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 上海红色印记

解淑燕

<p class="ql-block">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是共产党人逐梦开始的地方。在党的创建初期,中共中央机关大都设在上海,上海是一座名符其实的光荣之城、红色之城。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踏入上海,开启了追寻上海红色印记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追寻上海红色之旅,当然要从中共一大会址开始。中共“一大”会议室旧址在兴业路76号内,是上海一座典型的石库门建筑,外墙为青红砖交错,黑漆大门上配铜环。就在这座石库门狭窄的客厅中,十三位平均年龄还不到二十八岁的年轻人(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20岁),人围着一张长桌,经过几天的会议商讨,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中国共产党诞生了,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前仆后继的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所处的繁华盛世。这里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span>客厅内所有家具物品的陈设均按有关当事人的回忆,根据原样仿制,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p> <p class="ql-block">为庆祝建党百年,中共一大纪念馆特地在一大会址推出一个专题展览,展览名为“第一次亮相——周恩来重要外交藏品展”,刚好被我赶上了。展厅中央两个珍品柜内陈列着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穿的藏青色风衣和在万隆会议上穿的浅色中山装,配合灯光设计和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展示了周总理率领的中国外交团队第一次以大国身份亮相国际舞台的风采,同时结合周恩来著《我们现在为什么争斗》、周恩来用过的毛毯、台历、铅笔与橡皮、周恩来题词、周恩来逝世一周年纪念邮票等多件珍贵馆藏文物,仿佛置身那个风云时代,身临其境地感受周总理的外交风采。</p> <p class="ql-block">与一大会址一街之隔的中共一大纪念馆,以《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的展览,以“初心使命”贯穿全篇,共分为序厅、“前仆后继、救亡图存”“民众觉醒、主义抉择”“早期组织、星火初燃”“开天辟地、日出东方”“砥砺前行、光辉历程”和尾厅7个板块,结合文物实物、图片、动态视频、场景还原、多媒体声像等多种展示手段,从中国党成立的历史背景、早期组织的成立、直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span style="font-size:18px;">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程。百年征程波澜壮阔!馆</span>内还按照历史资料开辟了一个蜡像室,形象地刻画出当年出席中共“一大”会议的15位出席者(包括2位共产国际代表)围桌而坐、热烈讨论的生动场景。</p> <p class="ql-block">中共二大会址,位于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今老成都北路7弄30号)。1922年7月16日—23日,中共二次大会在此召开。这里曾是时任中央局宣传主任李达的公寓,是首部党章的诞生地,也是我党第一个秘密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的所在地,是上海典型的早期石库门建筑群,二大会址为两排东西走向的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砖木结构,基本保留了1915年始建时的建筑风貌。包括<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共二大会议旧址、</span>中共二大展厅、党章历程厅和平民女校旧址展厅”。展出的珍贵史料,真实再现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共产党党章展厅位于纪念馆二楼,陈列着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所产生的十六部党章或党章修订案,并用触摸式电脑一一对应,可供观众详细查看有关内容,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到成熟的全过程,记录着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和政治路线与时俱进的发展轨迹。展厅中还陈列着百余种不同版本的《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宣言》。展厅入口的天花板上,电子屏幕展示</span>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诞生的天数,这个数字是随着时间增加的,进出两个方向同时能看到,我参观的这天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span>制定的第36090天。</p> <p class="ql-block">平民女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旧址位于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32号A,与二大会议旧址同位于“辅德里”相邻的两排石库门里弄内,通过培养一批妇女干部,来唤醒妇女的觉醒意识,是建立平民女校的初衷。《平民女校史料陈列》包括平民女校历史沿革以及平民女校教员和学生的相关内容。当时平民女校一共有30多个学生,平民女校虽然只开办了不到一年时间,但它在我们党史中占据着重要意义。通过入读平民女校,不少女孩子们改变了世界观,拓宽了眼界,也激励她们走上了革命道路。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钱希钧,著名作家</span>丁玲都曾是平民女校学员。</p> <p class="ql-block">中共三大后中共中央局在沪机关所在秘密场地,在“一二八”事变中毁于战火。原闸北史料馆改建而成的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浙江北路118号,真实地还原了</span>历史上的“三曾里”,纪念馆分为中心展区、分中心展区和一个多功能厅。中心展区主题是“永恒丰碑、党史辉煌”,主要展示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后,中央局机关由广州迁往闸北“三曾里”办公史料;分中心展区主题是“永恒记忆、红色闸北”,主要展示中共在闸北领导与开展的一系列革命斗争史料,生动地再现了中共三大之后,中央局机关在上海开展工作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红色上海大学。<span style="font-size:18px;">1922年10月上海大学在老闸北青云里(今静安区青云路323号)创办,《上海大学章程》明确办校宗旨是“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span>由孙中山、蔡元培、章太炎、马君武等担任校董,校长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校务长是邓中夏,社会学系主任是瞿秋白,中国文学系主任是陈望道,任弼时、蔡和森、张太雷、恽代英等均在上海大学任教。陈独秀、李大钊、章太炎、等多次到上海大学讲学,给上大的师生带来了全新的思想见解,激荡着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变革,很快上海大学声名鹊起,成为进步青年心向往之的高等学府。<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上海大学的讲堂里,李大钊先生曾寄语青年学子:“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上大被国民党以武力封闭,虽然办学时间不长,但</span>上海大学在在中国革命和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拥有“北有五四时期的北大,南有五卅时期的上大”的美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共“四大”原址在虹口区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当年的房屋已毁于“一二八事变”战火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重建的中共“四大”纪念馆位于</span>虹口区在多伦路215号。中共四大纪念馆展厅分:“风起云涌”、“历史丰碑”、“唤起工农”和“红色虹口”四大部分,完整再现了1925年中共四大召开的生动场景。中共四大纪念馆还有两场临时展览:《上海1927——纪念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90周年图片文献展》、《领袖家风风范长存——党和国家第一代主要领导人红色家风图片展》等。</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四大纪念馆,正遇上“伟大的历程——参观中共一大至四大巡展”,自然也不能错过哦。巡展<span style="font-size:18px;">共分为“伟大开端”、“崭新局面”、“凝聚共识”、“力量之源”、“紧急探索”、“异国聚会”、“团结的大会 胜利的大会”七部分,主要是用</span>照片与文字的形式,将一大到七大系统地串联起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关于在莫斯科召开的六大我知道的很少,刚好在“异国聚会”部分做了一点了解,也算弥补了没有参观六大纪念馆的缺憾。</span></p> <p class="ql-block">为方便观众红色参观,上海特地推出了“ 追寻 上海红色印记”公交专线,从“五卅运动纪念碑站”启程,到中共一大纪念馆站、二大会址纪念馆站、四大纪念馆站,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的双层观光巴士,票价二十元,一票畅游,票价全天有效,极大地方便了游客参观,这条专线一开始是没有的,等我用了好几次直到把四大参观完后才发现。我靠手机导航,以骑单车加步行的方式,多费了一些时间。要是一开始就有这条专线多好啊。</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黄浦区南昌路<span style="font-size:18px;">100弄,有一</span>幢砖<span style="font-size:18px;">木结构坐北朝南的石库门建筑,</span>这座看上去并不起眼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里弄住宅就是,</span>就是被称为“‘五四运动时代之急先锋”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1920年初,陈独秀自京抵沪在此寓居,《新青年》编辑部也随迁于此。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就是在此成立的,</span>中共一大召开后,中共中央局机关曾在此办公,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党产宣言》也是在此秘密排版和出版的。说实话这个位置很偏僻,我用导航到南昌路后找了半天才找到这个100弄,最遗憾的是我赶到这里时已经是11:30 之后,没能参观,我是下午14:11的火车,包还寄存在酒店里,怎么算计时间都不够了,很不甘心地离开了,好在知道了具体位置,有机会再来一定要补上。</p> <p class="ql-block">这个南昌路100弄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红色基因,在这里,诞生了我们党历史上的诸多第一,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所培养青年干部的学校等,与《新青年》编辑部紧临的一幢石库门被打造了一个集宣教、服务、实践于一体的瑞金•初心会客厅暨新时代文明实践点。<span style="font-size:18px;">门口展板上有时任团中央书记俞秀松的照片,他身着西服,戴着眼镜,儒雅俊气。初心会客厅共分为“初心溯源”、“共益空间”、“知史行远”三个部分。“初心溯源”厅</span>正举办“东南西北家国情俞秀松红色家书展”,一封封情真意切的红色家书,既表达了对家人的关切思念之情,更表达他立志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共益空间””里遇一群小学生在做活动,初心薪火相传。</p> <p class="ql-block">位于上海市淮海中路567弄6号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span>,同样是一幢两层砖木结构的石库门建筑,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下,经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人陈独秀倡导,俞秀松等8名青年在这里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渔阳里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纪念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序厅的正前方是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的八大发起人浮雕群像图,</span>二楼展厅则以时间为序,分为“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创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外国语学社与渔阳里培育的进步青年”和“从团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建立到团一大的召开”四个展区。我在共青团知识互动体验区学习了一下团史、《团章》的有关知识。墙外的渔阳里广场主要有“青春赞歌”浮雕墙与“青春足迹”步道。</p> <p class="ql-block">上海茂名路毛泽东旧居是毛主席1924年第十次来到上海工作时的居住地,也是他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和杨开慧一起开展革命工作的场所。这幢石库门房子有天井、客堂、前楼和厢房,旧居入口处,迎面是一组毛泽东一家人在竹林下小憩的塑像,整个展厅分“探寻真理”、“初露锋芒”、“长风破浪”三大部分,展厅还还专门布置了一个杨开慧与毛岸英史料陈列室,展厅有杨开慧与毛岸英的照片、杨开慧的手稿、毛岸英学习朝鲜语和古代哲学的纸片、苏联政府颁发给毛岸英的“二战反法西斯勋章”,以及毛岸英在抗美援牺牲地取回的泥土等,这对英雄母子只有二十九岁、二十八岁,留下来的东西并不是很多,却很珍贵。</p> <p class="ql-block">上海周公馆,也就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位于在上海思南路73号、71号。周公馆的外墙上镶嵌着光滑的鹅卵石,整幢楼房掩映在浓绿的爬山虎的叶中,1946年~1947年国共谈判期间,周恩来在这里工作、生活。<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史迹陈列展厅,概括</span>反映了1946年6月至1947年3月周恩来、董必武等在上海领导“办事处”积极宣传中共坚持和平、民主、坚持政协决议,广泛开展爱国主义统一战线的斗争史迹。</p> <p class="ql-block">国旗教育展示厅,分为“国旗诞生”、“国旗飘扬”、“国旗和我”三大展区,通过互动体验等方式,展现国旗创作诞生的伟大历程和设计内涵,以及人民群众爱国旗的动人故事。有国旗设计者曾联松的国旗设计手稿,<span style="font-size:18px;">含有国旗、国徽元素的各类纪念典藏等,给我印象最深的的白公馆里革命志士亲手制作的五星红旗,和中国重返联合国时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场景,扬眉吐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国歌展示馆就坐落于《风云儿女》拍摄地——杨浦区荆州路,是全国首座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主题的展示馆,</span>由序厅、国歌诞生厅、国歌纪念厅、国歌震撼厅、我和国歌厅等六个部分组成,通过实物陈列、场景再现、 多媒体互动展示,生动演绎了《义勇军进行曲》从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伟大历程,以及国歌在新时代的深刻内涵。馆内有“网上写真馆”数字平台,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看到与国歌相关的各类历史知识、文字资料,还可以身临其境地走进“虚拟展馆”进行参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国歌纪念广场以唱片的造型设计成大型的开放式圆形广场,寓意着《义勇军进行曲》从上海唱响全中国。广场中还设置了一座主题雕塑:一面经过战争和历史洗礼的五星红旗及一把军号。</p> <p class="ql-block">随着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让越来越多的人记住了一个地方,那就是上海的龙华,乘着地铁穿越上海半个城来到龙华烈士陵园。作为上海最大的红色革命纪念地,龙华烈士陵园建筑的艺术特点是主题、主轴线、立体建筑的融合,以及“过去”、“现在”、“未来”的交替。这里安葬着顾正红、澎湃、陈延年、罗亦农、赵世炎、林育南、李求实等1700余名烈士,和271名无名烈士。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深深<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鞠一躬,感谢你们让我享受你们披荆斩棘的幸福!</span></p> <p class="ql-block">来龙华,一定要去的是龙华烈士纪念馆,纪念馆分为上下两层,共分为“序厅(照亮信仰的殿堂)”、“信仰的召唤”、“使命的执着”、 “信念的坚守”、“民族的脊梁”、“胜利的奋争”、“时代的先锋”和“尾厅(仰望)”8个部分,紧扣“英雄之城孕育英雄,英雄精神激励后人”主题, 用照片、实物、 油画、国画、等各种艺术品百余件,并辅以多媒体播放、互动展示等多种先进的技术,集中展示了257位与上海紧密相关的,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的英烈英模事迹。这里面任何一个人都是惊世绝才,编辑、著作、翻译、教育、社会活动家,他们有才华、有担当、有颜值、有风骨,只是生命却都被定格在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年纪,<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纪念馆内忍不住一次次地潸然泪下……。</span></p> <p class="ql-block">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是龙华烈士陵园的核心部分,包括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和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1927年至1937年间,国民党当局在这里关押、杀害了数以千计的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其中有罗亦农、彭湃、陈延年及“龙华二十四烈士”等。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产生了171位中央委员,其中有42人牺牲,这里就牺牲了7位,首届中央监察委委员10位里有8位牺牲,在这里就牺牲了4位,英雄的名字被深刻在石头上,他们的精神铸就山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高的围墙,围墙上布满铁丝网,围墙之内便是龙华监狱的看守所了,里面有男牢、女牢、“优待室”、审讯室、警卫室及看守长室。男牢分“天字牢”、“地字牢”、和“人字牢”三幢,入口处设铁栅门。男牢的中间为窄窄的走廊,走廊二侧是对称的牢房,牢房外墙一侧高约3米处,有嵌有铁栅栏的小窗,每间牢房设小门,门上开有 A4纸大小的同样嵌有铁栅栏的监视孔,这个监视孔是革命志士唯一能看向外边的地方(其实也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房内置4张双层木床及便桶一只,男牢常年关闭,吃喝拉撒睡都在房内,很少有“放风”的待遇,这里曾关押过澎湃、罗亦农、恽代英、林育南、李求实等。女牢为平房,房内无床统一打地铺,这里曾关押过冯铿、李文、伍忠文等,女牢的“优待”则是门白天开放,可以在狭窄的院内放风,因此</span>革命者传递消息,都是由女同胞秘密承担的。审讯室里的刑具让人触目惊心,看守长的办公室里钉着被关押的革命志士的姓名牌。现实远比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描绘的惨烈,现场参观,那种震撼与悲痛不是文字与影视场景能描绘的。</p> <p class="ql-block">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多伦路201弄2号,这个位置也不大好找,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多伦路右侧一条不起眼的胡同里,</span>沿着多伦路一不小心就走过了,我是折返之后报着试试看的心情走进这条胡同的,拐过一道弯才发现的,和里边的居民区挨在一起。纪念馆一楼是接待室,再现了1930年左联成立时的场景,二楼四个展厅分别是:“创建·历程”、·历程”、“文学·成就”、“抗争·牺牲”、“纪念·研究"。</p> <p class="ql-block">上海宋庆龄故居,故居包括宋庆龄文物馆和故居两部分,<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物馆门前有一尊宋庆龄的汉白玉石雕坐像,馆内以宋庆龄生平和寓所生活为主线,展陈孙中山、宋庆龄的手稿、信函、照片、生活用品等文物。</span>故居分为前花园,主楼和后花园,主体建筑为一幢乳白色船形的假三层西式楼房,一楼为客厅、餐厅、书房,二楼是宋庆龄的卧室,办公室和保姆李燕娥的卧室,<span style="font-size:18px;">故居内的陈设保持宋庆龄生前原样,房间内的日历停在</span>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逝世的日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楼前有宽广的草坪,楼后是花木茂盛的花园,周围有常青的香樟树掩映,环境优美清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上海市香山路7号,主要有孙中山故居和孙中山文物馆两个展示场所组成。孙中山故居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唯一共同的住所,是一幢欧式小洋房,楼下是客厅、餐厅,楼上是书房、卧室、会客室和一室内大阳台,室内的陈设都按照宋庆龄生前的回忆布置,而且绝大部分是原物。孙中山文物馆共展出文物、手迹、资料三百余件。楼上被布置成“孙中山宋庆龄十年婚姻展”为主的展示,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相识、相知、相爱,以及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宋庆龄对他的精神继承。</p> <p class="ql-block">上海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人物性纪念馆,馆内现有文物资料20余万件,<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鲁迅手稿、文献照片、遗物为基础,辅以浮雕、动画、石膏模型、蜡像、沙画及多媒体影视等多种展示方法相结合,</span>围绕鲁迅的核心思想“立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分“生命的路”、“首在立人”、“画出国人的魂灵”、“保存者、开拓者、建设者”、“精神界战士”、“人之子”六大专题,从鲁迅的人生经历、精神思想、学术成就和历史贡献等方面,真实再现了鲁迅博大精深的精神世界和曲折多姿的人生历程。</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白烈士故居。上世纪一部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让我记住了李白烈士,李白故居的故居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海市黄渡路的一条弄堂里,李白烈士故居就在这条弄堂的里边15号,说实话这个位置还是比较偏僻的,看到烈士故居的牌子走进这条弄堂里时,我都没找到烈士的故居,还是问了一位上海阿姨才知道在最里边,我就不明白这么偏僻的地方怎么还是被国民党发现了?</span>一楼<span style="font-size:18px;">厅里置放着李白烈士全身塑像。</span>烈士事迹陈列室分:投身革命洪流、战斗在敌人心脏、永不消逝的电波三部分。展厅中电台元素随处可见,整个展厅设置了发报的声音特效,营造了电波永不消逝的意境。我就是随着电波的指引进行参观的。可以通过触摸多媒体互动装置,了解李白在上海生活和工作的情况,还可以看到李白当年发报时的样子。发报互动体验区,可以体验真实的发送电码过程,但是摩斯密码解析需要自己寻找。我试着不大懂也没敢乱戳弄,后来一群学生在这里发报成功了,听到他们向延安成功发送电报的语音提示,我说不出的羡慕和嫉妒。这群学生在做节目,还对我进行了现场采访(因为当时故居里没有多少参观者),我被她们采访的几度哽咽,最后她们很有礼貌的和我说再见。</p> <p class="ql-block">李白等十二烈士就义纪念地,李白就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原型,解放前夕在上海牺牲。从有记忆起,《永不消逝的电波》<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电影到连环画,再从连环画到电影,</span>不知看了多少遍,主人公带着耳机的经典画面,镌刻在记忆里近五十年,今天站到烈士就义的地方,无语凝噎。烈士生前修理地下电台使用过的工具,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亲手绘制的发报机路线图</span>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如今分别存放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内和四大纪念馆内。</p> <p class="ql-block">宋公园四十三烈士牺牲地,他们牺牲在上海解放前夕。1949年5月9日至21日,国民党将宋公园作为刑场,连续枪杀、活埋了43位革命志士,他们有的连张照片都没有留下,说是43位其实还少统计了一个,因为王曼霞腹中有6个月的孩子。上海解放后第四天,陈毅市长下达指示:“重新安葬烈士遗体”。后来除交通大学两位烈士遗体被迎回交通大学外,其余烈士迁至龙华烈士陵园。然而,在这里被害的烈士数量远不止这43位,宋公园在后来修葺、扩建时,曾挖出数处成排装有尸骨的棺柩和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百余具</span>尸骨,有的还带有手铐、脚镣,惨不忍睹。</p> <p class="ql-block">韬奋纪念馆位于重庆南路205弄53号,是一幢三层的新式里弄建筑,韬奋事迹陈列展分8个部分,由一楼至二楼,按时间顺序以照片、文字和实物的形式分别介绍了韬奋光辉的一生。<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邹韬奋的手稿,他主编的报刊和各种版本的著作、生前所用的遗物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笔题词,</span>展示了邹韬奋先生从少年起,几经曲折,几经奋斗,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以及韬奋逝世以后党和国家、人民追悼和纪念他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四·一二惨案革命群众流血牺牲地。当年革命群众流血牺牲地,如今已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如果不是这块纪念碑谁能想到这块土地曾经侵染了鲜血呢?我也是费了好大劲才找到这的。我以为怎么也得有个醒目的标志或者建筑,结果到这里看到两边的高楼和来往的车辆竟不知是何处,在树木遮挡下这块石碑还真不容易被发现,又隔了绿化带字迹也不是很清楚,在确认石碑上的字迹之后我终于确定这就是当年革命群众流血牺牲地。</p> <p class="ql-block">五卅运动纪念广场。有很多纪念五卅运动的场地,龙华烈士陵园有一个五卅广场,在人民公园附近也有一个五卅广场和五卅运动纪念碑,纪念碑人物雕塑是一个工友满腔悲愤地怀抱倒下战友的身躯,奋力前进,将革命进行到底,雕塑人物立体感很强,纪念碑后还有两块弧形墙的浮雕,是对整个“五卅”运动的回顾,因为我是晚上来这里的,浮雕墙很大,光线也不太清楚,手机无法拍照。</p> <p class="ql-block">四川北路革命文化遗址遗迹。上海四川北路溧阳路有了一段百米长的红色历史文化图片墙。图片墙展示了中共一大、二大、四大在上海召开的历史,同时介绍了周恩来、瞿秋白、李白、赵世炎、鲁迅、茅盾等在本区留下的历史印记,吸引不少市民驻足观看,缅怀红色历史。</p> <p class="ql-block">中国农工民主党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会址,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淡水路332弄1号(原法租界萨波赛路290号)。当时是著名音乐家黎锦晖在法租界的住宅,1930年8月9日,在农工工民主党的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在此召开,会议会址也就是农工党的成立地,已列为上海市卢湾区文物保护单位。下午赶到这里的已经关门了,只能隔着大门看了,是一幢两层砖木结构的花园住宅,花园内有农工民主党创始人邓演达的半身铜像,还有一块刻满字的纪念石,离得远上面的字看不清。上海本身就是一个红色的城市,这样的红色纪念地比比皆是,可惜不能一一参观。</p> <p class="ql-block">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党的初创时期,中共中央机关大都设在了上海,所以上海的红色纪念地与有关展馆可谓是多不胜数,虽然不能一一参观,但是我心心念念很久的几个纪念馆还是都去过了,不枉我到上海一行。参观纪念馆不同于打卡“网红地”,需要沉下心来慢慢的了解、感悟,一大纪念馆和龙华纪念馆规模比较大,都用了四个多小时,追寻,是铭记是缅怀,更是珍惜!有人笑我,“纪念馆什么看头,去一回上海你不去新世界逛逛,百货公司买时装……什么什么的”。可我不这么认为,上海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样的上海,我眼里的上海就是红色的,而且参观纪念馆的同时,也顺带着把周边的地方逛了,一大会址出来去了新天地,参观完孙中山故居和周公馆,顺带着去了思南路和韬奋纪念馆,从宋庆龄故居出来到武康路上走一走,去左联旧址、李白故居自然要走多伦路,理所当然地就去了多伦美术馆,从《新青年》编辑部就走到了科学会堂,展馆只在白天开放,晚上可以去外滩、去水乡古镇七宝。<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海的每一条街、每一栋建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每一个地方都值得你用脚步去丈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