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共产党诞辰百年的2021面9月30日,我们在上海专程去了一大会址纪念馆,10月6日我们到徐州又去了淮海战役纪念馆。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而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其中之一的战役,为解放全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走进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十三位一大代表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群像浮雕,瞻仰革命先驱者,让我的思绪似乎回到了那艰苦卓绝的年代,那首“</span>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曲在我心中回荡。</p> <p class="ql-block"> 展馆的第一部分为“前赴后继 救亡图存”,介绍的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前的历史。从第一、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到中法战争,再到甲午战争,中国开始遭受西方列强的大肆侵略和掠夺,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这些探索和斗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都未能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事实证明无论是维新变法,还是资本主义都救不了中国。</p> <p class="ql-block"> 展馆的第二部分为“风云际会 相约建党”,介绍的是新文化运动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浪潮。在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牵头下,发起组在这里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而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刊物,《新青年》杂志也开始集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后,成为党的机关刊物。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社会主义。<span style="font-size:18px;">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从纷然杂陈的各种观点和学说中毅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span>当时先进知识分子们,创建了各种社团,与工人阶级相结合,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的组织,在中国埋下了社会主义的萌芽。</p> <p class="ql-block"> 大型立体式视觉置景名为“主义的抉择”,100件五四运动前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报纸杂志,错落陈列在玻璃墙上。</p> <p class="ql-block"> “亢慕义斋”就是“共产主义小屋”的意思,是在李大钊的指导下,由邓中夏、高君宇等人在北京大学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活动地点。“亢慕义斋”将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说与中国文化传统相结合,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起。</p> <p class="ql-block"> 展厅的第三部分“群英汇聚 开天辟地”,介绍了中共一大会议情况及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各项活动。<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当时由平均年龄28岁的13位代表在上海和嘉兴的南湖游船召开了中共一大,从此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span>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主要精力领导工人运动,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党从此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开始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p> <p class="ql-block"> 展厅最后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宣誓墙上有</span>一面织绣的党旗,鲜红的党旗鲜艳夺目,<span style="font-size:18px;">吸引着参观者们的目光。</span></p> <p class="ql-block"> 走出纪念馆来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地,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在那个中国近代最黑暗的时代,毛泽东等13名热血青年代表当时全国53名党员,在这里秘密开会,指点江山,慷慨陈词,孕育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党的诞生让当时处于黑暗和痛苦之中的人民看到了新的曙光和希望。</p> <p class="ql-block">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的节节胜利,使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决战阶段。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唯一的“以少胜多”,堪称军史上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徐州市南郊凤凰山东麓,环境幽静,风景秀丽 ,放眼仰望,淮海战役五前委群雕矗立在苍松翠柏之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8年11月16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5人组成。 此群雕</span>五位将帅并肩而立,五双炯炯有神的目光,闪烁着坚毅而智慧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走进纪念馆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间“人民的胜利”几个大字,两侧是气势磅礴的大型浮雕。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展馆的主题是“人民的胜利”,展示了淮海战役的历史进程和伟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 展厅的第一部分“两种前途 命运抉择”,介绍了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和淮海战役的形势。徐州位于黄河与淮河之间,地处南北战略要冲,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又处于津浦路和陇海路交汇点,因而素有“五省通衢”之称。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视徐州为南京、上海、杭州的屏障,在周边铁路沿线陈设重兵,防止人民解放军南下。这决定了徐州必然会成为战略决战时期国共双方争夺的焦点,而淮海战役正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1948年,国统区和解放区的不同景象,折射了当时中国的两种不同前途和命运。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为人民而战,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发起新一轮作战攻势,进行战略决战的态势逐步形成。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特别是济南战役的胜利,为在1948年秋淮海战役的发起创造了有利条件。</p> <p class="ql-block"> 展厅的第二部分“逐鹿淮海 决战决胜”,介绍了准海战役的性利进程和辉煌战绩。1948年9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根据放战争形势发展,审时度势,抓住战机,决定发起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长江以北的淮海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了一场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大决战。<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英明决策和淮海战役总前委的统筹指挥下,</span>经过65昼夜地浴血奋战,中国人民解放军<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伤亡13万余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55万余人的辉煌胜利。</span>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从根本上动摇了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进程,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为此,有多少热血志士为国捐躯,人们在这里纪念他们,也对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更加珍惜,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p> <p class="ql-block"> 淮海战役打响后,解放军9纵队27师79团在追击国民党黄百韬兵团到沂河时,被拦住了前进道路。10<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解放军战士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硬是咬紧牙关、挺直腰板,用身体架设起桥梁,保证大部队安全过河,完成了追击任务。1948年11月26日,新华社随军记者黎明在《大众日报》上刊登了通讯《十人桥》,使“十人桥”的英雄事迹蜚声全国。</span></p> <p class="ql-block"> 展厅的第三部分“人民战争 深厚伟力”,介绍了淮海战役中人民支前的丰功伟绩。淮海战役中解放区动员支前民工543万人运送粮食9.6亿斤,弹药1460多万斤,这场战役的伟大胜利是党和人民血肉联系,正如“军队打胜仗 人民是靠山”这句话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与淮海战役一起名扬四海,成为了人民解放军与人民群众军民团结、鱼水情深的最为生动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 展厅的第四部分“革命英烈 永垂不朽”,介绍了淮海战役中的人民英雄。为夺取淮海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支前民兵民工,党在隐蔽战线上的战土作出了巨大牺牲。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面对强大对手和复杂战局,以强大的自信和勇气,打赢了一场又一场大仗、硬仗、恶仗,有3万余人在战役中壮烈牺牲;广大民兵民工在充满艰险的战争环境中奋勇支前,许多人为完成任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批战斗在敌人堡垒中的地下尖兵,为夺取战役胜利,涉险赴难,在胜利前夕被敌人杀害。他们是人民英雄,他们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永垂不朽。淮海战役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场“人民的胜利”。解放军指战员在前方浴血奋战可歌可泣,而广大人民群众奋勇支前更加动人心弦。中原、华东、华北三大解放区人民全力支援前线,是我军取得淮海战役胜利的重要保证。</p> <p class="ql-block"> 从纪念馆出来来到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广场,远远望去,纪念塔在半山腰上的绿树丛中巍然耸立。怀着无比的崇敬的心情步步登阶,来到宽敞的平台上瞻仰高塔。塔身正面镶嵌着毛泽东主席亲笔题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镏金大字。塔身下方两侧为大型浮雕,右侧是人民解放军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左侧是人民群众奋勇支前的壮丽情景。塔周边角亭环抱的围廊里,镌刻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和三万多名烈士名录。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不仅是光荣历史的见证,也是激励后人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启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党的历史也由此变得既深邃厚重、生动鲜活,又激励人心、催人奋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知识点:三大战役是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1、辽沈战役,1948年9月到11月,中共70万人,总指挥是林彪,总前委罗荣桓,刘亚楼。国军55万人,总指挥卫立煌,副总指挥廖耀湘,郑洞国。中共伤亡7万余人,国军伤亡,被俘55万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2、</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中旬。中共60万人,总指挥粟裕,总前委刘伯承,邓小平,谭震林,陈毅。国军80万人,总指挥刘峙。中共伤亡十万余人,国军伤亡,被俘55万余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3、平津战役,1948年12月到1949年1月底。中共84万人,林彪总指挥,总前委刘亚楼,罗荣桓,聂荣臻。国军60万人,总指挥傅作义。中共死伤3.9万人,国军52万人死伤或改编。</span></p><p class="ql-block"><br></p>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