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岳阳路

浮云

<p class="ql-block">徐汇区的岳阳路,为南北走向,北起桃江路,南至肇嘉浜路。长947米,宽15米。</p><p class="ql-block">岳阳路原名祁齐路,1912年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此路,以法租界公董局董事命名。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上海法租界,改名岳阳路。</p><p class="ql-block">岳阳路是花园洋房,别墅建筑集中的一条道路,也是上海市一类风景街道,上海64条永不拓宽道路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交汇的三角花园内,矗立着一座普希金铜像。这座铜像,是1937年由上海俄侨为纪念俄国诗人普希金逝世100周年集资建造,现已成为上海的一处人文地标。</span></p> <p class="ql-block">岳阳路1号,由陈云题字的上海教育会堂,是全国首家建立的市级“教师之家”的会堂,也是唯一的一家。</p><p class="ql-block">上海教育会堂拥有各种档次大、中、小会议室并设有贵宾厅,其中讲演厅能容纳400多人,可举办中小型学术讨论、演讲等各类会议。会堂还设有客房及中餐厅、西餐厅、日式餐厅、棋牌室、美容院、多功能舞厅和酒吧等,能为教师们提供开会、活动、住宿、用餐、娱乐、休闲等服务。</p> <p class="ql-block">岳阳路44号,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独立式花园住宅,<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建于1927年,占</span>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占地295平方米。原为上海特别市政府第一任市长、国民党元老黄郛的私宅。新中国成立后曾作为上海市音像资料馆。现为上海文广集团的老干部活动室。2015年8月1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岳阳路48号,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p> <p class="ql-block">岳阳路79弄的茂龄邨建于1941年,是整个岳阳路的收官之作。茂龄邨为新式里弄,三层,砖木结构,共有30幢,双连体,红瓦,双坡顶。2017年4月,徐汇区文化局公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点。</p> <p class="ql-block">岳阳路113号,<span style="font-size: 18px;">“桐油大王”沈瑞洲旧居。建于</span>1930年,为欧陆风格花园别墅,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40平米。2017年4月,徐汇区文化局公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点。现为上海电信局使用。</p> <p class="ql-block">岳阳路145号,曾为宋子文宅邸之一,建于1928年,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法式花园住宅。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现为上海市老干部局、上海市老干部大学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岳阳路168号,独立式花园住宅,建于1921年,占地面积3645平方米,建筑面积2573平方米。</p><p class="ql-block">这里最早为“比必夫人住宅”,由当时著名的建筑设计公司上海布道团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后为周信芳故居。2015年8月1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市级建筑保护单位。现为隶属于上海京剧院的上海京剧传习馆使用。</p> <p class="ql-block">岳阳路190号,霖生医院旧址,建于1920年,英国式住宅建筑。由牛惠霖、牛惠生兄弟创办。淞沪抗战期间,宋庆龄、何香凝等曾在这里组织战地救护。2003年8月,徐汇区文化局公布为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p> <p class="ql-block">岳阳路195弄内,以现代式花园洋房居多,基本都是保护建筑。原来这里居住较多民国政府官员,1949年后官员们慌忙出逃,新政府接手后,将住宅分给新市府工作人员。主要由政府公安系统家属居住。</p> <p class="ql-block">岳阳路195弄3号公寓,建于1935年,占地面积270平方米。五层砖混结构,略具现代派风格。建筑立面对称,外墙采用黄色水泥拉毛,主入口门外墙呈圆弧形面导引,楼内多采用圆拱形门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原属天主教会房产,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上海市公安局干部住宅,现为民居。</span></p> <p class="ql-block">岳阳路195弄23号,原是十一战区付司令长官上官云相的寓所。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公安局长杨光池曾在此居住。2015年12月31日,徐汇区文化局公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点。</p> <p class="ql-block">岳阳路197号是气派的中国画院,院名是原市长陈毅题写,首任院长是丰子恺,许多驰名中外的书画家、篆刻家都出自其内。</p> <p class="ql-block">岳阳路200弄,现代式公寓里弄住宅,原为中国建业地产公司建造。砖木结构,立面锯齿状造型,设转角窗,使每户都有朝南窗。外观简洁,水泥拉毛墙面,平顶。每单元都有较大的花园。1999年加建两层。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岳阳路265号,独立式花园住宅。1944年建,砖混结构,现代风格。建筑平面自由灵活,平屋顶,立面阳台多样,外墙红色陶面砖,西北楼梯间为通透弧形玻璃窗。2015年8月1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p><p class="ql-block">该房屋原为“东庐”私宅,1950年代为上海市文史馆办公及宿舍楼,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等单位使用。</p> <p class="ql-block">建国西路与岳阳路交界的《建业里》,建于1930年,分为东弄、中弄和西弄3部分,有近200幢石库门房子,占地约1.8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1994年,建业里被列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近代保护建筑,属于上海市级保护单位。2007年起,上海波特曼建业里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对这个上海市中心最大石库门群落进行修缮。</p> <p class="ql-block">水塔是建业里的标志性建筑,在建业里东弄通往岳阳路的弄口一眼就能见到。</p> <p class="ql-block">改造后的建业里藏着一座奢华酒店--嘉佩乐。 嘉佩乐共有55套客房,是由原石库门建筑改建而成的联排别墅。清水红砖、马头风火墙、半圆拱券门洞……这里散发着老上海独有的生活气息,却又保持着一份精致。</p> <p class="ql-block">梅府家宴是梅兰芳儿子梅葆玖先生为了纪念梅兰芳在北京买下一栋宅子,专做梅家菜。现北京梅府家宴搬迁到了上海建业里。</p><p class="ql-block">梅府家宴里的菜谱中保留了梅兰芳生前经常吃的一些菜,现由梅兰芳御用厨师第三代传人掌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FACON是家宝</span>藏香水店,<span style="font-size: 18px;">法国小众品牌,建</span>业里最美商铺没有之一。</p> <p class="ql-block">建业里还藏着不少高品位商铺,此处不一一道来。</p> <p class="ql-block">岳阳路319号,法国领事馆馆舍旧址,建于1928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英国乡村别墅式花园住宅,由</span>法商远东土地信托公司投资建造。</p><p class="ql-block">院内有二幢建筑,解放前,其中一幢是法国领事馆,另一幢是法国领事馆官邸。1956年后,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所在地。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等都曾来此参观访问。如今,这二幢建筑都已按原貌修复。</p><p class="ql-block">2005年10月3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此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08年12月4日,被徐汇区人民政府列为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岳阳路320号,<span style="font-size: 18px;">哥特式建筑,1930</span>年建成,<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建筑是由日本人用庚子赔款建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抗战期间该楼为日本设立的上海自然科学研究院占据,抗战胜利后改为国民党政府中央研究院,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使用。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著名历史学家李亚农曾在此居住。</span></p> <p class="ql-block">该建筑从空中俯视,呈一个“日”字,外形与日本东京大学图书馆极为相似。</p> <p class="ql-block">建筑是历史的脚印,是一个时代的智慧、情趣、财富,是审美品位的结晶和象征。</p><p class="ql-block">由于诸多建筑有大门把守,不能入内,只能远观。因此,岳阳路也只能粗粗阅读,无法深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