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南中

佩佩

<p class="ql-block">一次相聚,一份怀念,一场心之旅。用2021一次有温度的行走结束值得的这一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下旬的一个周末,受南中发小之邀观看一场特别的演出,顺便叙叙旧。</p> <p class="ql-block">好多年没有回过南川,经询朋友建议下榻新打造的网红打卡地东街旁的丽景酒店。</p> <p class="ql-block">刚好雨过天晴,空气清新,天空湛蓝。</p> <p class="ql-block">中午应朋友之邀在东街吃鱼,南川独有的方竹笋和生态鱼一样鲜美,多年的友情也与佳酿一样醇厚。</p> <p class="ql-block">被东街的创意与景物吸引,还是顶着烈日游览了一遍。</p> <p class="ql-block">东街夜色也撩人。</p> <p class="ql-block">晚上发小们聚会,几十年前的嗅事和牵牵挂挂,都在美食和畅叙中化为欢乐的笑声。当然,说得最多的都是南中的人和事,这次最想去的自然也是南中。</p><p class="ql-block">乐兰姐是我们的发小,在南中很多年,现在还有老房子在学校,算得上真正的“老南中”了,第二天一早就到酒店来接我们,为我们当向导。</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新校门。其实我们记忆最深的是南中的老校门,一坡长长的梯子最具特色(现在已经关闭不再进出了)。</p> <p class="ql-block">几十年前,塑胶操场是一片草地,晚饭后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子奔跑追逐的乐园,跳绳、踢毽、游戏、滚铁环、打闹等都在这里进行。特别是炎夏的夜晚,各家各户都要到操场歇凉,我们躺在草地上数星星,伴着夏虫啾啾,听大人讲故事说趣闻,直到暑热退去才各自回家歇息。</p> <p class="ql-block">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记忆深刻的地方。那排矮墙当时是一面石头城墙,梯子处是一个城门,大家都叫它“城门洞”。在我儿时,城墙上种满了蔷薇花,每年春天都如约绽放。蔷薇花团团锦簇,点缀在绿叶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枝枝蔓蔓从墙上悬垂下来形成一片粉白色的花墙。从花蕾初挂到繁花满枝,我一有空就去,穿过那个城门洞,跑到城墙上去看那片花海,一个人一呆就是大半天。记得有一年下冰雹,雨刚一停我就赶快跑去看我的蔷薇花,还好,除了散落在地上零星的雪蛋子,花儿没有被摧残。这挂满城墙的繁花成了我童年时一抹明媚的阳光。</p><p class="ql-block">花园中那颗大树于我似乎是人生的一个隐喻。有一天母亲给我讲她昨晚做了一个梦,说我们母女两在花园里愉快的玩耍,突然狂风大作,雷雨交加,母亲说你就在大树下呆着我回家去拿伞和胶鞋,可是等到母亲回来我早已不见踪影,母亲看着我留下的一只小布鞋,在雨中疯狂奔跑大声呼喊,却始终找不到她心爱的小女儿,最后她被自己的哭喊声吓醒了,原来只是一个梦而已!我那时只有几岁,现在都记得母亲当时那焦虑的语气和表情,她讲完这个梦很慎重的告诉我,你以后一定不要乱跑,千万不要让我找不到你!好像因了这个梦,因了这句话,我这一辈子再也没有离开过母亲,即便是放弃高考,也是要留在父母身边。父母子女一场,有时候一句话就是一生的宿命,一句话就是一辈子,一句话就是一生的陪伴,一句话就耗尽了一生。所幸,这一句话,也守住了我们的此岸和彼岸。</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就到了大雄宝殿。当时是作为学校的大礼堂,平时都没有关门,也就成了我们儿时的乐园。在屋基边掏“地牯牛”,在殿内疯跑、翻窗爬台、捉迷藏、看演出、发呆。。。。。。</p> <p class="ql-block">普泽寺大雄宝殿位于南川中学内,该殿建于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原有殿宇五重,现存大雄宝殿,抬梁式梁架结构,重檐歇山式屋顶。2009年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乐兰姐详细的给我们讲解大雄宝殿的历史和变迁。</p> <p class="ql-block">让我在殿内安坐一会,静静怀想一下儿时的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好好的看一下天花板上的彩画,小时候特别爱看,觉得好神奇,那些人物花鸟是如何画上去的,又表达了什么意思。那时觉得高高在上的彩画现在似乎触手可及。</p> <p class="ql-block">再来跑上两圈,虽然不再如儿时般欢快,也没有小伙伴的追逐。</p> <p class="ql-block">三个发小来一张。</p> <p class="ql-block">这个大雄宝殿带给我们记忆深刻也最有影响力的是在里面上演的芭蕾舞剧《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让我们童年的快乐如此充满了期待和美好。</p><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的一些剧照。</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南中在特定形势下为推广革命样板戏,以雄厚的师资力量组建成立了芭蕾舞剧组,舞蹈合唱组由学生组成,乐队组由师生共同组成,影像灯管特技组由理化教研组组成,剧组派有文艺天分的骨干去重庆芭蕾舞剧团学习。半年后,川东第一支业余芭蕾舞剧组在各地巡回演出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获得一致好评。</p><p class="ql-block">我爸的专业能力动手能力都很强,他用红绸、鼓风机、竹篓、电灯等制作了一个燃烧的火笼,用于《红色娘子军》中洪常青英勇就义时的冲天火光,很逼真,现在都记忆深刻。还有一天我在家里看见了白毛女的白发套,正在试戴,妈妈刚好回家看见了,一把从我头上摘下心疼得直说不要搞不要搞坏了,那个时候的舞台道具全是老师学生们自己制作,连芭蕾舞鞋也不例外。还有,我大哥在学校礼堂看了《白毛女》,回家就学黄世仁家的老四打着灯笼去抓逃跑喜儿的桥段,古灵精怪的样子把父母给乐得直不起腰。还有还有,春节时广播电台放《白毛女》唱段,我们全家围着收音机(那个时候收音机是奢侈品,是我们了解外面世界的声音),我扮喜儿(穿着母亲做的布鞋踮脚尖),哥哥们扮黄世仁、杨伯劳、大春,按照我们在学校礼堂看的芭蕾舞剧和自己的理解一阵胡乱演绎,把父母给笑得要叉气。</p> <p class="ql-block">在南川中学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成立五十周年之际,散落在全国各地的队员们赶回南川组织了一场庆典活动,我有幸又再次见识了小时候倾慕不已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的风采。</p><p class="ql-block">应该说这个宣传队是影响了几代人,老师、学生和我们这些当时的小孩子们。</p><p class="ql-block">都是年近七旬的人了,乐队也好演员也好,风采依旧。</p> <p class="ql-block">经典《红头绳》片段,舞蹈、唱段、乐队都是当时的原班人马。</p> <p class="ql-block">年逾八旬的音乐老师吴昌华和他的学生们一起演绎《可可托海的牧羊人》。</p> <p class="ql-block">你看这个七旬“九儿”,没有半点衰老之态,其灵动舞姿既体现了当年的功力,也展现了一直的坚持。有些东西一旦爱上也许就是一辈子</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的右前边是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前走是腊梅园(现在换成了其它的植物),园子被一坡梯子一分为二(梯子还是几十年前的样子),顺着梯子下去就是丰翮楼,大楼正面靠右的第一个房间是值班室,小时候经常陪母亲在那里值班,她备课我围着一个小火炉自己玩耍,那是一段安静又温暖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这个梯子的正对面就是值班室,也是小时候陪母亲值班跑上跳下的地方,感觉还是记忆中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常常与母亲牵手走过的石梯我要再多走几遍。</p> <p class="ql-block">在石梯上小坐一会,想想与父母哥姐们一起度过的如浓荫蔽身般怡然的温情岁月。</p> <p class="ql-block">出丰翮楼往左就是小时候每日上学走过的路,每天往返于这条路,背着希望上学,带着欢喜回家,一天又一天,迎着阳光,沐着风雪,走过四季,走过童年的好时光。</p><p class="ql-block">我想,我这次的南中之行就在这条回家之路上按下暂停键吧!</p> <p class="ql-block">怀念不是感伤,只是为了更好的前行。</p> <p class="ql-block">人生就是不断的出发和归来,我愿意,每一次启程都是期待满满,而每一次回归都是喜乐长安。</p><p class="ql-block">岁月深长,万物有期。每一个闪光或者灰暗的日子都会过去,2022,继续微笑前行,去热爱,每一个崭新的朝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