代的铁匠铺,东头有人民公社的供销社,西头有逢年过节演剧的古戏台,码头边有公私合营的药材铺,中段甚至还有专门的蜡烛店和私人诊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到街尾,两座庙宇赫然出现在采风的客人面前。一座叫做“王爷庙”,一座叫做“沈公庙”。“王爷庙”自有其历史:清朝道光年间,妙泉传染病流行,无药可医,病死者不少。王爷闻讯,从武功山赶到妙泉。托梦于人,要大家到张家湾水井中喝“仙水”,喝者立愈。于是乡亲们便在此搭茅棚为庙,立了王爷神位,有求必应,香火旺盛。“沈公庙”也有其来源:沈公即沈胜,系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人。生于芦溪武功山沈子坑,乃得道高人。因南唐后主时,天下大旱,沈胜为民求雨有功,皇上封他为威烈将军,后因抗了皇命被杀。百姓为了纪念他而在芦溪各地建“沈公庙”以事祭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凡庙宇必有信仰,凡庙宇必有故事,故事和信仰乃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怀着这样的认知,采风客人挥别王爷和沈公,驱车直奔马鞍寨。马鞍寨是与天子山遥遥相望的武功山之余脉,寨脚下便是南坑赫赫有名的绿峰生态果园。果园盛产蜜桔、金钱桔、葡萄和油茶籽,上千亩的蜜桔,漫山遍野都是。还有那水平如镜、倒影如画的内冲里水库,镶嵌在群峰环伺的青山怀抱中。拍客们欢呼雀跃,将镜头对准红色的蜜桔、橙色的金钱桔、绿色的油茶籽,拍个不停。他们居高临下,顺便把妙泉大地的山川河流、田野村庄摄入镜头。“让镜头说话”是他们的信条,收获真实的美丽是他们的目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在高高的山岗上,客人们“聆听”巽之先生“指点妙泉江山”:马鞍寨脚下是谢氏聚居的香炉丘、碟子塘、茶园里、竹园里;庵前山脚下是彭氏、倪氏聚居的白露树下;天子山脚下从东到西是宁氏、周氏聚居的桐连冲、老虎坑;刘氏、王氏聚居的小陂塘、牛形湾;巫氏聚居的灰州坪;陈氏聚居的六月湾、石下;黎氏聚居的石背。缘妙泉河而居者,从河口瓷厂周边、妙泉老街到老屋下,是妙泉的杂姓地带,也是中心地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客人们问到妙泉的人物,说除了众所周知的萍乡“四老”之一的国会议员谢越石先生外,还有些什么人物,请巽之先生说来听听。巽之先生指着山下的一个小村庄香炉丘说,这里出了一个正厅级干部谢允坚先生。他曾任湖北省委第一秘书,参加过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与胡锦涛、温家宝过从甚密,官至湖北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又指着庵前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白露树下说,这里出过一个战斗英雄彭斗忠。1962年蒋介石先生密谋反攻大陆时,他在空炮部队击落过美制蒋机u-2型飞机一架,被国防部授予特等功臣和战斗英雄称号,转业后回萍工作,以正县级退休。还有天子山麓、妙泉河北岸的小陂塘,还出过一个“狠角色”:它就是民国时期萍乡县守望大队老总刘晴岚先生(相同于民团团总)。此人绰号为“晴岚魔气”,很有些厉害。上世纪三十年代杀红军、打恶霸他都在行。刘晴岚先生狠是狠,但在妙泉当地似乎并未做过什么坏事。他在二三十年代的萍乡军政界很有些名气,且喜欢作弄人。传说他某次回乡请客,故意请七个瘸子和八个瞎子来家赴宴,他特意在门口看他们走路,那叫做“七瘸八瞎”,直惹得他哈哈大笑。因此,妙泉地区至今还流传着一句歇后语:晴岚魔气请客——走得咯好看!他最后的结局不好:被大安里的红军星夜偷袭,割去了脑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巽之先生的妙泉人物还没讲完,但初冬太阳已西斜,时间不早了,众人只好纷纷下山。本拟还要去玉兰花基地、杨桃林、河口瓷厂工业遗址、白泥坳手工制作土砖瓦作坊、石背蓁溪源农场参观,甚至还要徒步天子山,天子山上看安源,还要考察露天石英矿废矿井、体验旧煤窑矿井生活,但是,这一切统统都来不及了:“来不及等待,来不及沉醉 ,来不及感慨,来不及回味”。时光荏苒,脚步匆匆,大家依依不舍挥别妙泉,而妙泉则衷心希望与诸位先生、女士相约,再来一次相会!</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