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丰碑”中山陵

海春居士

<h3>来到紫金山麓,不禁想起毛泽东《重上井冈山》中的诗句:“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光阴似箭,我生平第一次登山,就是登的紫金山。</h3> <h3>那是恢复高考后我到南京读书第二年的一个周末,几个同学相约一起爬紫金山。我们从中山植物园一倒塌的围墙处起步,一路攀登(中途还误闯了兵营),直至山顶。下山时,几乎是一路俯冲而下,全凭双手拍打两旁的树杆缓冲。</h3> 如今登紫金山,不仅有了栈道台阶,更有了方便快捷的索道。 <h3>说实话,紫金山并没有黄山之奇、庐山之秀,也没有泰山之峻、华山之险,主峰海拔不过449米。</h3> 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紫金山,又名钟山。自古就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早在两汉、三国时期就极负盛名。紫金山麓,名胜古迹荟萃,享有“中华城中人文第一山”的美誉。 闻名遐尔的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魂归之所,也是紫金山麓标志性人文景观。 <h3>中山陵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包括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按照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由南往北沿中轴线依山势而逐渐升高,庄严而简朴。</h3> <h3>中山陵的墓址是孙中山生前自己选定的。早在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当然,这并非根本原因。孙中山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h3> 当年为了迎接孙先生灵柩,南京修筑了第一条长达24里的柏油马路“中山路”;改造翻修了明代城门朝阳门,并改名为中山门;在中山门到中山陵之间修筑了一条长达3公里的陵园路。 <h3>中山陵的建造历时三年多,用资150万银元。1929年6月1日,孙先生的遗体从北京运到南京举行奉安大典。从此孙先生一直长眠于此。</h3> <h3>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楹三阙门的冲天式石牌坊。</h3> 石牌坊坊额是金色的“博爱”二字,这是中山先生自己的手迹,也是中山先生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此坊故名“博爱坊”。 <h3>由博爱坊前行,是一段长480米的墓道。墓道两边的雪松、桧柏、银杏、红枫两两相对,代替了古代惯用的石人石兽,象征着孙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h3> <h3>中山陵陵门是一座宏伟的三拱门,高踞于20级花岗石台阶上,台阶下是与墓道相连的一块能容纳一万多人的大平台。</h3> <b></b>陵门是中山陵的正门,单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坐北朝南,处于中山陵中轴线正中,两边的拱门稍小,凸显出中门的高大。<br> 中门的上方镌刻着孙中山的手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是中山先生毕生奋斗的理想,也是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 陵门两旁有一对汉白玉石狮,颈毛光滑柔软,张口正视前方,形态逼真。 这对石狮原为北平定王府的遗物,宋哲元任察哈尔省主席时购得此物,于1935年7月赠送给总理陵园内的中山文化教育馆,后来中山文化教育馆又将这对石狮转赠给了陵园。 <h3>陵门后边是碑亭。</h3> 亭中立有一块高达9米的花岗岩石碑,上刻谭延闿所书“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24个镏金颜体大字。 <h3><span style="color: inherit;">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8个平台,392级石阶,暗喻了当时全中国三亿九干二百万同胞。</span><br></h3> 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拾级而上,第五层平台上,有一对巨大的紫铜鼎,上面刻着“奉安大典”四个篆书大字,抬头有“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落款是“上海特别市政府立”。 这对铜鼎是当年上海特别市政府为孙中山先生的葬礼而捐献的,铜鼎上的凹坑和破洞是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打南京时的炮弹留下的历史罪证。 第七层平台两侧有一对借助法国雕刻手法完成的中西合壁风格的石狮,是福建省著名雕刻家蒋文子的杰作。 这只母狮的右前腿原已损坏,连同脚下的小狮子都是后配的。 最高处的平台两侧有华表两座。 平台后为祭堂。 在这里,既可鸟瞰,更宜远眺。置身此间,背倚巍巍钟山,耳听阵阵松涛,更觉伟人的浩然正气与大自然同存。 <h3>祭堂是陵墓的主体部分。祭堂屋顶为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h3> 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的“天地正气”四个大字。 祭堂的三道拱门门额上分别刻有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手书的“民族”、“ 民生”、“ 民权”阳文篆字,这是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最基本的指导思想。 当年年仅35岁的中山陵设计师吕彦直督建至此,就因身患肝癌而逝,常令后人发出“出师未捷身先死”之叹。 祭堂内东西两壁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正中是孙中山着长袍马褂的石刻全身坐像。 这尊坐像是当时世界著名的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阿林斯基用意大利白石雕刻而成的,造价150万法郎。 祭堂顶部是用彩色马赛克镶嵌成的国民党党旗。<br> 站在祭堂前,居高临下,回首台阶。在视差效果下,台阶奇迹般地消失了,眼前只剩下平坦的民主之路和一片山林。 走过祭堂就是墓室。墓室是一个半球形封闭式建筑,门楣上刻“浩气长存”横额,正中的圆形大理石圹墓穴上安放着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卧像。 <h3><i></i>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卧像是捷克雕塑家高琪按先生的遗体形象所作。孙先生的紫铜棺就安放在卧像下5米左右处。</h3> <h3>中山陵除了陵墓主体建筑外,周围还有一些纪念性建筑设施,且均为建筑名家之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们大多是1929年奉安大典后,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捐资修建而成。</h3> <h3>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广场正南有一座八角形石台,台上那尊高4.3米,重万斤的双耳三足紫铜宝鼎,名为“孝经鼎”,是中山陵纪念性装饰之一。</h3> “孝经鼎”铸于1933年秋,由戴季陶和国立中山大学全体师生捐赠。 鼎面铸有中山大学校训“智、仁、勇”三字,鼎内竖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刻戴母手书《孝经》全文。 中山陵音乐台位于中山陵广场东南,占地面积约4200平方米。 <h3>音乐台是中山陵的配套工程,主要用作纪念孙中山先生仪式时的音乐表演及集会演讲。</h3> 中山陵音乐台由著名建筑师关颂声、杨廷宝设计,美国华侨捐造。音乐台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场地平面布局半圆形,在半圆形圆心处设置一座弧形乐坛,在乐坛后面为一堵汇集音浪的大照壁。台面为半圆形, 高约3米,用以汇集音响。音乐台前有弯月形荷花池,池水终年不涸,可以增强乐坛的音响效果。 音乐台在利用自然环境,以及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上,充分吸取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特点,而在照壁、乐坛等建筑物的细部处理上,则采用中国江南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表现手法,从而创造出既有开阔宏大的空间效果,又有精湛雕饰的艺术风范,达到了自然与建筑的完美和谐统一。<br> 观众席为扇形坡状草坪看台,共分十二块,可容纳3000人。音乐台四周古木参天,空气清新,有天然氧吧之称。 沿草坪周围绕以水泥回廊,可供游人休息纳凉。 光化亭坐落在中山陵东面的苍松翠柏之中,是举行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时由海外华侨捐款兴建的,其设计者是我国建筑史学科奠基人之一的刘敦桢教授。 <h3>行健亭位于中山陵陵园大道与明陵路相接处,是为了方便前来谒陵的游人驻足休憩。建于1931年4月,是由著名建筑师赵深设计,广州市政府捐款修建的。</h3> <h3>永丰社位于中山陵3号行健亭斜对面,始建于1933年,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捐建,现为中国唯一以诗舍(永丰诗舍)命名的书店,由先锋书店营业。</h3> 流徽榭位于中山陵至灵谷寺公路的南边。榭长14米,宽 10米,顶为乳白琉璃瓦,红色立柱; 三面临水,碧水如镜,倒映水榭,别有情趣。 <h3>仰止亭位于中山陵往陵谷寺大路左手路旁,与流徽榭一路之隔的小山丘上,由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的叶恭绰选址捐建, 1932年秋落成。</h3> 光化亭由刘敦桢教授设计,陶馥记营造厂承建,亭名为叶恭绰先生所起。“仰止”二字出自《诗经,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达了捐建者对孙中山先生无限敬仰之心。 仰止亭旁是叶恭绰先生的陵墓。 叶恭绰(1881-1968年),广东番禺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国画院院长等职, 1968年病逝(87岁),按其遗愿,骨灰安葬在仰止亭旁。 <h3>博爱阁位于梅花山顶,落成于1993年11月12日中山先生诞辰127周年之时,是由东南大学建筑系刘叙杰教授设计、由台湾同胞捐资兴建的。</h3> <h3>正气亭位于紫霞湖东岸,介于中山陵和明孝陵之间。亭后花岗石档土墙中央镶嵌一块碑刻《正气亭记》,碑文为孙科撰写。</h3> “正气亭”三字为蒋介石亲书。 亭前抱柱联为:“浩气远连忠烈塔,紫霞笼罩宝珠峰。” 此亭建于1947年秋,是蒋介石为自己选的墓址。1975年4月5日,蒋病逝于台北。依其遗愿,灵柩不入土,暂厝桃园大溪镇的慈湖,以待有朝一日,能够回归大陆,安葬于紫金山的正气亭,永远陪伴中山先生。 <h3>孙中山纪念馆,原名藏经楼,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密林中,是由冯玉祥将军通过中国佛教协会于1934年发起募损集资建成的,以专门收藏孙中山的经典著作而得名。</h3> 楼前广场上矗立着一尊孙中山先生的铜像,以孙中山向民众发表演说的姿势为造型,气势磅礴,栩栩如生。这尊铜像是孙中山先生生前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先生赠送的。 主楼前的平台上置有一对铜鼎,系南京化学工业总公司于1989年开馆之际捐赠。在三楼屋檐正中悬有一方直额,上书“藏经楼”三字,黑底金字,由当代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写。 <div>主楼底屋正门上方悬挂着《孙中山纪念馆》匾额,为民革中央名誉主席屈武亲笔所题。</div> 主楼底层内大厅,宽敞明亮,气势恢宏。大厅中央是孙中山先生的半身铜像,神态逼真,目光睿智,生动地再现了孙中山的伟大风范。 孙中山先生的这尊铜像是由著名雕塑家戴广文创作,南京晨光集团公司铸造的。铜像后屏上镌刻着胡汉民手书的《总理遗嘱》,两侧是孙中山手书对联“人类进化,世界大同”。 大厅四壁嵌挂着反映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振聋发聩》、《商讨革命》、《出国宣传》、《讨袁护国》四幅大型木刻浮雕。这是《振聋发聩》。 《商讨革命》。 《出国宣传》。 《讨袁护国》。 二楼回廊北壁木匾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这是中山先生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毕生实践经验的总结。 另外三面廊壁上悬挂着反映孙中山革命生涯的14幅油画,生动地再现了一代伟人的革命生涯。 三楼是孙中山先生史迹陈列室,共展出孙中山先生的史料图片378幅,还有实物、手迹、书籍等。整个陈列分为九个部分:少年壮志、奔走革命、创建民国、讨袁护法、新的征途、病逝建陵、迎榇奉安、陵园今昔、浩气长存。 <h3>游完中山陵,缅怀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建立的历史功勋,更加激发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豪情,更加坚定了完美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信念。</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b><font color="#ed2308">—THE END—</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