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故事之 禁止“捎买带”

水中鱼

“捎买带”这个百度百科都没有收录的名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div><br>顾名思义,“捎买带”是委托熟人在异地,或者本地通过特殊的渠道代购心仪的商品或者急需的物品。构成“捎买带”有两个要件:一是物质极度匮乏,二是物流不便。<br></div> <h5><font color="#167efb">机型伊尔14,乘客正在上664号飞机。摄影:魏春生,付平,刘海建等,鸣谢。版权归作者本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需注明出处。</font></h5> 1980年代, 就符合上述的两个要件,也就有了“捎买带”。民航业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因而“捎买带”也风行一时。 <h5><font color="#167efb">候机楼服务员给乘客服务。摄影:魏春生,付平,刘海建等,鸣谢。版权归作者本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需注明出处。</font></h5> 得益于能经常跟机组成员打交道,也看见飞行员大包小包的往回带,因而也萌发了带点东西的念头。<div><br>比如,上海的大白兔奶糖,大前门香烟,万年青饼干,广州的水果糖,厦门的外烟。这些商品都是当年的抢手货。<br></div> <h5><font color="#167efb">候机楼服务员给乘客服务。《中国民航》杂志印刷精美,据说是在香港印刷。摄影:魏春生,付平,刘海建等,鸣谢。版权归作者本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需注明出处。</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候机楼服务员给乘客服务。左侧的人造革包是当时时髦的物品。摄影:魏春生,付平,刘海建等,鸣谢。版权归作者本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需注明出处。</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候机楼服务员给乘客服务。摄影:魏春生,付平,刘海建等,鸣谢。版权归作者本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需注明出处。</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候机楼的小卖铺,当时还没有免税店,这里会有一些紧俏商品,如大前门香烟,只是不能多买,也不是常有货。也有民航的纪念品,比如有民航标志的钥匙链。摄影:魏春生,付平,刘海建等,鸣谢。版权归作者本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需注明出处。</font></h5> 那年代的婚礼,桌上摆上大前门香烟,碟子里放着大白兔奶糖和水果糖,就应了那句老北京话,“倍有面儿”。1986年的时候,大前门香烟的价格是每盒0.54元。<div><br>除了买,机组还会往上海带。一般是在向塘镇采买泥鳅,黄鳝,河虾,用铁桶装上带到虹桥机场,也算是互通有无吧。<br></div> <h5><font color="#167efb">候机楼大厅,水磨石的地面,经常会用电动的打磨机打地板蜡。灰色沙发成排的摆放在画面的左侧。左二是局长郝修屏。摄影:魏春生,付平,刘海建等,鸣谢。版权归作者本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需注明出处。</font></h5> 省局对这种“捎买带”的行为,下达了禁止令。当然,这种行政命令的可操作性不强。因为你无法界定是代买还是自用,也不可能昼夜检查。不过禁令还是可以成为机组推脱的理由,拒绝那些不愿意去帮助的人。 <h5><font color="#167efb">售票处工作人员合影。摄影:魏春生,付平,刘海建等,鸣谢。版权归作者本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需注明出处。</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售票处的锦旗,有些落款单位大有来头。摄影:魏春生,付平,刘海建等,鸣谢。版权归作者本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需注明出处。</font></h5> 民航从业者都有过代买机票的经历,只有或多或少的区别而已。<div><br>在笔者身上,就发生一件用现在的眼光看来是有些离奇的事情。</div><div><br>那是80年代初,没有身份证的年代。人们外出的证件是工作证,介绍信,或者工作证加介绍信。乘坐飞机得有县团级以上的证明材料,才能购买飞机票。<br></div> 售票处在站前路的北面。旅客班车也是从这里到机场来回摆渡,30公里的距离。民航的员工从机场到市区,或者从市区返回机场,在售票处搭乘旅客班车比较方便,主要还是对员工免费。 <h5><font color="#167efb">像是在开包检查。右侧检查证件者身着当时的公安制服。摄影:魏春生,付平,刘海建等,鸣谢。版权归作者本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需注明出处。</font></h5> 一天上午,就在售票处等车回机场的时候,一个特别有气质的少妇来到我的面前。之所以找到我,应该是看见我身上的民航制服,认定了是民航的员工。<div><br>她自称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叫蔡璐。之所以是这两个字的名字,是给了一张纸条,留下了联系的方式。这段记忆也是整理家中的废纸勾起的。<br></div> <h5><font color="#167efb">小本子留下的联系方式。</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售票处的窗口,墙上的航线图显示出当时仅有的几条航线。摄影:魏春生,付平,刘海建等,鸣谢。版权归作者本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需注明出处。</font></h5> 不知道当时因为什么没有买成机票,又或是急着离开,就把介绍信和30元钱塞进我的手中,叮嘱买到景德镇的票后,送到铁路三村的一户人家处。<div><br>30元的现金,相当于1.5倍的工资。对一个陌生人,甚至没有问一下姓名,就能做出这样的举动,着实让人感动。那是一种对人的信任,这种信任没有理由,不掺杂任何功利,就是简单到直接,直接到连一句多余的话也不讲。这种对人的信任,现在似乎已经很难找寻了。<br></div> <h5><font color="#167efb">商务的工作人员正在为乘客服务。摄影:魏春生,付平,刘海建等,鸣谢。版权归作者本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需注明出处。</font></h5> 当然,机票也买到了,也送到她指定的地方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没有去电影厂参观,也没有交集,也不可能有交集。<div><br>看到小本子上的名字后,在网上查找了一下,原来蔡璐是《黑猫警长》主题曲词曲作者,是个很了不起的人。<br></div> <h5><font color="#167efb">商务的工作人员正在为乘客服务。摄影:魏春生,付平,刘海建等,鸣谢。版权归作者本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需注明出处。</font></h5> 我把这段故事讲给同事听,问他信不信。同事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而是分享了一件他自己的经历。<div><br>也是在那个纯真的年代,一个年轻的老外拿着一封信找他问路。由于言语不通,加上当时的交通和通讯比较落后,同事就换班,主动带他去临县找人。</div><div><br>同事的故事已经回答了我的问题。那时候,几乎人人都会去帮助别人,一切都显得那么纯真,那样的自然。<br></div> <h5><font color="#167efb">硕大的圆盘弹簧秤摆在工作台上,商务的工作人员站立为乘客服务。摄影:魏春生,付平,刘海建等,鸣谢。版权归作者本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需注明出处。</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商务的工作人员站立为乘客服务。摄影:魏春生,付平,刘海建等,鸣谢。版权归作者本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需注明出处。</font></h5> 航空运输走向大众视野后,机票就成为卖方市场,一票难求成为常态,售票处也就成为炙手可热的部门。 <h5><font color="#167efb">商务的工作人员站立为乘客服务。摄影:魏春生,付平,刘海建等,鸣谢。版权归作者本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需注明出处。</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验票登机。从涂装上看,像是福克100飞机。摄影:魏春生,付平,刘海建等,鸣谢。版权归作者本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需注明出处。</font></h5> 找熟人,托关系,走后门,机票能把许久不来往的亲朋联系起来。慢慢地,有些人的帮忙就开始异化,就开始有点铜臭的味道…。 <h5><font color="#167efb">托运行李,能见到人造革包和蛇皮袋。摄影:魏春生,付平,刘海建等,鸣谢。版权归作者本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需注明出处。</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从福克100飞机上卸下行李。摄影:魏春生,付平,刘海建等,鸣谢。版权归作者本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需注明出处。</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乘客领取托运的行李,画面中能见到两个人抽烟,可见当时在候机楼是可以抽烟的。左一是当时的商务制服。摄影:魏春生,付平,刘海建等,鸣谢。版权归作者本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需注明出处。</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空乘在为乘客服务。摄影:魏春生,付平,刘海建等,鸣谢。版权归作者本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需注明出处。</font></h5> <div>直到有一天,网络改变了这一切,一部手机,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 <br></div><div><br>一切都显得理所当然,网购商品,甚至海淘,外出旅行,网上政务…,当大家享受这些便捷的服务时,是不是会想起曾经的不便和麻烦呢?<br></div> <a href="https://www.meipian.cn/3ugjoi56?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民航故事之 航线实习</a><div><a href="https://www.meipian.cn/3uuv7zka?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民航故事之 训练飞行</a><br></div><div><a href="https://www.meipian.cn/3vbbumoj?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民航故事之 民航制服</a><br></div><div><a href="https://www.meipian.cn/3voy8j8b?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民航故事之 食堂</a><br></div><div><a href="https://www.meipian.cn/3w712cm2?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民航故事之“只能养四只鸡”</a><br></div><div><a href="https://www.meipian.cn/3xfvaffq?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民航故事之 通讯的变迁</a><br></div><div><br></div><div><br></div>